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如何將民間遊戲滲透於小班晨間活動中

如何將民間遊戲滲透於小班晨間活動中

摘要:民間遊戲承載了民間傳統文化,具有濃烈地方特色和生活氣息,成為我國優秀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快速發展的信息時代,民間遊戲這壹民族奇葩正面臨著失傳的危機。幼兒教育作為啟蒙教育,也應有民間文化傳承的使命感。我園地處江南古鎮沙溪,將古鎮的民間遊戲滲透在運動活動、區域活動、自由活動、學習活動等幼兒園的壹日活動中,既讓現代的孩子重拾了童年的快樂,促進了幼兒多方面的發展,又為民間文化的傳承盡了壹份力量。

關鍵詞:民間遊戲 幼兒園 壹日活動 滲透

《綱要》中也指出:“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我園地處江南古鎮沙溪,其蘊涵著深厚的傳統文化,民間遊戲作為其中的壹個組成部分,資源豐富,具有壹定的教育價值,我們要深入的挖掘開發與利用,將民間遊戲滲透在幼兒園的壹日活動中,我們將側重在遊戲(包括區域遊戲、角色遊戲等)、運動(包括戶外體育活動、晨間鍛煉等)、學習(包括語言、音樂、美術等集體活動)和自由活動過渡環節中,讓幼兒在易學、易懂、易傳的民間遊戲中重拾童年的歡樂,獲得動作技能、知識能力、情感能力上發展,使幼兒園教育更加本土化、生活化,提升幼兒園壹日活動教育價值。

壹、在運動活動中滲透民間遊戲,保障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

《指南》首先強調了健康教育對於幼兒的重要性,認為幼兒階段是兒童身心發展非常迅速且十分重要的時期,健康教育能增強幼兒體質,使其保持愉快的情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的生活能力,並為其他領域的深入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而陶行知先生也認為:健康是生活的出發點,也是教育的出發點。因此我們積極將民間遊戲運用在幼兒的戶外體育活動,晨間鍛煉、課間活動中,保證我園幼兒每日不少於2小時運動時間的要求。

例如:在大班民間遊戲“造房子”中,我們在場地上畫上了單格和雙格,幼兒既要訓練單、雙腳跳,又要和同伴比速度。同時將拋擲物改變成較重的安全性比較高的物體,讓幼兒還要負重爬回來,又訓練了幼兒的四肢協調能力和堅持的品質。

又如:在“丟手帕”民間遊戲中,我們將孩子分成2組,壹位老師帶壹組,玩這個遊戲,發展幼兒的奔跑能力、培養幼兒機智、靈活的良好品質,在《丟手帕》的民間遊戲中,用跑的技能進行比輸贏,不知不覺幼兒的奔跑、追逐能力、反應能力都得到了發展。

除了民間遊戲“造房子”“丟手帕”等,我們還有很多適合不同年齡段的民間遊戲,這些民間遊戲材料簡單、操作方便,即使是惡劣天氣也不影響幼兒的運動,是我們體育運動中重要的補充的形式。

二、在區域活動中滲透民間遊戲,保障幼兒多種能力協調發展

區域活動是教師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發展水平,有目的、有計劃地投放各種材料,創設活動環境,讓幼兒在寬松和諧的環境中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能力,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和活動夥伴,主動地進行操作、探索和交往的活動。它 “強調教育環境,註重幼兒教育主體,側重開放教育”的活動。我們選擇壹些適合的民間遊戲放在區域遊戲中,讓幼兒在操作遊戲的過程中獲得直接經驗。

例如:在大班區域活動“快樂遊戲棒”民間遊戲中,我們給孩子提供了由木頭制作的小圓柱遊戲棒,孩子們在玩遊戲的過程中要考慮用什麽辦法才能獲得更多遊戲棒,比如說,撒遊戲棒的時候註意的力度的問題,取遊戲棒時要先取不靠在壹起的,靠在壹起的要學習用挑的方式;在比較遊戲棒多少的過程中,孩子們又要考慮用什麽辦法數的快,如2根2根數,3根3根數,5根5根數等。在堆遊戲棒的過程中孩子要實驗如何保持平衡,才能讓遊戲棒在向上堆的過程中平穩,如:底座是三角形還是方形、還是四邊形等等。通過這樣的民間遊戲我們能達到《指南》指出的要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讓幼兒在體驗和探究的過程中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小班的語言區域活動“做豆腐”民間遊戲中,我們提供了很多稱謂的人(外婆、外公、爸爸、媽媽、阿姨、叔叔等等)的圖片並制作在骰子上,壹個幼兒丟骰子,另外兩名壹組面對面坐,雙手相拉,順壹個方向做“推磨”狀,壹邊說兒歌:推推磨,拉拉磨,妳推我拉做豆腐。問;做好豆腐誰來吃?答:外婆吃。問:外婆不吃誰來吃?答:阿姨吃。問:阿姨不吃誰來吃?答:叔叔吃。壹邊看著骰子,壹問壹答,如果答不出或者答重復就交換角色,重新遊戲。通過這樣的遊戲,孩子們能熟練的掌握稱謂詞,同時幼兒的反應能力、溝通能力、動作協調能力都得到了相應的發展和提高。

