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之經,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荀子《荀子·勸學》
釋義:?崇敬良師是最便捷的學習途徑 ;其次那就是崇尚禮儀了。
2、師道既尊,學風自善。——康有為《政論集。在浙之演說》
釋義:大家都遵從師道的話;學風自然就好了。
3、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韓愈 <師說》
釋義:古代求學的人壹定有老師。老師,是(可以)依靠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答疑難問題的。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從老師(學習),那些成為疑難問題的,就最終不能理解了。
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來就早於我,我(應該)跟從(他)把他當作老師;生在我後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於我,我(也應該)跟從(他)把他當作老師。從師的傳統,哪裏去考慮他的年齡比我大還是小呢?因此,無論地位高低貴賤,無論年紀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4、凡學之道,嚴師學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是故君之所不臣於其臣者:當其為屍,則弗臣也;當其為師,則弗臣也。大學之禮,雖詔於天子無北面,所以尊師也。——出自樂正克《學記》
釋義:凡是為學之道,以尊敬教師最難做到。教師受到尊敬,然後真理才會受到尊重;真理受到尊重,然後民眾才懂得敬重學業。
所以國君不以對待臣下的禮節來對待下屬的情形有兩種:壹種是在祭祀中臣子擔任祭主時,也不應以臣下之禮來待他;另壹種是臣子當君主的老師時,也不應以臣下之禮來待他。在大學的禮儀中,作老師的人雖然接受國君的召見,也不必按臣禮面朝北,這是為了表示尊教老師。
5、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貴師而重傅,則法度存。——荀子《荀子·大略》
釋義:國家將要興盛,必然要尊師重教,尊師重教,國家的法度就得到了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