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我國古代有那些主要的體育活動

我國古代有那些主要的體育活動

中國古代足球運動——蹴鞠

即古代足球。“蹴鞠”壹詞,最早載於《史記·蘇秦列傳》,蘇秦遊說齊宣王時形容臨苗:“臨苗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竿、鼓瑟、蹋鞠者”。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圓”、“築球”、“踢圓”等,“蹴”即用腳踢,“鞠”系皮制的球,“蹴鞠”就是用腳踢球,它是中國壹項古老的體育運動,有直接對抗、間接對抗和白打三種形式。

蹴鞠又稱之為“蹹鞠”,指用足踢球。

“蹴”、“蹹”,用足踢也;“鞠”,球也。現代足球起源並形成於19世紀60年代的英國,但就整個人類歷史上的足球活動來說,其起源非常古老,國際足球聯合會認為,“中國古代的蹴鞠就是足球的起源”。

據《戰國策·齊策》中“(齊都)臨淄甚實而富,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築、彈琴、鬥雞、走犬、六博、蹋鞠者”等記載可知,公元前4世紀末的齊宣王時期,蹴鞠已經流行於齊國都城的臨淄壹帶。

到了秦漢時期,蹴鞠進壹步流行和傳播開來,既流行於民間,又興盛於宮廷,並且還作為訓練士兵的壹種手段,流行於軍隊之中。對此,文獻中多有涉及。當時的蹴鞠,主要有兩種形式:壹種是以對抗性比賽為主的蹴鞠,多流行於軍隊;另壹種是以娛樂、表演為主的非對抗性的蹴鞠,主要流行於民間和宮廷,考古發現的漢代畫像石中多次見到其圖像。

中國古代摔跤運動——角力

摔跤,重競技運動項目之壹,是壹古老的競技項目,兩人徒手相搏,按壹定的規則,以各種技術、技巧和方法摔倒對手。

世界各國都有其民族特點的摔跤形式和方法。中國的摔跤,前蘇聯的桑勃,日本的柔道和相撲,以及古典式角力、自由式角力等均屬摔跤範疇。都有自己形式的摔法和比賽規則。希臘、中國、日本以及埃及等國家的古代文獻中就有相關的文字記裁。

根據文字記載和傳說,早在四千年前的原始社會就有了摔跤活動。當時,人們為了求得生存,在與自然界進行鬥爭中,在部落之間的沖突中,利用自己的力量、技巧取得食物和進行自衛,從而產生了古代的摔跤。

據南朝人任昉著的《述異記》中記載:“秦漢間說,蚩尤氏耳鬢如劍戟,頭有角,與軒轅鬥,以角抵人,人不能向。今翼州有樂名蚩尤戲,其兩兩三三,頭戴牛角以相抵,漢造角抵戲,蓋其遺制也。”這種“蚩尤戲”就是我國古代摔跤的雛形。

由此說,我國古代摔跤始於黃帝時代。公元前11世紀,周朝初年,摔跤作為練兵的壹項軍事科目出現。據《禮記·月令》中記載:“孟冬之月,……天子 乃命將帥講武,習射禦角力。”由於當時兵器差,射箭、駕車、角力都是軍隊操練的主要科目。

在蘇格蘭出現的現代高爾夫球,其形制、運動規則與我國的古代“捶丸”有著驚人的相似,而且捶丸的歷史記述比高爾夫球的最初出現還要早三百年

射箭,可謂是中國古代體育項目的鼻祖

中國古代體育運動——騎術

在田徑運動上:現代田徑運動是由跑、跳、投擲三種方式組成。雖然中國古代沒有用這些詞,但也存在類似的運動。如孫武練兵,為訓練士兵長途奔襲能力,讓士兵全副武裝,連續奔跑300公裏才休息。對比之下,馬拉松的起源,那個跑了幾十公裏就累死的古希臘士兵,到了孫武手下也就是被淘汰的料。與孫武並稱的吳起也是練兵高手,要求手下士兵攜帶三天口糧半日內跑100裏。古人稱武略傑出者常說可比“孫吳”,看來孫武和吳起之英名不是吹的,看看其士兵素質就知道了。南北朝時的猛將周文育善跳,多次以此立功。顏真卿不但是書法大家,而且是壹個跳高家,老年時曾然人用席子把自己身體圍城壹圈,然後壹個原地挺身縱跳,就從席圈中壹躍而出。投擲運動則有著名的遊戲“投壺”。

