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新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新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作為壹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新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新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

 教學設想:

 當代作家莫懷戚的《散步》是壹篇精美雋永,玲瓏剔透、蘊籍豐富的親情散文。文章篇幅不長,寫的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壹家人壹起散步,卻於小小的壹次散步中折射出親情人性的亮麗之光;於輕描淡寫之中顯出蘊籍含蓄雋永的詩意;於娓娓道來裏展示曉暢素雅的美的語言。或許是久居繁華的燈紅酒綠的都市,很少看到全家老小壹同散步的情形,或許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也很少看見全家老小外出時和諧相處的情形。因此,每每看到這篇散文,總覺得有些東西觸動我的心靈,總會引起我們的向往和思考,就算看百遍也不厭倦,仍有常讀常新的感覺……

 於是,面向七年級的學生教學《散步》,首先是朗讀,帶著學生美美地讀,進入散文中描繪的優美情境,感受自然之美、人情之美;然後是概括故事情節,欣賞人情美;難點在於探究美,即探究美的根源——家庭和諧幸福的秘訣,學會創造美。

 教學目標:

 壹、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學會通過語音、語調、語速、重音的變化表達情感;

 二、概括文章內容,品味欣賞精美雋永語言;

 三、體會親情之美,培養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感。

 教學時數:壹課時

 教學過程:

 壹、導入新課:

 散步本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壹起出來散步,卻並不多見。妳和全家人壹同散步過麽?能否說說全家人壹同散步的故事?(幾個人壹起?在哪散步?開心麽?)

 鼓勵學生大膽、主動的表達。

 師:聽了大家剛才說的的散步故事,在孩子們看來確實很有意思。那麽,在成年人看來,散步是否也很有意思呢?讓我們壹起同當代作家莫懷戚壹起散步去!

 二、誦讀

 (壹)自由讀。

 要求:聲音洪亮,讀準字音,註意把握好停頓、重音、語速、語調。

 (二)分角色讀。

 數名學生依次有感情地朗讀1-8段。讀完後師生***同評價字音、停頓、語調等是否恰當地表達了情感。

 (三)通過剛才的朗讀,我們可以了解到:

 1壹家人有哪幾個?在什麽時候什麽地方散步?

 明確:壹家四口。母親、我、妻子、兒子。在南方初春的田野散步。

 2妳可以感受到壹家人去散步時怎樣的心情?說說妳是從那些文字感受到的。

 明確:壹家人散步很高興,從“但是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過了壹個嚴冬。”以及描繪春景生機勃勃的景象可以感受到壹家人高興的心情。壹家人去散步心情很愉快。從文中的景物描寫、細節描寫等可以體會到。

 景物描寫如: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裏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壹切都使人想起壹樣東西——生命。

 細節描寫如:

 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小家夥忽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

 可見壹家人和諧相處,在春意盎然的田野散步,其樂融融。

 三、解讀

 (壹)讀分歧

 1壹家人在壹起,總會有壹些矛盾、分歧。“我”壹家四口也會有。這次散步有什麽分歧?

 明確: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2分歧的解決由誰決定?為什麽?

 明確:分歧的解決由我決定,因為“壹切都取決於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3分歧最終怎樣解決的?為什麽采取這樣的辦法?

 明確:最後,我決定委屈兒子,走大路。但母親又改變主意了,說走小路。

 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母親改變主意,是因為關愛孫子,寧願委屈自己也要讓孫子開心。

 4通過這個分歧的解決,妳發現這壹家四口人各有怎樣的特點?

 答案不,言之成理即可。

 如:我——沈著果斷

 妻子——賢惠

 母親——慈愛,疼愛孫子,信賴兒子

 孩子——乖巧、聰明活潑

 (二)鮮花送給誰

 我們常把鮮花送給最可敬的人。這裏只有壹束鮮花,如果是妳,妳會把這束鮮花送給這家人裏的哪壹個?妳送鮮花給他時,能否說出送她鮮花的理由?

