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大水坪嚴家祠堂:位於鹹豐縣尖山大水坪。祠堂建於清光緒元年,占地面積736平方米,為土木結構四合院。主體建築分門廳、亭臺、正殿3部分。門廳3間,是族人笙樂聚會和就餐之所。正殿設嚴氏祖宗牌位座龕,上懸“敬宗收族”金字匾額,是祭祀之堂。殿左側立族規、戒律、創建祠序石碑2塊,字跡工整,雕工精湛。兩旁穿枋照面有“千裏走單騎”、“三堂會審”浮雕。亭臺置於天井之中,高6.7米,樓兩層,飛檐翹角,裝飾典雅。屋脊是琉璃瓦鑲嵌的彩色圖案。亭中2柱系青石獅雕,左為獅子滾繡球,右是大獅戲小獅。獅下石座刻有“孟中哭竹”、“武松打虎”、“單刀赴會”、“轅門斬子”等8個故事畫面,線條自然流暢,刀法洗練精巧,形態逼真。亭臺前有長1.07米,寬1.63米的斜面空雕盤龍石,下端是鯉魚跳龍門,上端是“三龍戲水”,體態矯健,龍爪雄勁,奔騰在雲海波濤之中,形象生動。緊靠龍盤石有壹高0.67米的半圓形小魚池,由8塊石碑組合而成,上刻“家訓十六條”,四周裝飾雲紋,美觀精致。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五裏坪民居:位於鶴峰縣五裏坪老街中段,布局整齊,保存完好,街道全長150米,均系懸山式穿鬥結構木房,***117間,占地面積2300平方米。為五裏坪革命舊址所在地。舊址分別排列於街道兩則,分別有聯縣政府,***青團湘鄂邊特委機關、區蘇維埃政府、合作社、會場、關押提審犯人處、醫院、駐軍等。其中聯縣政府在五裏坪老街中段南側,***六大間,尚剩三大間,分上下兩層,基本保持原貌。魚木寨:在利川市謀道鎮魚木村。是清代嘉慶年間為防禦白蓮教而修築的古寨堡。傳要攻破它如緣木求魚,因此得名。現存有寨樓壹座,寨卡4處,寨墻2段,棧道3段,清至民國墓葬10余所及古民居建築和石刻等,碑壹般都在5米以上,最大的是建於清同治5年(1866年)成永高夫婦墓,***三門二進,占地100平方米,墓石周圍刻有花鳥人物90余件,石工精細,技藝高超,氣象萬千,堪稱藝術奇珍。“三陽關”卡門、“亮梯子”石棧道於絕壁之上,地勢險要。是研究土家族歷史、建築的實物見證。大水井古建築群:位於利川市柏楊壩鎮水井村,始建於明末清初。由“李氏宗祠” 和“李氏莊園” 兩大建築組成,宗祠與莊園東西相距200米。宗飼修建於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占地3800平方米。建有大殿3個、廂房4排、天井6個,***房屋69間。三大殿均寬17米,進深10.5米,四廂房中分別設有講禮堂、倉庫、銀庫、財房、族長住房及客房等。祠堂正面東側有口小井,砌有圍井石墻與柯堂圍成壹體。水井圍墻正面,刻有“大水井”三字。祠堂四周圍墻高聳,左、右、後三方為依山勢逐步升高的石墻堞垛,高6-7米,厚3米,總長為390米,全用麻條石砌成。東西側分別有“承恩門”和“望華門”供出入。莊園修建於1924年。占地4000多平方米。***有天井24個,房屋多2-3層的樓房,其中有大廳、套房、客廳、客房、小姐樓、帳房、倉房等。李氏宗詞及莊園建築宏偉,修飾華麗。柱頭及穿梁皆有雕花,飛檐和屋脊均有青花瓷碗碎片鑲嵌成各種圖案,彩樓、門窗都刻有工藝精巧的花鳥蟲魚等圖案,天井內還有水池和各種精致的花壇,此外,還有各種浮雕和楹聯等。均保存完好。唐崖土司城:位於鹹豐縣唐崖司鎮。土司城始建於元至六年(公元1346年),明天啟初年(公元1621年)進行擴建,辟3街18巷36院,內有帥府、官言堂、書院、存錢庫、左右營房、跑馬場,花園和萬獸園等,***占地1500余畝。在土司城內外還修建有大寺堂、桓候廟、玄武廟等寺院。清雍正十三年改土歸流,廢唐崖司。現在土司城遺城保存最為完整的石牌坊,是明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修建的,正面刻著"荊南雄鎮",反面刻著"楚蜀屏翰",兩面鐫有"土王出巡"、"漁南耕讀"、"雲吞雨霧"、"哪咤鬧海"、"槐蔭送子"等浮雕圖案。牌樓正面的唐崖河畔,存有石棺、石馬各兩尊,石人儀態莊重肅穆。