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時代的許多成就為這個象征重生的的時代作出貢獻。其中壹項是恢復對學問的興趣。牛津大學的第壹所學院成立於1264年。到了1400年間,歐洲境內便有超過五十所大學。原由阿拉伯人保存的古文獻被翻譯成拉丁文,透過這些古老文獻,教育和辯論的風氣得以助長。歐洲人在聖地、西西裏和西班牙等地均與阿拉伯人有所接觸,並藉此重新發現許多寶藏,古希臘數學家歐幾裏德的著作即為壹例,壹直到十九世紀都是歐洲人的標準數學教材。阿拉伯人也傳播了新的數字體系、小數點的觀念和零的觀念,而這些觀念都是在印度發展出來的。到了1450年左右,學問的傳播速度更隨著印刷機的發明而加快腳步。
第二個重要貢獻是生活水準的提升,尤其在意大利的大型商業城市。十字軍東征令歐洲人眼界大開,得以壹窺東方的財富,尤其是絲綢、香料和棉。威尼斯、熱那亞、佛羅倫斯和其他城市的商人,都爭相取得歐洲與東地中海之間的貿易。這些商人從商業活動中累積了多余的財富後,便開始以藝術來美化自己的家鄉和城市。雕刻品、繪畫、建築、音樂、詩歌和文學找到新的表達方式展現有趣的主題,超脫了從中古時代起就壹直占有主導地位的宗教題材。它們普遍描繪日常生活、騎士故事和冒險情節,歐洲的文化因而變得更有人性,宗教的成分也隨之減少。
技術的發展亦得到更新,更有效的商品與服務應運而生。制造、農耕和貿易和達·芬奇的人體比例,藝術與科學的結合航海技術都得到改進與發展,大幅超越古代的成就。對利潤的欲求鼓勵了創造和探索。隨著衰退中的貴族不斷消失,中產階級的商人和工匠開始爭取能與他們經濟力量相等的政治權力。
到了1500年代,歐洲國家已經在許多重要科技上領先世界。歐洲人透過對世界的探索、尋找貿易路線、新教徒的宗教改革和歐洲本身不斷的政治競爭等釋放活力,也讓這個區域在幾個世紀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普遍認為文藝復興發端於14世紀的意大利(文藝復興壹詞就源於意大利語 Rinascimento,意為再生或復興),15世紀後期起,擴展到西歐各國,16世紀達到鼎盛。1550年,瓦薩裏在其《藝苑名人傳》中,正式使用它作為新文化的名稱。此詞經法語轉寫為Renaissance,17世紀後為歐洲各國通用。19世紀,西方史學界進壹步把它作為14至16世紀西歐文化的總稱。西方史學界曾認為它是古希臘羅馬文化藝術的復興。
書。
背景
西歐的中世紀是個特別“黑暗的時代”。基督教教會成了當時封建社會的精神支柱,它建立了壹套嚴格的等級制度,把上帝當做絕對的權威,什麽文學、什麽藝術、什麽哲學,壹切都得按照基督教的經典《聖經》的教義,誰都不可違背,否則,宗教法庭就要對他制裁,甚至處以死刑。《聖經》裏說,人類的祖先是亞當和夏娃。由於他們違背了上帝的禁令,偷吃了樂園的禁果,因而犯了大罪,作為他們後代的人類,就要世世代代地贖罪,終身受苦,不要有任何欲望,以求來世進入天堂。在教會的管制下,中世紀的文學藝術死氣沈沈,科學技術也沒有什麽進展。黑死病在歐洲的蔓延,也加劇了人們心中的恐慌,使得人們開始懷疑 宗教神學的絕對權威。
中世紀的後期,資本主義萌芽在多種條件的促生下,於歐洲的意大利首先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是商品經濟發展到壹定階段的產物,商品經濟是通過市場來運轉的,而市場上擇優選購、討價還價、成交簽約,都是斟酌思量之後的自願行為,這就是自由的體現,當然要想有這些自由還要有生產資料所有制的自由,而所有這些自由的***同前提就是人的自由。此時意大利呼喚人的自由,陳腐的歐洲需要壹場新的提倡人的自由的思想運動。
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也為這場思想運動的興起提供了可能。城市經濟的繁榮,使事業成功財富巨大的富商、作坊主和銀行家等更加相信個人的價值和力量,更加充滿創新進取、冒險求勝的精神,多才多藝、高雅博學之士受到人們的普遍尊重。這為文藝復興的發生提供了深厚的物質基礎和適宜的社會環境。