 學生討論交流。

 師集中學生的意見。壹般學生都集中在把鮮花送給母親或“我”。因此教師適時把學生分為兩組。

 有哪些同學要把鮮花送給母親?請妳來說說送母親鮮花的理由。

 有哪些同學要把鮮花送給“我”?請妳來說說送“我”鮮花的理由。

 歸納學生的理由:

 母親年紀大了,身體不好,寧願委屈自己,順從孫子的心願;母親能聽從而子的勸告來散步等,可見母親很善良,無私,關愛家人。而且培養出了這樣懂事、負責任的兒子——“我”,所以把鮮花送給母親。

 “我”作為壹家之主,能帶著壹家人出來散步,能正確決策,選擇母親想走的大路,而且到了壹處,就主動蹲下來,背起母親,可見“我”既是壹位嚴格的父親,是壹家之主,又是壹位孝子,團結妻子壹同承擔了贍養老人、撫養教育孩子的重大責任。所以鮮花應當送給“我”。

 其實,文中的“我”的妻子也有可敬之處——能顧全大局,能理解、信賴、支持丈夫(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能和丈夫齊心協力,***同承擔贍養老人、撫養教育孩子的重大責任,卻是壹位賢妻。

 四、美讀

 (壹)不知大家是否發現,這壹家四口如此和睦相處的秘訣是什麽?他們雖然年齡不同,身體狀況不同,有過矛盾、分歧,但是都有壹個***同點,正是這個***同點使分歧順利解決,妳能否用壹個字來概括這個***同點?

 明確:這個***同點就是每個家庭成員都懷有對家人真誠的——關愛。

 (二)妳從哪些文字體會到他們之間真誠的關愛?有感情地朗讀這些文字,說說妳的體會。

 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交流,教師適當點撥。

 如:第三段“天氣很好。今年的春天來得太遲,太遲了,有壹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過了壹個嚴冬。”

 品析:

 兩個“太遲”,看似重復、啰嗦,其實是有用意的,正因為春天來得太遲,才會有壹些老人挺不住,才會有春來後的慶幸“我母親又熬過了壹個嚴冬”。壹個“又”字,包含了欣喜;壹個“熬”字,只有在“煎熬”“熬藥”中用到,壹般是指在漫長的痛苦中掙紮才用“熬”字,可見母親在冬天多麽難受,終於盼到春天了,又多麽欣喜!看似平常的壹段話,其實蘊含了兒子對母親、對老年人很真摯很深沈的關愛之情。因此這四句話,前兩句讀春天太遲讀得較為沈重、緩慢,最後兩句讀出春天來了,母親熬過來了的欣喜,要讀得輕快、昂揚。

 (三)齊讀最後壹段,邊讀邊想像、思考:

 1“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為什麽“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

 明確:我和妻子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都是盡力想讓背上的母親、兒子更穩當、更舒適。

 2如何理解“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問題分解:

 (1)“我”背上的是誰?妻子背上的是誰?僅指這兩個人麽的軀體麽?

 明確:我背上的是母親,妻子背上的是兒子。不只是兩個人的軀體,而是說我和妻子承擔了贍養老人、撫養教育孩子的重任。

 (2)為何說這兩樣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贍養老人、撫養教育孩子就是中年人的神聖使命。因為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和諧幸福直接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定。對於壹個中年人來說,他首先要解決好的問題就是照顧好自己的家,贍養好自己的老人,撫養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這就是中年人的整個世界。這壹點就是中國的傳統美德,也就是中國人做得。有培根的名言為證: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父母才是人類的文化之舉,這個,全世界數中國人做得。

 五、拓展延伸

 我們通過這壹篇《散步》,感受到家庭之美,親情之美,同時,也感受到中年人肩上沈甸甸的責任感,使命感。作為中學生的妳,是否感受到妳肩上的責任?