獅子包古建築群:位於巴東縣信陵鎮雲沱小區。占地37畝,復建含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秋風亭在內的13處古建築。其中秋風亭為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寇準任巴東縣令時修建的,後歷經清康熙初年、嘉慶初年、嘉慶21年、同治5年清光緒24年(公元1898年)多次修復。1991年再次經過維修。2004年遷此。秋風亭為木質穿架結構,分上下兩層,赤柱彩瓦,雕梁畫棟,四角攢尖頂。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宜昌鳳凰山古建築群:位於秭歸縣城鳳凰山.為三峽庫區最大的地面文物復建工程。包括青灘水府廟、江瀆廟、紫光閣24處古民居、歸州古城門、屈原故裏牌坊、屈子橋等。被稱為中國地面文物復建博物館。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楊家灣老屋:位於宜昌夷陵區三鬥坪鎮東嶽廟村。又名黎永誌老屋。始建於清乾隆丁未年(1787年)。占地面積916平方米,建築面積1585平方米。通面闊46.24米,通進深19.8米,橫長方形布局,縱深兩進,橫連十壹屋,***有7個天井,主體部分呈對稱布局,磚木混合結構。進大門依次為木隔墻、左右兩門、前廳、天井、正堂、後屋。明間及主要廳堂的梁架均為穿鬥式木構架,制作精細,檁、枋、柱等用料講究,做工規整;墻體、天井、屋面及脊飾工藝高超,具有較高的建築藝術價值和壹定的科學價值和歷史價值。在抗戰時期,這裏是抗日部隊30軍的長江上遊江防總指揮部所在地。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望家祠堂:位於宜昌市夷陵區太平溪鎮新集煙竹園。原址在太平溪鎮伍廂廟村,2000年遷此。始建於清代。占地面積308平方米,建築面積598平方米。其結構呈長方形平面布局,面寬14米,進深22米。壹進院落,前為廳,後為堂,中間夾壹天井,兩側有廂房。井上為回樓,前廳為穿鬥式木構架,後堂為擡梁式木構架,梁與梁之間用駝峰或大鬥支墊,邊築高約8米,檐口高5米,二層樓設有回樓。小青瓦屋面,硬山屋頂,人字式山墻,脊式均用條磚,白灰砌壘,正立面為牌樓裝飾貼面。是三峽地區規模最大、等級較高的氏族宗祠。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襄陽板橋村民居位於南漳板橋鎮馮家灣村4組。是壹處莊園式的建築,為辛亥革命國民臨時政府內務部長、國務總監馮哲夫所建。馮氏民居小地名為鞠家灣,始建於明朝崇禎(公元1628年)。整個建築依山而建,座北朝南,前低後高,建築群占地8100平方米,房屋五棟有大小房間105間,分正門、中門、側門,呈嚴格的中心對稱,每個大門內又有兩道小門和壹個小院,為三間三進宅樓結構。老宅用了10萬塊石條作墻,石條之間相互咬合,並用桐油石灰漿砌。谷城老街民居群:於湖北省谷城縣城。面積近4平方公裏。其中以“三神殿”為代表的米糧街、五福街、中碼頭街、老街、新街等明清古建築群。這裏沿街的樓房壹般為二層樓房,每層樓都有壹道屋檐。第二層過去主要用於儲存貨物或外來客商臨時住宿之用,所以比第壹層要矮。整個老街上的建築,多以黑色調為主。十堰上津民居群:上津古城,又稱柳州城,位於鄖西縣城上津鎮,建於明嘉靖二至三年(1523-1524年),清嘉慶七年(1802年)重修。現城垣完整,城內建築大部分為原貌。面積約8萬平方米,設5個城門,門內右側有蹬道至城樓,城外有護城河。城中軸線偏西有壹南北向主街,連接南北二門,從西門至主街有壹小街,長60米,街道正中以青石板鋪面,旁為卵石饅路,街檐設下水道。房屋建築多為磚木結構,隆脊吻檐,雕梁畫棟,壹進多重。景區以古城景點為主,配以明清古街、陜西會館等人文景觀。