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我國有種常見的古建築叫“鼓樓”,和中國傳統古建築有何區別?

我國有種常見的古建築叫“鼓樓”,和中國傳統古建築有何區別?

鼓樓是侗寨的標誌。侗寨鼓樓,雄偉壯觀,結構嚴謹,工藝精湛,是侗族建築技藝的集中體現。外形像個多面體的寶塔。壹般高20多米,從1層至頂,全靠16根杉木柱支撐。樓心寬闊平整,約10平方米見方,中間用石條砌有大火塘,四周有木欄桿,設有長條木凳,供歇息使用。樓的尖頂處,築有寶葫蘆或千年鶴,象征寨子吉祥平安。樓檐角突出翹起,給人以玲瓏雅致,如飛似躍之感。

西安鼓樓位於西安城內西大街北院門的南端,東與鐘樓相望。

鼓樓始建於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和清乾隆五年(1740)先 後兩次重修。樓上原有巨鼓壹面,每日擊鼓報時,故稱"鼓樓"。歷經歲月滄桑,如今巨鼓早已不存,惟余鼓樓巍然聳立。

西安鼓樓是目前所存在全國最大的鼓樓。它的建築形式是歇山式重檐三滴水。高臺磚基座東西長52.6米,南北寬38米,高7.7米,南北正中辟有高和寬均為6米的券洞門。樓建築在基座的中心,面闊7間,進深3間,四周另有走廊。第壹層樓身上置腰檐和平座,第二層樓重檐歇山頂,上覆綠琉璃瓦。樓的外檐和平座都裝飾有青綠彩繪鬥拱,使樓的整個建築層次分明,渾雄博大。登樓的青磚階樓設在磚臺基兩側,在第壹層樓的西側有木樓梯可登臨樓的第二層。在樓的南檐下正中,懸掛有"文武盛地"藍底金字紅邊匾額,是陜西巡撫張楷重修此樓竣工後,摹仿乾隆皇帝的"禦筆"。北檐正中懸掛有"聲聞於天"匾額,筆力挺拔,相傳系鹹寧李允寬所書。兩匾不僅說明了建築物的意義,而且猶如畫龍點睛,使樓生氣盎然,更顯得宏偉壯麗,但在"文革"十年浩劫中遭毀,現文物管理部門已著手修復。

從50年代開始,人民政府曾多次修繕鼓樓,90年代又貼金描彩,進行了大規模的維修,為進壹步開發和利用文物資源,促進文化旅遊事業的發展,恢復"晨鐘暮鼓",1996年西安市決定重制鼓樓大鼓。重制的大鼓高1.8米,鼓面直徑2.83米,系用整張優質牛皮蒙制而成。鼓腹直徑3.43米,重1.5噸。上有泡釘1996個,寓意1996年制,加上4個銅環***2000年,象征公元2000年,催人奮進,跨入21世紀。該鼓聲音洪亮、渾厚,重槌之下,十裏可聞,是目前中國最大的鼓。在鐘樓和鼓樓之間,開辟為鐘鼓樓廣場,綠草紅花點綴其間,造型獨特的聲光噴泉不時變換,是古城人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鼓樓建築結構為上下兩層,重檐三層。正面(向南)為七間。進深三間,四周回廊深度各為壹間,按楹柱距離計算,正面則為九間,側面為七間,即古代建築中俗稱的"七間九"。屋面覆蓋以剪邊灰瓦,樓基除兩端尾外,不加其它裝飾,卻盡顯出雄渾和莊嚴。

鼓樓的構造技術,在應用了唐朝風格、宋代建築法則的基礎上又有不少創新。全樓結構無壹鐵釘,樓檐和平座都使用了鬥拱構造原理,外觀樓體雄健宏大、古雅優美,極賦濃郁的民族特色。

屋頂是我國古代建築之冠冕。早在漢代,勞動人民就創造出多種如廡殿、歇山、懸山、攢尖等形式的屋頂。在封建社會裏,屋頂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重檐即是統治階級為提高他們的尊嚴和權威而獨占的壹種形式:重檐廡殿為最尊,如故宮太和殿;重檐山次之,如天安門。鼓樓的屋頂 形式即"歇山頂"式,與天安門等同,但比其還高出壹米。

  • 上一篇:想了解建築租賃這行業
  • 下一篇:手工鞋子怎麽做?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