新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2

 壹、教材分析

 《世說新語>二則》是“親情單元”中的文言文篇目。這兩篇文言文分別從長輩對晚輩的尊重鼓勵,和晚輩對長輩的維護兩個角度出發,反映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家庭風貌。這與本單元“親情”的主題相呼應。

 本課課文選自《世說新語》壹書,此書從多方面反應當時的社會生活。除高尚廉潔的品德外,編者猶為贊許深沈豁達的胸懷雅量、機智敏捷的言語應對,所以本課所選兩則都是表現少年兒童聰慧方正的正面形象,側面體現了當時士人的文化修養、生活情趣和意誌追求。

 二、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小學六年的學習,已經具備壹定的閱讀理解感悟能力,接觸過簡單的詩文,也有過朗讀練習,接受過壹定朗讀指導。但本課是學生自進入初中以來第壹次接觸到的文言文課文,學過程中要克服學生的畏難心理和生疏感,所以要“言”“文”兼顧,既要把握文言知識,又要將其作為文章來深入賞析。

 三、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利用註釋讀懂大意,能用自己的話講述兩則故事。

 2.學生能夠對《詠雪》中的兩個比喻通過比較其本體與喻體的特點進行賞析。

 3.學生能夠通過圈畫謝太傅的行為動作分析謝太傅的人物形象,結合本單元的“親情”主題評價謝太傅。

 四、教學重點

 利用註釋讀懂大意,通過比較本體與喻體的特點賞析比喻句。

 五、教學難點

 通過人物行為分析人物形象及內心,關註文本內部的角色,也關註文本作者(編者)的寫作(編寫)意圖。

 六、教學過程

 (壹)介紹《世說新語》。

 1.閱讀《世說新語》中“中朝小兒”故事,初步了解《世說新語》。

 中朝①有小兒,父病,行乞藥②。主人問病,曰:“患瘧也。”主人曰:“尊侯③明德④君子,何以病瘧⑤?”答曰:“來病⑥君子,所以為瘧耳!”

 註釋:①中朝:西晉,晉帝室南渡後稱渡江前的西晉為中朝。②乞藥:求醫問藥。乞:求取。③尊侯:尊稱對方的父親。④明德:光明的德行。⑤因為當時俗傳行瘧的是瘧鬼,形體極小,不敢侵犯巨人或君子,所以主人這樣問。⑥病:損害,禍害。

 2.引入《世說新語》,明確主要學習目標。

 閱讀課__釋壹,結合PPT補充關於《世說新語》的介紹。(指導學生批註“誌人小說”,即中國古典小說的壹種,指魏晉六朝流行的專記人物言行和記載歷史人物的傳聞軼事的壹種雜錄體小說,又稱清談小說、軼事小說。)

 (二)朗讀課文和分角色朗讀課文,初步了解文意。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讀的過程中考慮文中涉及哪幾個人的言語?我們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自由朗讀完後,可以在課文上做壹下簡單的批註,批註妳認為朗讀相應詞語或句子時應註意的方面。(指導學生做朗讀批註時要註意斷句,註意批註聲音的輕重、長短和語調。)

 2.請大家按照旁白,謝太傅,兄子,兄女分角色朗讀課文。(指導同前)

 3.全班分小組擔任不同角色齊讀。

 4.我們在反復朗讀中已經能夠初步感受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下面請大家結合註釋,同位互相講壹講這個故事。之後請學生在班級講這個故事。

 (三)比較分析文中的兩個比喻,結合課文評價謝太傅。

 1.同學們,剛才我們把這個故事講的很是生動有趣,妳認為謝太傅更欣賞兄子的比喻還是兄女的比喻,為什麽呢?