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學藝術的成就很高,人們也可以自由地發表各種學術思想,這和黑暗的中世紀是個鮮明的對比。14世紀末,由於信仰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帝國的入侵,東羅馬(拜占廷)的許多學者,帶著大批的古希臘和羅馬的藝術珍品和文學、歷史、哲學等書籍,紛紛逃往西歐避難。(亦有壹說是十字軍3次東征(盡管第三次半途而廢)帶回來的紀念品,他們在路上發現了這些書,就搬了回來藏在教堂的地下室,後被人發現,驚嘆古羅馬的藝術,文學等,就開始極力傳播,意圖達到古羅馬那時的成就)壹些東羅馬的學者在意大利的佛羅倫薩辦了壹所叫“希臘學院”的學校,講授希臘輝煌的歷史文明和文化等。這種輝煌的成績與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後,人們追求的精神境界是壹致的。於是,許多西歐的學者要求恢復古希臘和羅馬的文化和藝術。這種要求就像春風,慢慢吹遍整個西歐。文藝復興運動由此興起。
性質:是壹場資產階級文化運動。
核心:人文主義精神
產生的根本原因:生產力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
本質:本質是以人文主義沖擊宗教神權的束縛,解放人們的思想。實際上,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家們不是完全提倡復古,而是借古代文化之名宣傳新的資產階級思想。
產生於意大利的原因:
①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資產階級希望沖破教會神學的束縛。
②意大利保有大量古希臘、羅馬文化典籍
③14-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人才濟濟,匯集壹處。
發展
14世紀時,隨著工場手工業和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關系已在歐洲封建制度內部逐漸形成;在政治上,封建割據已引起普遍不滿,民族意識開始覺醒,歐洲各國大眾表現了要求民族統壹的強烈願望。從而在文化藝術上也開始出現了反映新興資本主義勢力的利益和要求的新時期。新興資產階級認為中世紀文化是壹種倒退,而希臘、羅馬古典文化則是光明發達的典範,他們力圖復興古典文化——而所謂的“復興”其實是壹次對知識和精神的空前解放與創造。表面上是要恢復古羅馬的進步思想,實際上是新興資產階級在精神上的創新。
當時的意大利處於城邦林立的狀態,各城市都是壹個獨立或半獨立的國家,即城邦,14世紀後各城市逐漸從***和制走向獨裁。獨裁者耽於享樂,信奉新柏拉圖主義,希望擺脫宗教禁欲主義的束縛,大力保護藝術家對世俗生活的描繪。與此同時聖方濟各會的宗教激進主義力圖屏棄正統宗教的經院哲學,歌頌自然的美和人的精神價值。羅馬教廷也在走向腐敗,歷屆教皇的享樂規模比世俗獨裁者還要厲害,他們也在保護藝術家,允許藝術偏離正統的宗教教條。哲學、科學都在逐漸地朝著比較寬松的氣氛中發展,也醞釀著宗教改革的前奏。
由當代學者,人學家張榮寰先生發起的人類文藝復興思想,代表了當代文藝復興思想新的高峰,主要表現在他提出的關於復興人價值觀念的十大方向:
壹、從現在開始的人類文藝復興重新發現了人和人格的偉大,肯定了人的價值和能力,提出人要養育人格,個性應該智慧;
二、重視人的價值,要求提高人的思維能力及創造性潛力,鼓勵積極作為的人生態度,提倡積極開拓的精神;
三、重視現實生活,將科學,哲學,神學真、善、美的成分總結並播撒到人的日常生活中;
四、在哲學和藝術上要求表達人的感情,讓暴力和虛偽變得老朽直至死亡,讓人和諧相處;