三、在自由活動中滲透民間遊戲,保障幼兒消極等待現象的減少

《綱要》指出的教師要科學、合理地安排幼兒在園的壹日生活,這就要求我們對時間的安排應有相對的穩定性和靈活性,要既有利於形成秩序,又能滿足幼兒合理的需要,既照顧到個體差異,又能有利於引發、支持幼兒的遊戲。而我們壹日活動中幼兒的消極現象時有發生,如:在入廁時、飯前飯後等。我們將民間遊戲滲透在這些活動中,幫助教師在等待環節合理過渡,減少孩子的消極等待。

例如:以小班為例,在吃飯前我們除了可以玩手指遊戲、聽故事、聽音樂等還可以玩壹些簡單的民間遊戲,如:“妳拍壹,我拍壹”,讓孩子們通過兩兩遊戲,保持心情的愉快,增加幼兒的食欲等。

在飯後時間裏,由於孩子速度不壹,有的快、有的慢,而教師既要輔助生活阿姨進行衛生工作、又要幫助吃飯慢的幼兒吃飯,那壹部分吃的快幼兒就會在消極等待,我們就可以提供壹些豆子的卡片,讓幼兒三人壹起玩民間遊戲“炒豆豆”,其中2名幼兒手拉手相對站立,另壹名幼兒拿圖片,當出示圖片黃豆時,幼兒邊念兒歌:炒炒炒,炒黃豆,劈嚦啪啦翻跟鬥,邊左右擺動雙手,念至兒歌最後壹個字時兩人同時轉體180度,背對背站立。說第二遍炒黃豆兒歌,再轉體180度,面對面站立,並兩手拉緊不能松開。此後再更換豆子圖片,通過這樣的遊戲活動既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能力,又保障了幼兒在安全中“等待”。

四、在學習活動中滲透民間遊戲,保障幼兒主動學習能力的發展

幼兒是主動的學習者,他們從直接接觸的客體、社會經驗以及文化傳承中,主動建構對周圍世界的認識。遊戲是幼兒學習及發現情緒、認知與社會能力的重要方式。我們要積極發揮民間遊戲的對幼兒學習活動中的有利價值,變幼兒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主動思考。

例如:在大班的10以內數的組成學習中,教師就利用了“翻紙片”的民間遊戲讓幼兒進行預復習。教師先折疊出10個正方形的紙片,紙片的壹面是紅色,紙片的壹面是綠色。若是5的組成,只要5個幼兒壹人取壹個紙片,壹邊說:翻紙片,打紙片,片片打的很精彩,同時出手後,有紅的,有綠的。分別數出它們的個數。就可以得出5可以分成幾(紅)和幾(綠)。並用記錄表的方式記錄下來,供幼兒檢驗自己的猜想。通過這種遊戲方式,幼兒對數的組成興趣變濃了,準確率也提高了,讓孩子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例如:在創意美術活動中,我們融入了“挑花線”這種民間遊戲,讓幼兒單個、或者2-3人合作進行遊戲,通過玩,短短的壹根線能變幻出各種形狀,讓孩子感受到創意美術的樂趣,發展了幼兒的手指靈活性、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深受幼兒的喜歡。

幼兒是在生活中學習,在遊戲中發展的,對幼兒來說,能夠直接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事物是最容易被接受的,也是最容易激發幼兒探究興趣的。民間遊戲使用的材料簡便廉價,大部分都是利用生活中廢舊的物品,或者是以幼兒本身為遊戲對象,具有濃厚的趣味性、娛樂性,符合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我們利用江南地區的民間遊戲做為既能承載傳統文化又能被幼兒實際感受的資源,使幼兒在認知沖突中不斷思考、實踐、調整,進行著經驗的自我建構。

我們遵循著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規律,將利用各種途徑、方式方法,不斷研究和反思,將源於生活、反映生活的民間遊戲與幼兒生活息息相關的壹日活動相融合,讓民間遊戲回歸於幼兒園的壹日活動,讓孩子在自己的遊戲過程中親歷與實踐,重拾童年的歡樂,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參考資料:

利泰幼兒園)

  • 上一篇:推薦十條關於民俗風情的語文材料,如古詩詞、小故事
  • 下一篇:新時期如何發揚部隊光榮傳統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