此外,古代的遊泳、滑冰、摔跤也很流行。

相撲,作為摔跤活動的壹種形式,以徒手搏鬥為其主要特征,是壹種能鍛煉人的體質、氣力和耐久力的體育活動。

先秦時期稱之為“角力”,秦漢時期稱之為“角抵”,到了晉代始稱為“相撲”。

相撲的起源或可上溯到春秋時期,但考古發現的最早的實物資料為戰國末年,即1956年在陜西省長安客省莊K140號戰國墓中出土的透雕有角力圖像的銅牌飾,描繪出上身赤裸、下著長褲的兩人在茂密的林木中扭在壹起進行角力比賽,其身後的樹上系有鞍轡齊備的駿馬。

相撲,秦漢時期叫角抵,南北朝到南宋時期叫相撲。大約在唐朝時傳入日本,現為流行於日本的壹種摔跤運動。相撲原是我國古代“角抵”的壹種。

中國武術:中國武術源遠流長,種類繁多。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石器時代,它是人們同野獸搏鬥的技擊術。戰國時代,武術又有了娛樂活動和軍事技術雙重性,並廣泛地傳入了民間。隨著歷史的演進,現在武術已成為人們進行身體鍛煉的運動手段。現在的武術是以踢、打、摔、拿、擊、刺等動作為素材,按照攻守進退、動靜徐疾、剛柔虛實矛盾的相應變化規律,編成徒手和器械的各種套路進行演練的壹種體育運動。

民間的放風箏:最早稱“木鳶”。傳說是魯班受鷹鷂在空中盤旋的啟迪所發明的。墨翟也曾斫木為鷂放飛藍天。漢初,韓信剖篾紮成架子,用紙糊成鷂,以線牽引,乘風放飛入空,始稱“紙鳶”。五代時,李鄴在紙鳶上裝竹笛,置絲鞭,飛入空中後,經風壹吹,“聲如箏鳴”,因此得名“風箏”。唐代貴族王孫用貴重的綾作風箏,於清明節夜以繼日放風箏取樂。北宋後,風箏開始在民間流傳,明清時候,放風箏已成為民間的普遍活動。後來,風箏又逐漸流傳到世界各地,受到各國人民的喜愛。現在,我國每年4月1日至5日還在山東濰坊舉行風箏節,進行風箏比賽呢!

踢毽:踢毽子是壹項古老的體育運動。漢磚的壁畫上就已繪有踢毽者的形象。大約南宋時,踢毽已普遍流行。到了明代,已形成非常考究的踢毽技法,有裏外廉、拖槍、聳膝、突肚、佛頂珠、剪刀拐等各式踢法。到了清朝,皇帝還曾把踢毽子列入八旗軍的軍操之壹。

跳繩:古稱“跳白索”。在我國民間流傳已有幾千年歷史。南北朝時很盛行。每逢農歷正月十六,黃河流域的農村中都要舉行兒童跳繩比賽。明末清初時,跳繩有了進壹步發展,北京壹帶有元宵節跳繩的風俗。明代《帝京景物略》有明確記載:“正月十五日,二童子引索略地,如白光輪,壹童子跳光中,曰跳白索。”

秋千:相傳是古代山戎(北戎)族的壹種遊戲活動。公元前663年齊桓公討伐山戎時,將這種活動傳入中原。到了唐代,皇族及不少官宦人家的婦女愛好這壹活動,大約是婦女們蕩秋千時裙帶飛舞,飄然若仙,秋千又被稱為“半仙之戲”。北宋時,不僅婦女愛好蕩秋千,民間藝人還將它列為雜技表演項目。以後,秋千壹直在民間流傳。

拔河:始於2400年前春秋時期的楚國。楚國水道縱橫,除陸軍外,還有壹支強大的水軍。水軍使用壹種名為“鉤拒”的兵器來鉤拉戰敗欲逃的敵船。軍士們用鉤拒將敵船鉤住,使勁往後拉,使之逃脫不得,而戰敗的船則拼命擺脫,雙方形成壹種力量的抗衡。後來鉤拒從軍中流傳至民間,演變為拔河比賽。到了唐代,拔河活動已廣泛開展。現在,拔河仍是壹項群眾喜愛的文體活動。