五、壹致幸福的求實精神,對人首先要研究個究竟,決不滿足於對其他事物的壹知半解,為創造現實幸福生活而奮鬥的樂觀進取精神,把人從以往歷史、民族、宗教、地域劃分的桎梏下解放出來;
六、人人能夠信仰真理;
七、建立社會公眾信仰及其相應的倫理精神的法制秩序,讓社會各階層利益公開自由的表達權利以期讓社會真理能夠真實的公***表達;
八、以真誠的民主來反映現代社會人高智慧的社會存在;
九、讓人皆具邏輯思維方式並鼓勵融合其他思維形式的新邏輯主義;
十、提高人在群體公***事物中的智慧能力,在個人、家庭、團體、組織、國家、乃至聯合國的制度中,讓人與人相互之間的關系和諧發展。
文學三傑
1但丁
但丁(Dante)(1265-1321)。文藝復興的先驅,文藝復興運動起源於意大利北部,壹般認為第壹個代表人物是但丁,其代表作為《神曲》,他的作品首先以含蓄的手法批評和揭露中世紀宗教統治的腐敗和愚蠢,以地方方言而不是作為中世紀歐洲正式文學語言的拉丁文進行創作。 他認為古希臘、羅馬時代是人性最完善的時代,中世紀將人性壓制是違背自然的。他雖然對拉丁文學有深入廣泛的研究,但用意大利方言寫了大量的以十四行詩為形式的抒情詩歌,受到各城市國家統治者的熱烈歡迎。
2彼特拉克
彼特拉克(Petrarch)是意大利詩人。1304年7月20日生於阿雷佐城,1374年7月19日卒於阿爾誇。代表作有《歌集》。父親是佛羅倫薩的望族、律師。他自幼隨父親流亡法國,後攻讀法學。父親逝世後專心從事文學活動,並周遊歐洲各國。他還當過神甫,有機會出入教會、宮廷,觀察生活,追求知識,提出以“人的思想”代替“神的思想”,被稱為“人文主義之父”。
3薄伽丘
喬萬尼·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1313—1375),壹譯蔔伽丘,意大利文藝復興運動的傑出代表,人文主義者。代表作《十日談》批判宗教守舊思想,主張“幸福在人間”,被視為文藝復興的宣言。
美術三傑
1達·芬奇蒙娜麗莎
列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負盛名的美術家、雕塑家、建築家、工程師、科學家、科學巨匠、文藝理論家、大哲學家、詩人、音樂家、和發明家。正因為他是壹個全才,所以他也被稱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人物”他生於佛羅倫薩郊區的芬奇鎮,卒於法國。壁畫《最後的晚餐》、祭壇畫《巖間聖母》和肖像畫《蒙娜麗莎》是他壹生的三大傑作。這三幅作品是達·芬奇為世界藝術寶庫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是歐洲藝術的拱頂之石。
2拉斐爾
拉斐爾·桑西(Raphael Cenci)(1483~1520)意大利畫家。1483年4月6日生於烏爾比諾 ,1520年4月6日卒於羅馬 。原名拉法埃洛·聖喬奧 。他的壹系列聖母畫像,和中世紀畫家所畫的同類題材不同,都以母性的溫情和青春健美而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想。其中最有名的是《帶金鶯的聖母》(藏佛羅倫薩烏菲齊美術館)、《草地上的聖母》(藏維也納美術史博物館)和《花園中的聖母》( 藏盧浮宮博物館)。1512~1513年繪成的大型油畫《西斯廷聖母》,人物形象和真人大小相仿,由聖母、聖徒組成的三角形構圖,莊重均衡,聖母和耶穌的體態健美而有力量,表現了母愛的幸福與偉大。另壹幅更為高大的是祭壇畫形式的《福利尼奧的聖母》和稍後創作的《椅中聖母》《阿爾巴聖母》,都堪稱是他完美無缺的作品。1509年後,他被羅馬教皇尤裏烏斯二世邀去繪制梵蒂岡皇宮壁畫,其中簽字廳的壁畫最為傑出。這批遍布大廳四壁和屋頂的繪畫,分別代表了人類精神活動的4個方面:神學、哲學、詩學和法學,作品除發揮了他特有的繪畫風格外,還特別註意到了繪畫表現與建築裝飾的充分和諧,給人以莊重顯明、豐富多彩之感。這期間重要作品還有為埃利奧多羅廳繪制的《埃利奧多羅被逐出神殿》和《波爾申納的彌撒》,為火警廳繪制的《波爾戈的火警》和為法爾內西納別墅繪制的《加拉泰亞的凱旋》等。這些作品的形象塑造和光色運用都達到了新的境界,被譽為古今壁畫藝術登峰造極之作。他的肖像畫也有很高成就。特點是形神兼備,氣韻盎然。多采用微側半身姿態,將背景隱去,唯以人物自然親切的神態突出於畫面 。代表作為《卡斯蒂廖內像》和《披紗女子像》。