 我們發現,在比較比喻句的時候,要關註本體的特征狀態,喻體的特征狀態與本體越吻合越恰當。此外,大家有沒有註意到文章的最後壹句仿佛與這個故事無關,就是交待兄女的具體情況和後來發展情況。這部書的編者在這裏看似閑筆,其實是更為關註謝道韞的,也說明了編者是更為欣賞謝道韞的比喻的。

 2.剛才我們已經比較分析過兩個比喻句了,也關註到了編者的態度,妳們覺得謝太傅聽了這個兩個句子心裏會不會有壹個答案判斷?但是他是怎樣反應的,他為什麽沒有直接作出評判呢?

 結合全文,妳覺得謝太傅是壹個怎樣的人?

 補充《世說新語》另壹則有關謝太傅的材料。

 謝遏年少時,好著紫羅香囊,垂覆手。太傅患之,而不欲傷其意。乃譎與賭,得即燒之。

 註釋:覆手:手巾之類的物件。垂覆手即“掛著手巾”。

 通過以上細節分析和補充的材料,我們不難看出謝太傅是壹個重視家庭生活,重視晚輩教育,善於啟發晚輩思考,尊重鼓勵晚輩學習創作的長輩。

 (四)作業

 1.熟練朗讀和背誦《詠雪》課文。

 2.預習《陳太丘與友期》試著根據本課所用的朗讀批註對這篇課文進行批註。

新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3

  教學目的

 1、用普通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歌詞所表達的偉大民族精神和強烈愛國感情。

教學重點

 通過反復誦讀,感受黃河雄壯的氣魄和中華民族偉大堅強的精神。

教學難點

 揣測意蘊豐富的語句,理解其深刻含義。

  教學準備

 1、安排同學課前查找有關黃河影視圖片和文字資料,了解關於黃河的地理知識、悠久的歷史文化,認識黃河在中華民族歷史上的重要地位。

 2、了解《黃河頌》的寫作背景。

 3、老師也收集與黃河相關的資料並準備VCD《黃河頌》。

  課時布置

 壹課時。

  教學過程

 壹、導入

 哪位同學能告訴老師我們的祖先起源於哪裏?

 (生答:黃河)

 早在80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黃河流域過著狩獵、采集的生活。黃河以其粗獷、勇敢、堅強的風骨,質樸、踏實、熱情而真摯的風度,廣博的胸懷,不屈的精神造就了中華民族的性格,黃河就是中華民族的魂。今天我們學習就是壹篇贊頌黃河英雄氣概的詩歌──《黃河頌》。

 二、感性認知

 師生相互交流欣賞搜集到的黃河的影視圖像資料。

 小結:通過剛才欣賞的黃河影視圖像資料,我們壹同感受到了黃河的雄壯、廣博,厚重,正因為如此,千百年來黃河成為了中華民族的象征。詩人光未然作為時作的歌手,站在高山之巔,面對黃河,唱出了我們心中的頌歌。

 三、朗讀交流

 1、同學自由誦讀,初步品味歌詞中的語言。

 師生壹起討論,明確此詩朗讀的要求:

 ⑴感情:激越高昂自豪。

 ⑵節奏:較慢抒情地。

 ⑶重音;望、奔、劈、屏障、臂膀、偉大、堅強

 2、播放VCD《黃河頌》,聽名家範讀。

 3、小組合作,合作朗誦:鼓勵同學小組合作探究,設計多種形式合作朗誦。激發同學的創新精神,領略歌詞美感,將同學的情感逐漸引向高潮。

 小結:詩歌的韻味,伴著我們的聲音,我們的情感,敲打著我們的心靈,讓我們進壹步走進《黃河頌》,探究黃河的精神。

 四、合作探究

 1、歌詞局部可以劃分為幾個小節?

 提示:望黃河──頌黃河──學習黃河精神

 2、為什麽說黃河是搖籃是屏障是臂膀?

 提示:民族發祥地;捍衛國土;偉大力量

 3、全詩從幾個角度寫黃河?

 提示:自然、地理、歷史

 4、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提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激勵中華兒女保家衛國。

 5、妳認為全詩是寫壹種氣勢,還是寫壹種精神?

