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文言文二人墓碑

文言文二人墓碑

1. 有二字墓碑對聯

墓碑對聯集錦 1, 功昭後人;德炳丹青。

2, 青山芝蘭茂;碧海翰澤長。3,祥雲籠吉地;瑞氣繞佳城。

4,傳家維孝悌,巖留雲盈福地;養性在忠良,架護海擁新天。5,立德齊今古,祖德千秋常祀典;存厚傳子孫,兒孫萬代紹書香。

6,紫氣盈福地,山接桃峰增福壽;祥雲擁洞天,案朝竹嶼兆平安。7,,承家多有德,北鬥鐘靈征吉地;繼代有仁風,湖山毓秀兆佳城。

8,福田祖上種;心地子孫耕。9,千秋常祀典;萬代紹書香。

10,德行感桑梓;品節昭後人。11,父恩深似海;母德重如山。

12,天和隨所寄;風氣若無懷。13,奇峰朝福地;秀水育賢人。

14,勤儉敦夙好;耕讀秀群英。15,清山長福壽;玉水旺財丁。

16,立德齊古今;藏書教子孫。17,山水風光秀;子孫世澤長。

18,德貫天人際;氣穿日月光。19,湖海星峰拱北鬥;夢筆生花產棟梁。

20,積德培麟趾;傳善起鳳毛。21,案朝福海千秋盛;地接桃津萬代興。

22,高風襲祖訓;正氣遺蓀枝。25,壹生心性厚;百世子孫賢。

26,靜時疑水近;高處見天闊。27,良山貴向乘生氣;玉水藏風永吉祥。

27,桃李成蹊徑;蘭竹光畫圖。28, 家風遠播起祥光;世澤永綿浮瑞靄。

29,面山如對畫;玩水爰臨池。30,靈山寶穴千古秀;瑞彩祥雲萬年昌。

31,椿萱挺而健;芝蘭清且香。32, 靈山昌百世;寶穴旺千秋。

33,松柏春常在;芝蘭德自馨。34,百子天地壽;萬孫日月長。

35,洞天引金鳳;福地兆玉麟。36, 地連八鬥文光聚;峰拱大湖瑞氣盈。

37,騎龍騰空去;駕鶴朝西歸。38,壹生心性厚;百世子孫賢。

39,先人德望在;後輩業績高。40,通古今文史;育天下英才。

41,吉人眠吉地;佳偶奠佳城。(夫妻合葬)42,銀女鳳凰福地;金童龍虎仙山。

(夫妻合葬)43,慎終須盡三年禮;追遠常懷壹片心。(父子合葬)44,依水傍山大福地;步雲攀桂有緣門。

45,龍旺穴真發富貴;砂青水秀子孫興。46,旺龍真穴千秋富;砂水朝抱萬載昌。

47,嶺上梅花香五裏;墓前明月照三更。48,來山必然發甲第;去水定主獲貞祥。

49,壹世清名英年早逝;半途福壽壯誌未酬 。50,後環青山千古秀;前抱綠水萬代昌。

51,牢記禮為孝之本;莫忘道以德而宏。52,百世昌隆賴先輩;千秋功德垂子孫。

53,近智近仁近孝悌;希賢希聖希顯達。54,報效先輩唯修德;希冀兒孫當盡忠。

55,水色山光襯吉地;花香鳥語頌鴻恩 。56,山川飽含千古秀;椿萱長占四時春。

57,四面紫氣靄吉地;八面靈龍擁洞天。58,且喜座中先得月;不妨睡處亦看山。

59,青山源遠護吉地;碧水長流靄瑞氣。60,山環水抱聚紫氣;虎踞龍蟠呈吉地。

61,祖德宗功征祥瑞;子孝孫賢迎騰達。62,靈安福地臥真穴;子孫世代福無休。

63,蓬山此去無多路;瑤池迎母小玉挽。64,英靈已作蓬萊客;德範猶勵後代人。

65,壹生正氣垂青史;兩袖清風貫長虹。66,美德常齊天地永;嘉風久伴山河存。

67,欲見嚴容何處覽;唯思良訓弗能聞。68,漫步龍山隨繾綣;暢遊福嶺任逍遙。

69,祥光燦爛照先祖;瑞氣蒸騰裕後昆。70,壽比千年龜鶴永;福蔭後代子孫賢。

71,操如松柏清如竹;言可經綸行可師。72,茹苦含辛撫兒女;厚德載福蔭子孫。

73,教子相夫稱美德;節儉勤勞存懿範。74,母儀千古留桑梓;長記慈惠傳後世75,祖考貽謀唯勤與儉;孫苗長樂既翁且眈。

