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要先將豆腐切成三厘米見方的小塊,取壹塊略大的四方白布,將切好的豆腐放在白布中間。
二、用白布把豆腐包好,盡量包得緊壹些,並整理邊角。這樣做出來的豆腐幹凈,方正。
三、找兩塊木板,將包好的豆腐放在木板上,整整齊齊的碼好。
四、用另壹塊木板壓在碼好的豆腐上,用在木板上放上比較重的物品,以擠壓出豆腐裏的水分。這樣過壹整夜之後,豆腐裏的水份就差不多榨幹了,這時候拿起壹塊豆腐,揭開白布可以看出來,豆腐已經壓得很結實了。這樣做的目的就是使做出來的臭豆腐質地更加細膩。
五、準備紙箱子壹個,裏面鋪上幹凈稻草。如果沒有稻草,改成幹凈的玉米葉代替也是壹樣的。
六、把豆腐整齊地碼在葉子上,按壹層葉子壹層豆腐的順序全部碼完,然後放在儲藏室裏等豆腐長毛。
七、將已經長毛的臭豆腐揀出來,去掉白布,放煎鍋裏用少量油小火煎,煎至兩面金黃即可。煎好的臭豆腐若配上椒鹽辣椒面,那可是奇香無比噢。
臭豆腐,其名雖俗氣、外陋內秀、平中見奇、源遠流長,卻是壹種極具特色的風味,古老而傳統,壹經品味,常令人欲罷不能,壹嘗為快。臭豆腐是中國漢族特色小吃之壹,流傳於大中華圈及世界其他地方的豆腐發酵制品。在中國以及世界各地的制作方式和食用方式均存在地區上的差異,南京、長沙和紹興的臭豆腐幹相當聞名,但其制作以及味道均差異甚大。但都是聞起來臭,吃起來香氣四溢,這是臭豆腐的特點。而在眾多臭豆腐當中,紹興的臭豆腐在明清時期,被皇宮禦賜為“貢品”,其制作工藝別於其他任何制作方法,全部純手工制作壹直流傳至今,成為非遺傳承產物,被吃過的人念念不忘。吃臭豆腐,其中紹字坊臭豆腐已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基本信息:
中文名:臭豆腐
外文名:Stinky tofu (Smelly tofu)
主要原料:黃豆,鹵水
口 味:聞起來臭,吃起來香;外酥內嫩;鮮而多汁
由來:
相傳清朝康熙八年,由安徽來京趕考的王致和金榜落第,閑居在會館中,欲返歸故裏,交通不便,盤纏皆無;欲在京攻讀,準備再次應試,又距下科試期甚遠。無奈,只得在京暫謀生計。王致和的家庭原非富有,其父在家鄉開設豆腐坊,王致和幼年曾學過做豆腐,於是便在安徽會館附近租賃了幾間房,購置了壹些簡單的用具,每天磨上幾升豆子的豆腐,沿街叫賣。時值夏季,有時賣剩下的豆腐很快發黴,無法食用,但又不甘心廢棄。他苦思對策,就將這些豆腐切成小塊,稍加晾曬,尋得壹口小缸,用鹽腌了起來。之後歇伏停業。壹心攻讀,漸漸地便把此事忘了。
制作:
臭豆腐是以含蛋白質高的優質黃豆為原料,經過泡豆、磨漿、濾漿、點鹵、前期發酵、腌制、灌湯、後期發酵等多道工序制成的。
制豆腐:
將黃豆用水泡發,泡好後用清水洗凈,換入清水20—25kg,用石磨磨成稀糊,再加入與稀糊同樣多的溫水拌勻,裝入布袋內,用力把漿汁擠出,再在豆渣內對入沸水拌勻後再擠,如此連續豆渣不沾手,豆漿已擠完時,撇去泡沫,將漿汁入鍋用大火燒開,倒入缸內,加進石膏汁,邊加邊用木棍攪動,約攪15—20轉後,可滴上少許水,如與漿混合,表示石膏汁不夠,須再加進壹些石膏汁再攪。如所滴入的水沒有同漿混合,約過20分鐘後即成為豆腐腦。將豆腐腦舀入木盒內,蓋上木板,壓上重石塊,壓去水分,即成豆腐。 做臭豆腐,豆腐要是特質的,壓得比我們壹般吃的豆腐要硬,但比豆腐幹又軟。
發酵:
將做好的豆腐壹板壹板地上架,木質架子可以放十幾層豆腐,中間可通風,抹上鹽,點上黴菌(菌種溶化在水中,用手指蘸了彈在豆腐上),在無陽光直曬的通風房間裏放兩至三天,夏天屋中氣溫可在32度上下,豆腐會長出壹寸長的白毛,即黴菌。
處理:
將青礬放入桶內,倒入沸水用棍子攪開,放入豆腐浸泡2h左右,撈出豆腐冷卻。然後將豆腐放入鹵水內浸泡,春、秋季約需3—5個h,夏季約浸泡2h左右,冬季約需6—10個h,泡好後取出,用冷開水略洗 ,瀝幹水分即可。(鹵水制法: 以用豆豉2.5kg為標準計算,須加清水15kg燒開,過濾後,在汁水內加堿1500g浸泡半個月左右,每天攪動1次,發酵後即成鹵水。)根據不同地區的口味和特色,再進行加工。
各地知名臭豆腐:
湖南臭豆腐:
湖南長沙“火宮殿”的油炸“臭豆腐”卻更有名氣。據說,50年代,有名人去湖南搜集民間資料,曾來過以“臭豆腐”聞名當地的“火宮殿”。這裏的臭豆腐,系用文火炸焦後,再將壹塊壹塊的豆腐鉆孔,灌辣椒油。吃起來辣味十足,臭香濃郁,頗受贊賞,也因此,“火宮殿”的臭豆腐的名聲傳出了湘地,傳遍了大江南北。制先用黃豆等制成豆腐片(白豆腐),再醞釀制鹵水,用黑豆豉煮沸,冷卻後加香菇、冬筍、白酒等佐料,浸泡15分鐘。炸要炸透,表面炸焦,裏面卻是白白嫩嫩的。?
南京臭豆腐:
南京的臭豆腐可分為兩種,壹種是灰白的嫩豆腐,壹種是瓦灰的豆腐幹。嫩臭豆腐下到油鍋裏炸至金黃色,就可以起鍋,吃的時候澆上壹些辣椒醬、芝麻醬、蒜汁、香菜、小蔥、姜末,吃起來外脆內酥軟,味道香濃;灰色的臭豆腐幹子,在油裏炸的時間需稍久壹些,才能炸得透,隨著誘人的臭味彌漫開來,豆腐幹的表面就會起小泡泡,待色轉變成灰黑色,就可以吃了。這樣的臭豆腐幹子壹般切成小塊,串在竹簽上,炸熟後直接刷上攤主備下的調味醬,趁熱食之,香脆可口,頗有嚼頭。
南京高淳的臭豆腐在做法上也有些與眾不同。先用上好的黃豆制成水豆腐,然後把白嫩的水豆腐壓制成白白的豆腐幹子;再把豆腐幹加入到壹種鹵液中。此處的鹵液是最有講究的,需要用隔年留下的爛鹹菜汁做成,純綠色、純天然,沒有添加任何色素,散發出來的是很自然的臭味。把盛放的壇子封好口,再埋到地底下,數天之後取出,白豆腐已成青墨色的臭豆腐幹了。掰開豆腐幹,可以看到從裏面到外面,都是青墨色,聞聞奇臭,炸熟後入口卻又是奇香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