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節
時間:農歷正月初壹
俗稱新春、新歲、新年、新禧、年禧,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凝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精華。
2、元宵節
時間:農歷正月十五
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日是壹年中第壹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日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3、龍擡頭
時間:每年農歷二月二日
又稱春耕節、農事節、青龍節、春龍節等,“龍”是指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故稱“龍擡頭”。
“龍擡頭”是中國古代農耕文化對於節令的反映,標示著陽氣自地底而出,春雷乍動、雨水增多、氣溫回升,萬物生機盎然,春耕由此開始。自古以來人們亦將龍擡頭時節作為壹個祈福納祥轉運的日子。
4、端午節
時間:農歷五月初五
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端午節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端午節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壹體,節俗內容豐富,扒龍舟與食粽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這兩大傳統禮俗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5、中秋節
時間:農歷八月十五日
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百度百科-春節
百度百科-元宵節
百度百科-龍擡頭
百度百科-端午節
百度百科-中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