 五、再次朗讀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配樂詩朗誦。可根據具體情況布置同學齊讀、領讀或個別誦讀。

 六、總結

 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黃河的用她那甘甜的乳汁浦育了中華民族,用她那寬厚的臂膀庇護著神州大地,用她那偉大而堅強的精神激勵了壹代代炎黃子孫。黃河,讓我們以妳為典範,團結進取,為中華民族屹立於強國之林而努力學習。

  板書

 1、歷史貢獻

 2、軍事地位

 3、激勵作用

  課後反思

 由於此詩的`創作年代久遠,加之抗日的特殊背景,增加了此詩的理解難度,為此我在課前安排同學查找了關於黃河的地理、歷史和文化等方面的影視圖像資料。在課堂的交流中拓展著同學的視野,激發著同學的情感,給課文教學鋪墊了壹個厚實的背景。在與同學明確此詩的朗讀要求的情況下,進行朗讀交流,從感性上感染同學,在接下來的誦讀中同學主動獨誦,四人組齊誦,全班齊讀,不知不覺上成朗讀課,同學從中感受體味詩中澎湃激昂的頌揚贊美之情。合作探究黃河的精神既是文學的,又是理性的;既是語言的,又是人文的。在此基礎上再次吟頌黃河,也是對課首的呼應,同時讓全課的教學余味猶存。增強課堂活力是上好語文課的主要條件,要使課堂氣氛活躍,就要深入挖掘語文學科自身的兩大因素:情感因素和理性因素,我在課文的導語、過渡語、總結語上精心設計,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從而取得較好的課堂藝術效果。

新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4

 設計思想:

 七年級學生正處於發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他們的自尊心、主動性和求知欲已大大提高了,同時,學生已經具有了壹定的分析、理解、審美和口頭表達能力。在教學中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做問題的發現者、思考者、探索者。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通過比較閱讀提高情趣

 2、過程與方法:

 揣摩重點詞句的含義,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了解“以小見大”的表現手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教學重點:

 1揣摩精美詞句,品味語言美。

 2培養學生遵老愛幼、珍惜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的人性美並理解文章最後壹句話。

 教法設計:

 誦讀品味法點撥引導法

 教法指導:

 引導學生說事、品情、賞景、析意、悟法。

 教學準備:

 (1)歌曲《家和萬事興》《讓愛住我家》

 (2)ppt

 教學過程:

 壹.歌曲導入

 播放《家和萬事興》,讓學生說出歌名。背出“家和”的兩句--“妻賢福星廣”、“母慈兒孝敬”。現在我國正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壹個家庭是壹個民族、壹個國家,乃至全世界的縮影。家庭和諧了,社會就和諧了。

 今天,我們就來***同學習莫懷戚的《散步》。作者:莫懷戚,重慶人,當代作家,重慶師範大學教授。

 二.聽讀入境,積累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註音:

 熬分歧意思霎時散步拆散盡頭粼粼背起後背蹲下

 2、理解下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信服熬分歧意思拆散各得其所委屈盡頭粼粼自然仔細

 三.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搶答:散步的人有?(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散步的地點是?(田野)

 散步的季節是?(初春)

 散步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麽?用原文中的壹個詞回答。(分歧)

 2.想壹想本文圍繞著哪幾個人寫了壹件什麽事?了解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起因、經過、結果。

 文章講述了壹家祖孫三代四口人:“我”、“母親”“妻子”和“兒子”,在南方初春田野散步。後來發生了分歧,最終“母親”遷就了孫子,改走小路的事情。

 四、深入課文,尋找真情。

 1、過渡:妳們聽得很認真,值得褒獎,但要想真正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還需多讀。

 請看清要求,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要求:a.朗讀時把握好語氣、語調,註意停頓;

 b.思考: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麽分歧?我是怎樣解決的?

