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事之前壹定要先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在最初開展傳統節日教學活動時,缺乏適合教學對象的專業教材,為了上好這門課,我決定立足實際,沒有條件也要為教學創造條件。首先制定教材內容,根據時令順序,捋順出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主要包括春節、元宵節、龍頭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臘八節等;其次確定傳統節日文化內容,如:傳統節日的起源或傳說、民俗及民俗的地方特色、飲食文化、文學作品、民謠諺語等;最後利用網絡、圖書、影像等資料,多方面了解傳統節日文化的內涵,認真備好每壹節課。春節後的第壹堂課,筆者充分利用學生們依然沈浸在春節氛圍的機會,以學生熟悉的春節為例,把表現春節熱鬧場景的影像、音樂、圖片、文字等資料做成課件在課堂上展示,而後把動畫片“年的傳說故事”播放給學生們觀看,面對熟悉的場景和充滿趣味性的傳說故事,學生們的反應很強烈,生動的圖片、影像信息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接著筆者因勢利導,號召學生們積極參與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學習,並教給學生怎樣利用網絡、影視、書籍、訪問等多種途徑搜集資料。第二節課的學習內容安排的是“元宵節”,筆者布置了搜集“元宵節”有關資料的作業,得到了學生們的熱烈響應,很多學生也通過這種學習和參與的方式開始喜愛上這門課。隨後,我把學生分成四人小組,根據學生居住區域、家庭狀況、學習能力等情況合理搭配,學生選定組長並完成下面四個題目:(1)元宵節的由來與傳說;(2)元宵節習俗;(3)元宵節詩詞文化;(4)元宵節的地方特色。然後分發表格,讓小組成員之間合作完成。由於準備比較充分,學生在課堂上表現特別積極,壹堂課下來,學生們輕松愉快地完成了學習任務,達到了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這次教學活動讓我深切認識到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多種途徑搜集傳統節日的資料,做好計劃、準備何等重要。
二、優美的傳說故事,激發學生探究傳統節日文化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尤其是小學生。他們的年齡、心理特征都決定了他們做事往往從興趣出發,開展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學習活動更是如此。小學生對壹切新鮮事物都懷有探究的興趣和好奇心,但也很浮躁,做事情缺乏耐心。怎樣培養學生學習傳統節日的興趣呢?怎樣讓學生樂意並主動地去了解傳統節日呢?我發現每壹個傳統節日背後都蘊藏著生動、美麗的傳說故事。這些故事不僅大人喜歡,孩子們更喜歡。所以每壹個傳統節日來臨之前,筆者首先啟發學生搜集關於該節日的相關故事。例如:端午節來臨時,我讓學生搜集有關端午節起源的傳說故事,其實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有源於紀念伍子胥、源於紀念孝女曹娥、源於古越民族圖騰祭,還有源於紀念屈原的。很多學生告訴我,沒想到過端午節也有那麽多的由來和傳說故事。拓展學習“聊聊曲阜的端午節風俗”,學生通過口頭訪問、閱讀書報、上網查詢等方式,更深層次地了解有關端午節的知識。了解到曲阜人過端午節有淩晨門口插艾、掛香荷包和用艾葉煮雞蛋的風俗,還有吃粽子、飲雄黃酒的習慣。同時學生通過學習還了解到曲阜舊民俗與新民俗的不同,以及舊時的孔府裏過端午節的習俗。這些活動讓學生們對端午節的理解更深刻了,也更喜歡了。
三、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提高學生學習傳統節日文化的熱情
為提高小學生對傳統節日文化的重視及學習熱情,筆者力求做到教學形式豐富多彩。授課方式既要符合實際,又要帶有新鮮感,還能開闊孩子的眼界。通過寓教於樂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真正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教學形式如下。
1.多媒體教學。觀看各種有關傳統文化的圖像、視頻等,這種展示方式能更直觀、生動地吸引學生的註意力,從而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
2.雙向互動。如學習重陽節,帶學生走進社區敬老院,與老人***度重陽節,使學生懂得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3.遊戲教學。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有趣的遊戲活動。如正月十五猜燈謎,清明節放風箏、蕩秋千、踢毽子、踏青等。這些教學活動更具趣味性,更能抓住孩子的心,學生在親身參與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4.親子互動。邀請學生家長加入活動,協助學生在家完成學習任務。如:端午節包粽子,臘八節熬制臘八粥,春節包餃子等,這樣的活動培養了學生既培養了學生愛勞動的美德,同時又增加了學生對傳統節日文化習俗的了解。
5.知識競賽。節日來臨之際,布置學生搜集有關傳統節日文化的資料,並且通過必答、搶答等比賽的形式,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6.遠足活動。如清明節來臨之際,帶學生到烈士陵園緬懷先烈,讓學生通過掃墓活動追念革命烈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