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文化遺產申遺報告_中軸線申遺:讓文化遺產在新時代閃耀

文化遺產申遺報告_中軸線申遺:讓文化遺產在新時代閃耀

在北京,有壹條傳奇的線,這條7.8公裏長的虛擬線,是首都北京歷史文化的縮影,也是北京城市規劃布局的中心線——北京中軸線。而今,這條集合了傳統文化精髓與現代工業、現代建築的中軸線,正在進行申請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各項準備工作。世界最長的城市規劃軸線在形成、在保護和城市建設過程中,經歷了怎樣的磨難?本文將溯本求源,帶您去歷史的長河中,探求關於北京中軸線的前世今生。

元朝始建 歷經三朝更叠

早在3000多年前,《周禮·考工記》中就有對城市規劃的記載。所謂“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其最基本的理念就是均衡對稱,城市中必有壹條中軸線。這條軸是整個城市的中樞脊梁,所有的建築在其兩側展開,而能夠建在軸線上的,只有至高無上的皇宮。

縱觀中國歷史,各朝代的統治者在建都時都有過這樣的規劃,但受各種因素制約,秦朝的鹹陽、漢朝的長安都未能實現;雖然唐朝長安城的均衡對稱規劃初具規模,但不完善;使這壹理念真正得以實現的是元大都,明北京將之進壹步擴充至永定門;清朝將之完整地繼承下來,也就是老北京城的格局。

自古以來,北京城址雖有變遷異動,但基本格局始終有壹個重要的元素——受城市中軸線所控制,這是中國城市尤其是都城的突出特征。北京的中軸線始於元大都城的規劃設計,到明清時期形成現有規模。它南起永定門,北至鐘樓,全長7.8公裏,是世界最長的城市中軸線,北京很多知名的文物古跡都在這條線上。現存的主要文物建築包括:永定門(復建)、燕墩、天壇、先農壇、正陽門、太廟、社稷壇、天安門、故宮、景山、北海、皇城墻、普度寺、萬寧橋、火神廟、鼓樓、鐘樓等。新中國成立以後,又陸續擴建了天安門廣場,建設了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等。目前,中軸線周邊已形成多個功能相對成熟的地區,如什剎海、南鑼鼓巷、前門、大柵欄等傳統商業街,故宮及天壇周邊的世界文化遺產旅遊區,天安門城市中心廣場,以及中南海、東交民巷地區相對集中的政務服務區。

就在大家已經普遍認為中軸線是正南正北的時候,壹位專家的結論打破了這個700多年的***識。

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夔中羽在壹次準備拍攝北京全景鳥瞰圖的過程中,從北京的航空影像圖、衛星影像圖、北京地圖中猛然發現,北京南北中軸線並非正南正北,而是有所偏移。為了證明“北京南北中軸線偏離子午線”這壹現象,夔中羽先在北京地形圖上選擇了永定門、地安門和鐘樓三個點,算出偏角是2度十幾分,又在永定門城樓下向北的甬路上,進行了“立竿見影”的試驗。

“我們在甬路中央立了壹根2米長的竿子。由竿子的下面,沿甬路中心線向北,粘上壹條長6米的黑膠帶,表示中軸線。當太陽經過永定門上中天時,竿子的影子就是永定門子午線上。影子與黑膠帶之間的夾角就是子午線與中軸線的夾角。經測量和計算,北京中軸線偏離子午線也是2度十幾分。根據這壹計算,從永定門開始的中軸線到了鐘樓,就已經偏離子午線達300米了。”

北京中軸線偏離子午線的事實被披露出來以後,有壹種影響很大的說法是,當時的元大都設計者是漢人,因為不滿蒙古人的等級制度而故意不讓元朝皇帝坐在中軸線上。

如果要考證壹下這樣的說法是否有依據,就壹定要了解元大都的設計者到底是什麽樣的人。而說起來,這位設計師還真是壹個充滿了傳奇色彩的人物。

宋代詩人陸遊在《書憤》詩中寫道:“出師壹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有人就此評價說,1000年後,還真有和諸葛亮不相上下的人,他就是元代名臣劉秉忠。

劉秉忠,字仲晦,1216年出生於邢州(今河北邢臺)壹個官宦人家。劉秉忠小時不僅長得好看,而且很聰明。他8歲入學,“日誦數百頁”。17歲時,當了個邢臺節度使府令史。劉秉忠不安心於令史這份做文案的工作,整天郁郁寡歡,終於有壹天跑到武安山出家當了和尚,法名子聰。

劉秉忠不但是政治家,還是當時第壹流的學者、科學家、詩人。曾與他同在邢臺西南磁州紫金山學習的張文謙、王恂、郭守敬,都稱他們從秉忠而學。王恂是太子真金的老師,早以算術聞名,後王恂和郭守敬日夜測驗推步,創制《授時歷》。劉秉忠在算數、天文、歷法、水利上的造詣可見壹斑。他的《荷葉·煙霞洞》為盧前收入《元曲三百首》:“南高峰,北高峰,慘淡煙霞洞。宋高宗,壹場空,吳山依舊酒旗風。兩度江南夢。”毛澤東很是欣賞,曾壹再書寫。

劉秉忠除幫助忽必烈設計了建國的藍圖外,他還是元朝兩座都城即上都和大都的設計者,在中國乃至世界的城市建設史上,留下了世人驚嘆的成果。其中,元大都始建於1267年,1285年完工,歷時18年。

鑒於元代實行民族壓迫政策的歷史事實,就有歷史學者提出這樣的觀點:中軸線是漢臣劉秉忠、郭守敬故意弄偏的,也就是他們並沒按照天子的意圖,使影響城市布局的中軸線處於正南正北的子午線上,試圖以此反抗元朝統治。

對此,有學者提出質疑,因為上述說法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證據。於是,有了第二種看法:可能是建造者采用磁針定位法,造成了技術上的誤差。但是,夔中羽認為這種推理不大令人信服,畢竟劉秉忠和郭守敬是當時傑出的科學家,他們會采用精度較高的天文測量,而“采用當時就證明誤差極大的磁針定位,可能性不大”。另外,還有壹種說法是,中軸線可能是由於自然因素的破壞而發生偏斜。

夔中羽則將關註的重點集中在元朝第壹個皇帝、鐵木真之孫忽必烈身上。“這條中軸線建於忽必烈統治時期,它的形成是否也與忽必烈興起的地方元上都有關聯?”

帶著疑問,夔中羽等人繼續量算地圖,進行野外考察。最終他們發現:北京中軸線繼續往北延伸,延長線恰好通過距離北京270多公裏的古開平,即今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的兆奈曼蘇默。

而據當地蒙古史學家介紹,兆奈曼蘇默是元上都遺址所在地。當年忽必烈就是從此地遷都到元大都(今北京)的。而事實上,元世祖忽必烈實行“兩都巡幸制”:冬天在元大都辦公,即所謂的“冬都”;夏天在元上都辦公,即為“夏都”。

由此,夔中羽研究員認為,中軸線偏離的事實,乃是元代開國皇帝忽必烈有意為之。由於“蒙古帝國”的元代檔案殘缺不堪,因而在具體的考證和推理方面,科學家和史學家仍在艱難地尋找著答案。

  • 上一篇:撒網手拋網技巧有哪些?
  • 下一篇:新舊造車勢力“抱團”成車市熱潮,攜手走出寒冬困局能夠實現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