76,蹈德詠仁路無不暢;正身履道樂以相傳。77,仁義自修君子安樂;勤儉傳家後代利貞。

78,得山水情其人不朽;懷淩雲誌兒孫必賢。79,德沐桃李名高金鼎;功裕芝蘭節映冰壺。

80,傳家不外為善兩字; 教子只在積德壹端 81,剪月裁雲深恩長在;問晴課雨美德永恒。81,山川豪氣元龍高臥;英靈遐想仙鶴常遊。

82,山輝川媚光華相映;子貴孫賢仁壽同登。83,蓋世功名不矜不我;壹心道德在敬在誠。

84,懿德長存子孫托福;非份莫求世代永昌。85,福地洞天先賢獨得;近山流水後輩***懷。

86,取靜於山寄情於水;虛懷若竹清氣若蘭。87,五裏巨梁長留浩氣;靈安仙山永慰英靈。

88,壹生辛勤德傳梓裏;終身節儉範式親朋。89,天馬映佳城大德必受;金龜排福地長發其祥。

90,山如父肩父肩擔兒女;水似母愛母愛潤子孫。91,念前輩克勤克儉創業;勉後裔課耕課讀振家。

92,風範億萬年長傳後代;典型千百世永駐人間。93,日月星辰三光呈異彩;春秋冬夏四季浴清芬。

93,青山綠水相依夢繞龍潭;白雲紅日相伴魂系藍天。94,佳城福地慰父母壹生艱辛;青山綠水蔭子孫萬代興旺。

95,身臥福地始成大樸歸天地;魂泊靈山更留和風惠子孫。

2. 文言文二人並走譯文

您好!

二人並走①

(前秦苻融為冀州牧②)有老姥③遇劫於路,唱賊④,路人為逐擒之。賊反誣路人,時已昏黑,莫知其孰是⑤,乃俱送之。

融見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並走,先出鳳陽門者非賊。”既而還入,融正色⑥謂後出者曰:“汝⑦真賊也,何誣人乎?”賊遂服罪。蓋以賊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賊也。

字詞註釋

①選自《晉書》。並走:壹起跑。走:古漢語中是“跑”的意思。②前秦苻(f*)融為冀(j@)州牧:前秦苻融任冀州的行政長官。前秦,晉朝末年氐(d!)族人在中國北部建立的秦國。冀州,在現在的河北省壹帶。牧,州的行政長官。③姥(m():年長的婦人。④唱賊:拉長聲音喊“有賊”。⑤孰是:哪壹個是(賊)。⑥正色:板著面孔,態度嚴肅。⑦汝:妳。

詩文翻譯

(前秦苻融任冀州州牧)有個老婦人在路上遇到搶劫,連聲呼喊“有強盜”,(強盜慌張逃跑,)壹個行路人追趕上去為老婦人捉住強盜。強盜反咬壹口誣陷行路人(搶劫),這時天色已經昏黑,沒有人知道其中哪個是(強盜),於是就把他們都押送到(官府)。

苻融(在公堂上)見到他們後笑著說:“這是容易知道的,可以讓兩個人壹齊跑,先跑出鳳陽門的不是強盜。”(二人先後出鳳陽門,)隨即回到(公堂),苻融把臉壹板問後跑出(鳳陽門)的人:“妳是真的強盜,為什麽要誣陷別人呢?”強盜終於低頭認罪。這是由於強盜如果跑得快,必然不會被(行路人)捉住,苻融正是憑著這樣的分析判斷,因而知道跑得不快的那個人是強盜。

3. 古文翻譯,陳岱雲妻易安人墓誌銘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陳君岱雲喪其配易安人,則大戚,哀溢於禮。已而謂國藩曰;“子知吾之哀乎?吾祖自康熙間由茶陵徙長沙,六世百余年,今其存者五人。吾門祚之衰可知也!吾父之沒,至今十六年,而死亡相繼,凡十三役。吾母之不能壹日以歡可知也。吾妻從宦五年,既沒而斂,求衵衣無壹完者,吾之貧可知也。人之居此世者謂何?吾欲不過哀,得乎?”則又日:“吾妻之賢,子宜有所知,請為銘。”余曰:“然。固知之。”