抖空竹。抖空竹亦稱“抖嗡”、“抖地鈴”、“扯鈴”。漢族民間遊藝活動。流行於全國各地,天津、北京及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尤為盛行。

空竹俗稱風葫蘆,早為宮廷玩物,在古時候年輕女子玩空竹被視為高雅之舉,現代年輕女子表演空竹被視為絕妙之技。

抖空竹在雜技節目中代表著中國的國粹精品,演遍世界各地,占盡風蟹流,早在86年就榮獲“明日雜技藝術節法蘭西***和國金獎”,為中國贏得巨大榮譽。

抖空竹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三國時期,曹植寫過壹首詩《空竹賦》;

宋朝時期,宋江寫過壹首七言四句詩:“壹聲低來壹聲高,嘹亮聲音透碧宵,空有許多雄氣力,無人提挈漫徒勞。”

賽龍舟。龍舟壹詞,最早見於先秦古書《穆天子傳·卷五》:“天子乘鳥舟、龍舟浮於大沼。”預《九歌·湘君》中“駕飛龍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瀨淺淺,飛龍兮翩翩”,學者們也認為“飛龍”即龍舟。

《湘君》即描寫湘人馭駕龍舟,將玉佩沈入江中(與拋粽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歷史人物之詩。這即與“魂舟”暗合,與楚國《人物禦龍帛畫》之像暗合,可互為印證。《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 是日,競渡,競采雜藥。”此後,歷代詩賦、筆記、誌書 等記載競渡就數不勝數了。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壹項重要活動,在我國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當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壹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於原始社會末期。

賽龍舟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已流傳兩千多年,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是多人集體劃槳競賽。

史書記載,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由此可見,賽龍舟不僅是壹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龍舟船的大小因地而異。

另外在益智運動上,圍棋是壹個智力遊戲,起源於中國,有超過三千年的歷史。圍棋蘊涵著古代哲學中壹元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天圓地方、十九農節氣、三百六十周天之數等等含義,其變化豐富,意韻深遠,魅力無窮。在我國古代稱為弈,在整個古代棋類中可以說是棋之鼻祖,相傳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據《世本》所言,圍棋為堯所造。晉張華在《博物誌》中亦說:"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圍棋以教之。"堯、舜是傳說人物,造圍棋之說不可信,但它反映了圍棋起源之早。春秋戰國時期,圍棋已在社會上廣泛流傳了。《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曾記載了這樣壹件事,公元前559年,衛國的國君獻公被衛國大夫寧殖等人驅逐出國。後來,寧殖的兒子又答應把衛獻公迎回來。文子批評道:"寧氏要有災禍了,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而況置君而弗定乎?"用"舉棋不定"這類圍棋中的術語來比喻政治上的優柔寡斷,說明圍棋活動在當時社會上已經成為人們習見的事物。

象棋,又稱中國象棋,亦作“象碁”。其壹,先秦六簙戲用象牙做的棋子,黑白各六枚。《楚辭·招魂》:“菎蔽象棊,有六簙些。”王逸註:“言宴樂既畢,乃設六簙,以菎蔽作箸,象牙為棊,麗而且好也。” 洪興祖補註引鮑宏《博經》:“用碁十二枚,六白,六黑。” 其二,古代弈之壹種,亦曰象戲。

相傳戰國時已有之。漢劉向《說宛·善說》:“燕則鬭象棋而舞鄭女。” 其後北周武帝制《象經》,集百僚講說。據傳《象經》有日月星辰之象,以寓兵機。 《隋書·經籍誌》兵家著錄《象經》壹卷,題周武帝 撰,書亦不傳。

宋司馬光作有《古局象棋圖》,與今象棋不同。其三,現今通行的象棋,相傳為唐代牛僧孺所制。

刻圓木或牙、骨為棋子三十二枚,紅黑各半。兩人對弈,壹方以帥統仕、相及車、馬、炮各二,兵五;壹方以將統士、象及車、馬、炮各二,卒五。弈時雙方輪流行棋,以將壹方之將帥圍死為勝。

  • 上一篇:意大利都有哪些比較有名的紅酒莊園或者是葡萄酒莊園?詳細介紹壹下~~謝謝
  • 下一篇:戒指戴在哪只手上?有沒有什麽講究?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