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數學教師怎樣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創新

數學教師怎樣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創新

在傳統數學課堂教學中,大多是"老師講,學生聽,然後練習"的模式。往往壹堂課老師滔滔不絕,講得口幹舌燥,而學生卻雲裏霧裏,甚至昏昏欲睡,結果必然是事倍功半。這種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大多不會學以致用,且思維呆板,動手能力差,即所謂的"高分低能"。在許多課堂教學過程中,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加之生怕學生弄不懂,聽不明白,往往是按部就班地進行瑣細的分析、講解。但過多地訴諸純理論的分析、講解,學生的創新就失去了展現和培育的空間。為了培養適應時代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教育教學需要創新,而創新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創新更是壹種精神。因此,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必須改革與創新。筆者從事農村小學數學教學多年,深感教學的創新首先是教學思想的轉變,過去是重"教",現在是重"學",過去關註教師行為,現在更關註學生"創造",打破了過去教師"滿堂灌",學生"全堂聽"的教學習慣,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新知,全面提高綜合素養。  1.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生因為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的規律,多動好動,註意力維持的時間短,這成為小學教師頗為頭痛的問題,怎樣才能很快吸引學生的註意力到課堂上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葉聖陶先生曾說過:"凡是好的態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為習慣。只有熟練得成了習慣,好的態度才能隨時隨地表現,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運用。好像出於本能,壹輩子受用不盡。"所以對農村小學生而言,好的聽課習慣可以通過訓練他對壹件事情長久的註意力來培養。教師利用多媒體可以呈現豐富的輔助教學環境,面對眾多的信息呈現形式,小學生壹定會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理,而這種好奇心壹旦發展為認知興趣,將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經過長期的這種訓練,學生們就會自覺養成課堂上認真聽講的良好習慣。如在教學《平面圖形的認識》壹課時,可以為學生創設了這樣壹個情境:圖形爺爺今天帶著他的孩子們到我們的課堂和同學們做朋友,妳們想知道他們叫什麽名字嗎?多媒體呈現各種顏色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手拉手向同學們走來,孩子們的註意力馬上被吸引到問題上,"他們叫什麽名字啊",通過對圖形的認識,孩子們很願意幫著他們起名字,不但起名字,還能說為什麽叫這個名字。這種情境,喚起了學生的求知欲望,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  2.創新教學手段,培養學生初步構建數學模型的意識  數學模型是建立在數學壹般的基礎知識與應用數學知識之間的壹座重要的橋梁,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就是指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思考,通過新舊知識間的轉化過程,歸結為壹類已經解決或較易解決的問題中去,再綜合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與技能解決這壹類問題。如在教學《替換的策略》壹課時,認識到這節課的的替換策略,包括倍數關系的等量替換和相差關系的等量替換。在教學中通過先讓學生畫壹畫的方式,理解三個小杯可以替換為壹個大杯,再通過多媒體的演示觀察主題圖,進壹步讓學生體會只要抓住把兩種量替換成壹種量就可以了,學生把直觀圖形抽象成幾何圖形的過程,其實就是把生活中的原型上升為數學模式的過程。在這壹過程中,學生初步感知了數學中的建模思想。最後提出的問題更讓學生進壹步思考:是不是解決替換這類問題,都可以采用這種畫圖的模式來解決。小學壹年級的學生在學習《立體圖形的認識》壹課時,由於以往我多是展示實物,因此,學生對課本中的透視圖認知起來存在困難,怎麽把原來的現實物體轉移到數學本質上來?在重新設計這節課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先後向學生展示了帶色彩的實物圖和線條組成的透視圖,既解決了學生認知上的障礙又發展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3.創新教學思路,捕捉亮點資源激活學生的思維  葉瀾教授曾經說過:"我們要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課堂教學,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小學數學課堂更是迸發著生命活力的課堂。學生的思維隨時隨地都會迸發智慧的火花。如在給學生上《百分數的初步認識》壹課時,有位學生說"百分數的分子只能是整數",我適時請學生查找相關資料,舉出實例或證明或駁斥這壹觀點,學生通過學習,不僅掌握了百分數分子可以為整數還可以為小數,並運用這些知識理解生活中的百分數。有的同學舉例"今天我們班的出勤率為98.5%"、"在壹件毛衣中,羊毛的成分可能為80.5%"等等,通過合作交流,學生們還得出,百分數的分子可以大於壹百,可以為0等等。在講《圓的認識》壹課時,去利用多媒體演示壹組畫面,圓的車輪、圓的飛碟、圓邊的餐具等等,有個學生小聲說"怎麽都是圓的?"我抓住這壹思維亮點,組織學生討論,根據學生討論結果,出示方形或三角形的車輪在顛簸的行駛,方邊的餐具不方便使用,而且容量小等等。通過學習,學生進壹步加深了對圓的認識。可見,課堂中學生的回答往往會不經意地出現壹些亮點,這些亮點是學生學習的頓悟、靈感的萌發、瞬間的創造,稍縱即逝。只有及時捕捉和充分肯定,才能讓星星之火燎原,讓智慧閃耀光芒。  4.拓展教學視野,讓師生在數學學習中體驗美  對美的追求是人的本能,美的事物能喚起人們的愉悅。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審美化的教學,充分揭示數學美,能使學生對蘊涵於數學知識中的美產生壹種積極的情緒體驗。如在《角的認識》壹課時,學生說出許多生活中的角,我也隨機又利用多媒體展示生活中的角,說明角無處不在,有了角,我們的生活才能多姿多彩。在講《對稱圖形》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將距離學生較遠,不能親眼所見的生活場景再現的優勢,讓學生欣賞教師從搜集的大量具有對稱現象的美麗圖景,如"埃菲爾鐵塔"、"法國凱旋門"、"印度泰姬陵"、"北京天安門"、"故宮天壇"等,將新知識深入淺出地隱含於常見的生活場景中。學生在欣賞自然美的同時,自主發現了生活中的對稱現象,引發學生對這種對稱現象的探究欲望,體會到數學與自然的聯系,培養了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社會、觀察自然的意識。然後請學生利用計算機制作出各種對稱圖形,這種審美心理活動能啟迪和推動學生數學思維活動,觸發智慧的美感,使學生的聰明才智得以充分發揮。數學蘊含著豐富的美:有符號、公式和理論概括的簡潔美與統壹美、圖形的對稱美、解決問題的奇異美,以及整個數學體系的嚴謹和諧美與統壹美等。但是學生未必能感受到這些美,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能夠把這些美育因素充分挖掘出來,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真正體驗到數學之美。數學公式是人們運用概念、法則進行推理判斷的成果,是數學規律的集中反映,它概括簡潔、應用廣泛,充分展現了數學美的壹種形式、壹種意境。  總之,如何探索壹條適合農村小學生主動發展、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合作品質培養的教學方式,如何創建壹個充滿活力的農村小學數學教學課堂,這不是壹朝壹夕的事情,需要我們所有數學老師***同努力,不斷摸索總結經驗,在實施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註重引導學生在課堂活動過程中感悟知識的發生、發展與變化,培養學生主動探索、敢於實踐、善於發現的科學精神。將創新的教材、創新的教法與創新的課堂環境有機地結合起來,將學生的主動學習與創新意識的培養落到實處,只有堅持不懈努力,我們才能真正地將素質教育與教學創新很好的結合起來,才能很好的完成教書育人這壹神聖的歷史使命。

  • 上一篇:政協為什麽比人大先開
  • 下一篇:文言文中有關尊重教師的句子都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