蓋安人卒之前壹歲,陳君嘗大病。余朝夕存問,備得安人侍疾狀。他日,又得陳君所述,以是頗詳。陳君之病凡三閱月矣,安人單憂極瘁,衣不解帶者四十余日,凡可以自致者,無弗致也。久之,則禱於室神,求促其身之齡以益夫壽。猶不應。六月丙戌,乃割臂和藥以進。當是時,安人之母弟易光蕙及陳君之友三數人者皆在,惶愕不知所為。國藩則仰天嘆曰:“陳氏累世賴以不墜者,獨此人耳,而有他乎?”然已無可奈何。明日疾乍平,則皆訝。光蕙覘安人衣袖血跡,稍廉得之,不敢以詢。又數日,疾漸瘳,乃詢之。安人曰:“其有之,此不幸事耳,勿復言,傷病者心也。”道微俗薄,舉世方尚中庸之說,聞激烈之行,則訾其過中,或以罔濟尼之。其果不濟,則大快奸者之口。夫忠臣孝子豈必壹壹求有濟哉?勢窮計迫,義不反顧,效死而已矣。其濟,天也;不濟,於吾心無憾焉耳。安人本醴陵人,居長沙,處士昌綱之孫,歲貢生履元之子,以孝謹特為父母所愛。生二十歲矣,而難其適。有王秀才者,自負知人,謂歲貢君曰;“茶陵陳某,神仙人也。即擇婿,不可失。此子今貧,不能衣食,數年後,當為達官。不者,且抉吾目也。”是時,陳君之元配沒二年矣。既歸陳,不逮事舅,以其事父者敬姑,而以事其母者致愛焉。以是得姑歡。凡修所職,皆衷於大體,無巨細必愨。《詩》曰:“何有何無,黽勉求之”,茲可謂賢矣。況有至行足感神明者哉?

安人生於嘉慶某年月日,年三十有壹。生子男二人:長遠謨;次遠濟,生四十日而安人卒。女壹人。將以某年某月某日歸葬於某縣某鄉某原。余既重其請,乃先期銘之。以激懦者,亦少塞陳君之悲。陳君名源兗,今為翰林院編修,纂修國史也。銘曰:

民各有天惟所冶,燾我以生托其下。子道、臣道、妻道也,以義擎天譬廣廈,其柱茍頹無完瓦。自今無以身代者,有壹於此雙蓋寡。憂勞積劇焉可支?天之所隕非人屍。跖修淵短誰敢訾?銘茲大節貞厥垂,有他淑行以類推。

