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據《儒行》記錄,孔子眼裏的“儒者”是什麽樣的?

據《儒行》記錄,孔子眼裏的“儒者”是什麽樣的?

何為“儒”?“儒者”有什麽特征?其社會行為乃至生活起居、言行舉止又怎樣?對於這些問題,歷來存在不同看法。“儒”之名稱較早出現於《周禮》、《論語》等典籍中,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說:“儒,柔也,術士之稱,從人,需聲。”這就是說,“儒”是柔弱的“術士”。近代以來,學者們進行了多方探討,如胡適、郭沫若等都曾發表各自的不同見解。章太炎在所著《原儒》中把“儒”從廣義的壹切方術之士進而界定為狹義的“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之人。

對於“儒”,春秋末年的人們已經存在不同看法乃至誤解。那時,魯國多儒,據《莊子·田子方》記載,魯哀公曾說“舉魯國而儒服”;《史記·遊俠列傳》則說“魯人皆以儒教”。

但在孔子看來,真正的“儒”應當具有高潔的德行,這便是孔子告誡自己弟子的,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

本文通過孔子回答哀公的問題,表現了他心目中理想的“儒者”形象、“儒者”風範和“儒者”人格。孔子通過敘說儒者的自立、容貌、備預、近人、特立、剛毅、進仕、憂思、寬裕、交友、尊讓等,把自己所認同的特立獨行、卓爾不群、寬厚仁義、恭敬謙讓、嚴於律己的儒者形象栩栩如生地刻畫出來。

在孔子的論說中,他把柔弱的“儒”和殺身成仁的士並合在壹起,這就是他心目中“仁以為己任”、“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既恭敬謙讓又剛毅進取的儒者人格。

本篇中有許多贊揚儒者品行的名言警句,這些都可以與《論語》、《中庸》等儒家經典相互對照。例如,“儒有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不祈土地,而仁義以為土地;不求鄉積,多文以為富”,類似於《論語》中“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

本篇的“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倦”,也可與《中庸》中“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相對應。這凸顯了《家語》的寶貴價值,說明《家語》亟待進壹步發掘、利用。孔子的這些論述既是孔子自身人格的寫照,也被後世儒者視為處世準繩。這篇文章對於今人修身養性、完善人格也不無裨益。

  • 上一篇:披薩的配料及做法
  • 下一篇:插畫水流-如何畫好水彩插圖?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