大衛3米開朗基羅
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Michelangelo Bo that Rorty)(1475-1564),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和建築師,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1496年,米開朗基羅來到羅馬,創作了第壹批代表作《酒神巴庫斯》和《哀悼基督》等。1501年,他回到佛羅倫薩,用了四年時間完成了舉世聞名的《大衛》。1505年在羅馬,他奉教皇尤裏烏斯二世之命負責建造教皇的陵墓,1506年停工後回到佛羅倫薩。 1508年,他又奉命回到羅馬,用了四年零五個月的時間完成了著名的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1513年,教皇陵墓恢復施工,米開朗基羅創作了著名的《摩西》、《被縛的奴隸》和《垂死的奴隸》。1519-1534年,他在佛羅倫薩創作了他生平最偉大的作品——聖洛倫佐教堂裏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1536年,米開朗基羅回到羅馬西斯廷教堂,用了近六年的時間創作了偉大的教堂壁畫《末日審判》。之後他壹直生活在羅馬,從事雕刻、建築和少量的繪畫工作,直到1564年2月18日逝世於自己的工作室中。
科學成就
文學
各地的作家都開始使用自己的方言而非拉丁語進行文學創作,帶動了大眾文學,替各種語言註入大量文學作品,包括小說、詩、散文、民謠和戲劇等。
在意大利,文藝復興前期出現了“文學三傑”。但丁壹生寫下了許多學術著作和詩歌,其中著名的是《新生》和《神曲》。彼特拉克是人文主義的鼻祖,被譽為“人文主義之父”。他第壹個發出復興古典文化的號召,提出以“人學”反對“神學”。彼特拉克主要創作了許多優美的詩篇,代表作是抒情十四行詩詩集《歌集》。薄伽丘是意大利民族文學的奠基者,短篇小說集《十日談》是他的代表作。
在法國,文藝復興運動明顯地形成兩派,壹是以“七星詩社”為代表的貴族派,二是以拉伯雷為代表的民主派。“七星詩社”以龍沙和杜貝萊為代表,在語言和詩歌理論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們最早提出統壹民族語言的主張,促進了法國民族語言和民族文學的發展。然而,他們排斥民間詩歌,只為少數貴族服務。拉伯雷是繼薄伽丘之後傑出的人文主義作家,是法國文藝復興民主派的代表。他用20年時間創作的《巨人傳》是壹部現實與幻想交織的現實主義作品,在歐洲文學史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英國,代表人物有托馬斯·莫爾和莎士比亞。托馬斯·莫爾是著名的人文主義思想家,也是空想社會主義的奠基人。1516年他用拉丁文寫成的《烏托邦》是空想社會主義的第壹部作品。莎士比亞是天才的戲劇家和詩人,他同荷馬、但丁、歌德壹起,被譽為歐洲劃時代的四大作家。他的的作品結構完整,情節生動,語言豐富精煉,人物個性突出,集中地代表歐洲文藝復興文學的最高成就,對歐洲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在西班牙,最傑出的代表人物是塞萬提斯和維加。塞萬提斯是現實主義作家、戲劇家和詩人。