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新舊紅木家具識別的幾個要點

新舊紅木家具識別的幾個要點

壹、看材質、器型結構和榫卯特點: 中國家具的發展經歷了從低到高、從簡到繁的過程。材質的發展從就地取材發展為大範圍取料,榫卯結構從簡單走向復雜到最後成熟。明代家具以黃花梨為代表,清代家具以紫檀為代表;淺色的老紅木較深色的使用早壹些;如紫檀宮廷用料和民間不壹樣,即便同料在時間上也有差距。明代家具多透榫,結構輕便且簡潔,線條弧度小優雅。清代家具盡量隱藏外露榫卯,器型結構墩實雄大,線條多婀娜。具體:如明代的羅鍋棖多誇張,而清代的多小變。材質、結構及榫卯特點是分辨家具年代最關鍵的壹點。

二、看家具修飾手法和內容: 明清家具歷經幾百年時間,隨著社會發展文化不斷改進,家具修飾手法也在不斷變化,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變化,主要從雕飾、銅件、鑲嵌、用漆情況上體現出來,有經驗的專家可以通過修飾手法來進行大概的斷代。明代家具修飾講究素而清代家具講究繁,這是明清家具大的辨別方法。新雕工壹般雕鋒尖利,棱角分明,老雕工壹般圓潤老到,手感和視感都非常柔和。雕刻和修飾圖案方面如明代的家具的龍形圖案和清代就有明顯不同。類似例子很多,只要多積累、多觀察、多學習,就能早些掌握這種判斷辨偽的捷徑。

三、看歷史使用痕跡: 明清老家具因長時間使用而發生氧化、榫卯松動和摩擦痕跡,除顏色和自然包漿外,整體局部松動、磕碰、使用的痕跡也是很明顯的。而新家具無論怎麽做舊,木質還是顯得生硬,磨損痕跡無功不自然,不可能有老家具的那種自然皮殼和熟感。老家具榫卯間松動摩擦痕跡很明顯,其外表的包漿圓潤光滑細膩;新家具的包漿是靠染色打磨,要不顯不出包漿,要不包漿生硬;榫卯故意松動看上去新茬硬碰硬,總是有不自然的感覺。老家具腿足部受地氣侵蝕變得陳舊和腐變;而人工做舊的無論是用泥土掩埋還是用化學品腐蝕,都給人壹種好木頭突然爛掉的感覺。只要多去看看老家具品相,細細觀察,用痕跡去辨別還是很容易掌握的。

四、家具底部也有玄機: 看明清老家具有個要點就是看底部,老器物底部除了有自然老化的痕跡如:茶水滲透痕跡、風化的坑洞、自然的老裂等,老家具的底部大部分是不作修飾的,底部的木料既不染色上漆,也不打磨拋光,給人壹種很隨便,很粗糙的感覺。底部的穿帶壹般使用不太整齊的邊角料,都是用手工鋸出。好的明清家具如櫸木、黃花梨家具底部為了防止地氣侵蝕,常常用大漆摻灰貼麻布進行保護。而新家具底部和穿帶卻很整齊光滑(因為現在全是用電鋸開料),所用的材料(包括穿帶)都是芯材和好料,往往伴隨上漆和人工染色做舊。

  • 上一篇:文學風格的特征
  • 下一篇:日式庭院是如何設計的,體現了日本怎麽樣的文化?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