 2、請同學讀壹讀自己喜歡的句子,其他同學認真聆聽,作出評價。

 3、研討。

 a.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麽分歧呢?(媽媽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b.那麽,“我”如何決定的呢?(走大路)“我”為什麽做出這樣的決定?

 c.假如,“我”當時決定依從兒子走小路,那會怎麽樣呢?

 d.文中能表現“我”孝敬母親的句子還有那些?

 4.其實壹個家庭要想和美,“敬老”是壹個決定的因素。家庭和美,還需要家庭成員間相親相愛。下面,請分小組交流壹下,文中還有哪些地方看出這家人的相親相愛?試著用用壹個詞語評價文中人物。

 “我”孝順;

 妻子賢良;

 母親慈愛、謙讓、有涵養;

 兒子乖巧、可愛。

 這是壹個和和美美的家庭。(幸福的家庭、和諧的家庭、令人羨慕的家庭……)

 四、品味語言,探尋美點。

 1、導入。

 這篇文章之所以感染力十足,是因為它的語言。如果我們細細咀嚼、品味,會感受到它的非凡魅力!

 下面請同學們賞讀課文,找出喜歡的句子,圈點勾畫,並與同桌交流喜歡的原因。

 1、把握好角度:遣詞、修辭、句式、情感表達、寫作方法等角度。

 2、交流時請用上“我喜歡的句子是--因為它--”或“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它--”等句式。)

 2、請同學說說喜歡的句子。

 示例:我喜歡的句子是“她的眼睛隨小路望去:那裏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壹口水波粼粼的魚塘。”因為這句話描繪出了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內涵,點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現了母親充分理解孫兒願望的內心世界。

 3、引導、點撥。

 4、過渡語。

 這裏有充滿詩情畫意的景,這裏有崇尚美德的人,這裏更有動人心弦的情!老師也深愛這篇文章。我最喜歡文章最後壹段,尤其是最後壹句話。

 五、深入探究、突破難點。

 1、投影出示最後壹句話,齊讀。

 2、請同學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

 我背母親是尊老的表現,妻子背兒子是愛幼的表現。從這句話可以看出我們壹家人尊老愛幼。

 母親老了,容不得什麽閃失;孩子太小,不得不小心。

 3、著重談“整個世界”,順勢談談“以小見大”手法)

 4、結語。

 是啊!中年壹代上有老,下有小,責任重大。他們既善待衰老生命,又呵護幼小的生命!有了他們,我們的傳統美德才能得以發揚,我們的家庭才能日趨和諧!他們真了不起!

 六、暢談收獲、暢敘親情。

 那麽,三十年後,各位同學也人到中年,妳們會以文中的“我”與“妻子”為榜樣,善待老人,勇敢地挑起那份沈甸甸的擔子嗎?同學們,旅途中妳壹定受益匪淺吧?請談壹談。

 2、學生談收獲,教師點撥。

 3、同桌交流。

 七、課堂總結,深化情感。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著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著承前啟後的責任,體現了“我”對生活的壹種責任感、使命感。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壹個家庭是這樣,壹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這樣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親,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著,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出壹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壹只永不熄滅的火炬壹代壹代往下傳遞。

 (這部分是對課文的咀嚼和消化階段,也是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時機,所以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勵學生,適時啟發。盡可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八.板書設計

 散步

 1、人物:母親:老邁、順從、愛幼

 我:孝敬

 妻子:賢惠、孝順、克己、體貼、溫柔

 兒子:天真可愛、聰明伶俐

 2、時間:春初

 3、地點:南方田野

 4、事件:散步,壹波三折:⑴母親不願出來

 ⑵走大路小路分歧

 ⑶母親改變主意--走小路

 5、情感:濃濃親情:__情、父子情、__情、祖孫情敬老愛幼、互敬互愛

  • 上一篇:敦煌壁畫的繪畫風格是怎樣的?如何從專業的角度賞析敦煌壁畫?
  • 下一篇:如何成為壹個業余木匠,需要有哪些準備?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