4. 古代人墓碑上的文字都有什麽講究

碑文,是指刻在豎石上的文字.這種文字是專為刻碑而作.有些文章雖刻在碑上,但不是為立碑而作的,就不能叫作碑文.碑文這種體裁有文,有銘,又有序.立題時,看包括哪些形式而定,或直題為某某碑,或題為某某碑銘,或題為碑並序、銘並序之類,沒有固定的格式,有的就不題碑銘等字,直書文章題目了. 墓碑,是碑文的壹種.這類碑文是贊頌死者的,贊其人,不涉及成神顯靈等怪事.寫這類文章,往往溢美過譽.中國文學史上有兩個寫墓碑的大師,壹個是漢朝的蔡邕 ,壹個是唐朝的韓愈.蔡邕曾對盧子幹、馬日碑說:吾為天下碑文多矣,皆有慚容,唯郭有道無愧於色矣!"因為只有《郭泰碑》是頌當其人的,其它的碑文則都頌非其人,可見他作墓碑大多是對人溢美過譽的.韓愈撰《柳子厚墓誌銘》,轉彎抹角地批評柳宗元參加王叔文改革集團壹事.這批評雖然全是出於韓愈保守的個人偏見,很不持平,但是,作為碑文,他采用褒貶兼用的方法,打破只稱人之善、不稱人缺點的傳統做法,卻是值得提倡的.總之,不管褒也罷,貶也罷,以不失實為貴,以公允持平為美. 古人的墓碑、墓誌都有定制.碑多是長方形,螭首龜趺.碑頭用篆體書寫某朝某官某人墓碑,叫做"篆額".墓誌較小,多為方形,刻石加蓋,上寫某官某人墓誌,叫做"書蓋".有了"篆額"和"書蓋",碑文、誌文的前面就不必再刻題目了. 墓碑文的題目.稱墓碑銘並序的,是先序,次碑,後銘;稱墓誌銘並序的,先序,次誌,後銘;稱墓誌或墓碑的,有誌或有碑而無銘;稱墓銘的,有銘而無誌;也有雖只名誌或碑,卻各項都具備的. 墓碑文的體制,壹般包括姓名、籍貫、家世、經歷、文章著作、逝世時間,然後是某年某月葬於某地,最後是銘文.墓誌的內容也包括姓名世系、籍貫、行為事跡、年壽、逝世年月、子孫大略、葬時、葬地,最後是銘文.銘文是總括性的贊語,多為韻文,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或騷體都行.墓碑、墓誌所包括內容大體相同,只是誌求簡明而碑尚豐麗. 對於殯葬親人的墳墓,壹兩代可以記清,三代以後就不清楚了,特別是經過遷徙、戰亂便不知祖墳何處.如何解決,人們想出許多辦法.開始時人們從死人下葬,維系棺繩用的園木樁受到啟發,在墓前插上木樁竹竿,系上纖維質的東西(紙或帛等),寫明死者的生卒年月、時辰,叫做“銘旌”(或“明旌”).但它卻容易,損壞,人們便另想辦法:富貴人家用石園柱代替木園樁,在石柱上刻出死者的姓名、出生時間、官級等.為了多刻字其形體又演變為方形、長方形,開始埋於墓穴內或墓外,參照房屋建築,碑頂加上碑帽,飾刻動、植物或山水花紋,碑身刻上死者簡歷.標明是獨葬與妻、妾、子、女等合葬.附刻陰宅(即墳墓)風水地理位置朝向.(以天幹地支表明).中產之家立中等墓碑,窮家僅可立上留個姓名的小石碑,或陶磚碑或種植某種長青樹為標識.從而墓碑由實用品逐漸轉化為文化藝術品,其功能、形態、質地、文飾也越發多樣化了.名人墓碑更加講究碑身多用花剛巖、大理石等上等石料,碑頂有死者雕像或在碑中心鑲嵌死者的燒瓷像.墓碑成為記載死者家族世系及功德行事的“榮譽狀”和裝飾品了.這很符合國人的光宗耀祖、澤及後代、流芳千古的社會風尚.為不受風吹、雨淋、日曬等自然侵蝕和人為破壞,便把碑表立於墓外,墓誌與銘埋於墓內.墓碑盛行於漢、唐,以後成為定勢. 墓誌是存放於墓中載有死者傳記的石刻.它是把死者在世時,無論是持家、德行、學向、技藝、政績、功業等的大小,濃縮為壹份個人的歷史擋案,以補家族史、地方誌乃至國史的不足.也是墓誌斷代的確證.例如唐高宗總章二年(公元669年).福建南部地區“蠻獠”與海盜嘯亂,朝廷派光州(今河南潢川)固始人歸德將軍陳政率府兵3刪人(計58姓),前往征伐6其子元光13歲被鄉薦第壹,隨父出征,陳政母親魏母(敬),年過古稀,也提兵數千支援,終於平定多起叛亂,實行軍墾,教民學習中原文化與先進的耕織技術,元光在其父死後18歲承襲父職.,對叛亂者恩威並施,提倡58姓攜將士與當居民自由通婚聯姻,出海捕魚經商,使荒蕪的大片粵閩大地,進人禮儀之邦,他還疏清建置漳州等郡縣,升為刺史.壹次征戰中,元光以身殉國,年僅54歲.由於陳氏父子祖孫數代的忠骨均埋葬於漳州、雲霄壹帶,百姓們奉他為“開漳聖王”(宋、明清等朝也以此號追謚),為之修墓建廟,至今僅臺灣就有開漳聖王廟百余座.奇怪的是這麽壹個有豐功偉績的家族,其主要人物在舊、新《唐書》中未立列傳.難怪後人在陳聖廟前刻上對聯:“正史無人修列傳;漳江有廟祀將軍”為其鳴不平.隨著海峽各方面交流的擴大,當年隨陳氏子父遠征的58姓中的陳、鄭、林、胡、黃、汪、趙、詹、丘等在閩、臺或海外成為大族或富戶.借助學者們從墓誌、譜諜、神道碑酌記載,研究成果不斷到河南固始、新鄭等地來尋根問祖;鄭成功的後人,也據墓誌、方誌得悉其祖宗也是隨陳政父子人閩的58姓中的壹支姓氏. 墓誌銘它包括誌與銘兩個部分.銘是用散文記敘死者姓名、字號、籍貫、官級、功德事跡的.銘是用韻文概括誌的全文,並對死者致以悼念、安慰、褒揚之情,是委婉抒情的.但也有只用碑記(文)或碑銘。

  • 上一篇:搖風,步搖哪個是古代扇子的別稱
  • 下一篇:旗袍的分類以及特點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