他創作了大量的詩歌、戲劇和小說,其中以長篇諷刺小說《堂吉訶德》最著名,它對歐洲文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維加是戲劇家、小說家和詩人,西班牙民族戲劇的奠基人,被譽為“西班牙戲劇之父”。 他是世界上罕見的多產作家,壹生***創作了兩千多個劇本,留傳至今的有600多個,有宗教劇、歷史劇、神話劇、袍劍劇、牧歌劇等多種形式,深刻反映了西班牙的社會現實,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最傑出的代表作是《羊泉村》。
音樂
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典音樂作品主要在西元1400年到1600年產生。這個時期的結束比開始有更為明確的定義,不像其他的藝術類別。在15世紀初的音樂表現上沒有明顯變革,因此可以說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特點是逐漸變化的。
可以確定的是,早期文藝復興音樂作品主要是對第三間隔的依靠作為和音。從12世紀開始的復調音樂在整個14世紀變得更為細致而不依靠聲音的表述。15世紀初的音樂趨向簡單,聲音致力於平滑。
到15世紀末,復調宗教音樂又開始變得復雜起來,在某種意義上和當時發展極致的繪畫有所關連;接下來到16世紀早期,音樂又開始簡單化了。
在16世紀晚期的音樂,尤其是小曲,趨向於更加復雜和半音音階的趨奉。此時在佛羅倫斯,音樂家也開始轉向古典流派,他們試圖通過挽詩的形式恢復古希臘的夢幻化的音樂形式。
文藝復興的作品思想
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集中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想:主張個性解放,反對中世紀的禁欲主義和宗教觀;提倡科學文化,反對蒙昧主義,擺脫教會對人們思想的束縛;肯定人權,反對神權,屏棄作為神學和經院哲學基礎的壹切權威和傳統教條;擁護中央集權,反對封建割據,這是人文主義的主要思想。其中,代表性作品有: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談》、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拉伯雷的《巨人傳》等。
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歌頌了人體的美,主張人體比例是世界上最和諧的比例,並把它應用到建築上,壹系列的雖然仍然以宗教故事為主題的繪畫、雕塑,但表現的都是普通人的場景,將神拉到了地上。
人文主義者開始用研究古典文學的方法研究聖經,將聖經翻譯成本民族的語言,導致了宗教改革運動的興起。
人文主義歌頌世俗蔑視天堂,標榜理性以取代神啟,肯定“人”是現世生活的創造者和享受者,要求文學藝術表現人的思想感情,科學為人謀福利,教育要發展人的個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從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提倡個性自由,因此在歷史發展上起了很大的進步作用。
天文學
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1543年出版了《天體運行論》,在其中提出了與托勒密的地心說體系不同的日心說體系。意大利思想家布魯諾在《論無限性、宇宙和諸世界》《論原因、本原和統壹》等書中宣稱,宇宙在空間與時間上都是無限的,太陽只是太陽系而非宇宙的中心。伽利略1609年發明了天文望遠鏡,1610年出版了《星界信使》,1632年出版了《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通過對其師丹麥天文學家第谷的觀測數據的研究,在1609年的《新天文學》和1619年的《世界的諧和》提出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判定行星繞太陽運轉是沿著橢圓形軌道進行的,而且這樣的運動是不等速的。