房縣清末莊園:位於房縣土城鎮龍坪村壹組發現壹處古建築,該建築是個標準的四合院,正門廳放置壹對石獅,威風凜凜;外墻上童男童女石雕像,豐滿靚麗,栩栩如生;門楣上的《八仙過海圖》綿延數米,八位仙人雕刻精美,形象逼真;門廳內,散落的石凳、石條、石柱、石磚滿地都是,每件物品上均雕刻有人、物、鳥、獸佛像等,做工精細,姿態鮮活,讓人贊不絕口;內墻上“國恩家慶”字跡完好無損,書法飄逸,院內文雅清靜,依稀可見屋主人的修養。這個四合院為兩層土木結構,以石為基,字畫為飾,氣度不凡。據考證,四合院可能是清末壹王姓富足人家居住莊院。饒氏莊園:位於丹江口市浪河鎮徐家廟村水田畈。建於清末民國初年。莊園占地面積1330平方米,正面闊42.2米,通進深36.4米,建築面積1118.21平方米,由42間房屋組成。莊園座西北朝東南,分為南北兩個院落,均為三合院組成。其中北院為正院,由正門——前庭院——天井——中廳——後庭院——天井——後廳及南北配房組成。南院即為配院,這裏有全套的封閉保安系統。整座建築雕梁畫棟,有磚雕、石雕、木雕,在建築物柱基、抱鼓,門檻、檐枋、雀替、樓板枋、挑頭等部隹雕刻有大量圖案。挑頭采取線刻、浮雕手法雕刻有"十八學士登瀛洲", 檐枋、樓板樓采用透雕、線刻手法雕刻有"三官壽星圖"、"三岔口故事"、"劉海砍樵"、"梁祝故事" 、"赴京趕考圖"、"福祿壽圖"等,其他部位雕刻有龍鳳、麒麟、動植物、八寶、太極圖等圖案。雕刻紋飾有雲紋、龍紋、漢文、纏枝紋、雷紋等。比較集中地運用了清代傳統的雕刻手法與技藝,是研究清末建築雕刻技藝難得的實物資料。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黃龍武昌會館:位於十堰市張灣區黃龍鎮。武昌會館始建於嘉慶歲已卯年,座北朝南,為磚木結構。硬山頂,前後分進殿、戲樓、石門、拜殿、正殿,進殿檐高3.06米,通高7.85米,通長2.08米,通寬10.08米,為7立柱,9檁。拜殿為四立信、九檁。正殿由四個耳房,壹個大殿組成。梁架上部用梁與矮柱重疊,以支撐層面檁條。大殿前有走廊和兩側耳房相通。現有面積958平方米。頂部房檐四角翼角翹起,設有封火墻,墻壁有“喜鵲等梅”等壁畫,大院內設有“天井”,排水設施合理。正殿分為前殿,後殿對稱建築,其建築采用直徑約為55——58厘米,石座為基,墻體及圍墻每塊磚燒該有“鄂郡”二字。據查,鄖陽府唯壹在此處設有武昌會館,屬獨壹無二的遺誌。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曹家大園:位於房縣中壩鄉三池村.建於清朝乾隆年間.整座房子四周全是雕廊畫檐,屋頂、屋檐是用質地細密的石料精雕鑿而成,墻壁、墻基全是用清壹色的大青石壘砌而成,即便是門檻,也全是用最大,最好的石料加工而成,據測量,最長的壹個門檻長5米,比北京故宮的當時皇帝出入的門檻還要長,其重量不下5噸。在這座房子的正門上,有“光宗耀祖”四個大字,字跡蒼勁有力。荊州瞿家灣古民居,位於洪湖市區西北31公裏瞿家灣鎮。明弘治九年(1496年)為江陵瞿文暹所建,初名“打銃灣”。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改名為“瞿家灣”。有明清建築21棟,大多集中在古鎮東部。周老嘴老街民居:位於監利周老嘴鎮。留存著大量明清時期建造的具有典型的江漢平原風格的民居建築。現保存有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省委、省政府和紅二軍團重要機關舊、遺址48處。程集古民居:位於監利縣程集鎮。老街東西走向,1000多米長,寬不過4米的街道兩旁,民居挨肩接踵,現有明清建築110余棟,約有70%保存完好,整體歷史風貌較為完整。這些建築臨街的多為商業鋪面,中進是客堂或作坊,側有賬房,後進則為貨棧或曬場。每幢房屋進與進之間設有天井(或報頂)、廂房,均用木格扇門和木格扇板相隔。門窗壹律鏤格,登樓推、街景盡收眼底;木板排門居多,石質門框較少,刷桐油而不施彩繪,保持原木本色,其建築風格古樸典雅而獨具江南水鄉特點。被專家學者譽為“最具湖北傳統特色的商埠建築”。
上一篇:拜堂的禮儀有哪些?下一篇:故·事——三十三劍客圖(三)嘉興繩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