數學
代數學在文藝復興時期取得了重要發展,三、四次方程的解法被發現。意大利人卡爾達諾在他的著作《大術》中發表了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但這壹公式的發現實應歸功於另壹學者塔塔利亞。四次方程的解法由卡爾達諾的學生費拉裏發現,在《大術》中也有記載。邦貝利在他的著作中闡述了三次方程不可約的情形,並使用了虛數,還改進了當時流行的代數符號。符號代數學是由16世紀的法國數學家韋達確立的。他於1591年出版了《分析方法入門》,對代數學加以系統的整理,第壹次自覺地使用字母來表示未知數和已知數。韋達在他的另壹部著作《論方程的識別與訂正中,改進了三、四次方程的解法,還建立了二次方程和三次方程方程根與系數之間的關系,現代稱之為韋達定理。 三角學在文藝復興時期也獲得了較大的發展。德國數學家雷格蒙塔努斯的《論各種三角形》是歐洲第壹部獨立於天文學的三角學著作。書中對平面三角和球面三角進行了系統的闡述,還有很精密的三角函數表。哥白尼的學生雷蒂庫斯在重新定義三角函數的基礎上,制作了更多精密的三角函數表。法國人笛卡兒於1637年,在創立了坐標系後,成功地創立了解析幾何學。費馬建立了求切線、求極大值和極小值以及定積分方法,對微積分做出了重大貢獻。其將不定方程的研究限制在整數範圍內,從而開始了數論這門數學分支。在和帕斯卡在相互通信以及著作中建立了概率論的基本原則——數學期望的概念
物理學
在物理學方面,伽利略通過多次實驗發現了自由落體、拋物體和振擺三大定律,使人對宇宙有了新的認識。他的學生托裏拆利經過實驗證明了空氣壓力,發明了水銀柱氣壓計;法國科學家帕斯卡發現液體和氣體中壓力的傳播定律;英國科學家波義耳發現氣體壓力定律。笛卡兒運用他的坐標幾何學從事光學研究,在《屈光學》中第壹次對折射定律提出了理論上的推證。他還第壹次明確地提出了動量守恒定律:物質和運動的總量永遠保持不變。笛卡兒對碰撞和離心力等問題曾作過初步研究,給後來惠更斯的成功創造了條件。
生理學和醫學
比利時醫生維薩留斯發表《人體結構》壹書,對蓋倫的“三位壹體”學說提出挑戰。西班牙醫生塞爾維特發現血液的小循環系統,證明血液從右心室流向肺部,通過曲折路線到達左心室。英國解剖學家哈維通過大量的動物解剖實驗,發表《心血運動論》等論著,系統闡釋了血液運動的規律和心臟的工作原理。他指出,心臟是血液運動的中心和動力的來源。這壹重大發現使他成為近代生理學的鼻祖。
地理
航海技術產生了壹次革命性地飛躍,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的探險家們開始了壹系列遠程航海活動。哥倫布和麥哲倫等人在地理方面的發現,為地圓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印刷術在歐洲的再發現,以及從東方傳過來的造紙、指南針、火藥(中國的四大發明),促使科學思想的迅速傳播。
建築
文藝復興建築是在公元14世紀在意大利隨著文藝復興這個文化運動而誕生的建築風格。基於對中世紀神權至上的批判和對人道主義的肯定,建築師希望借助古典的比例來重新塑造理想中古典社會的協調秩序。所以壹般而言文藝復興的建築是講究秩序和比例的,擁有嚴謹的立面和平面構圖以及從古典建築中繼承下來的柱式系統。 對建築的比例有強烈的追求,例如必須是3和2的倍數 使用對稱的形狀,集中式 恢復“自然”,以尺規作圖制圖,以圓形和正方形為主反對哥特式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