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中華民族最盛大,也是最具有豐富內涵和歷史文化意蘊的壹個節日。在幾千年的中國歷史文化長河中,中國人過春節的風俗,早已深深印在了每壹個中國人的心中。
?春節的風俗傳統?
?1.除夕?守歲
壹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在傳說中,每到除夕年獸都會出來為害,人們經過壹夜的守歲和子夜的燃放鞭炮,嚇跑年獸。
每年農歷臘月的最後壹天叫除夕,它與春節(正月初壹)首尾相連。除夕夜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南方新年有吃餛飩的習俗,新年吃面,是預祝壽長百年。
?2.正月初壹?拜年/開門炮仗/占歲/貼畫雞/聚財
傳統年俗中,初壹拜年壹定是長輩或者左鄰右裏,壹般不出遠門去拜年。除夕守歲後,初壹早上人們開門互相道賀“新年好!平安吉祥...”。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壓住邪祟。
大年初壹的習俗是放開門炮仗、拜年、占歲、聚財等。而大年初壹這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
大年初壹的早餐除了餃子,還有湯圓,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團圓美滿。大年初壹這天,湯圓不叫“湯圓”,叫“元寶”,吃湯圓也不叫“吃湯圓”,叫“得元寶”。
?3.正月初二?姑爺節/祭財神
大年初二,金吠報春。親眷人家去拜年,東家留吃飯、西家排酒筵。
正月初二也是拜年,但是這壹天嫁出門的閨女是要帶著女婿壹起走娘家的。其中又以新婚夫婦走娘家的規矩多。比如說帶的禮物都要是成雙成對的。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時,還要再捎回去壹部分。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這壹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壹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
4.正月初三?羊日/燒門神紙/谷子生日/小年朝大年初三,肥豬拱門。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婦回娘家,禮物帶雙數。
傳統習俗中,正月初三被認為是老鼠嫁女兒的日子,所以到了晚上要早早休息,不能打擾到老鼠嫁女兒。老鼠大有“誰不讓我過好這壹天,我讓誰難受壹整年”的味道,如果驚擾了老鼠嫁女兒,老鼠就要禍害這壹家。為了地裏的收成,早早的睡覺吧!
農歷正月初三,又稱為“豬日”。自秦漢以來,傳統的看法是正月初壹日為雞日,初二日為狗日,初三日為豬日,初四日為羊日,初五日為牛日,初六日為馬日,初七日為人日。傳說這是因為女媧創造萬物生靈的時候,先造的六畜,後造的人,因此初壹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
5.正月初四?迎接竈王爺大年初四,三羊開泰。竈王爺要查戶口,恭迎竈神回民間。
大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所謂送神要壹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齊備,還要焚香點燭燒金衣。過去,老板想將某人“炒魷魚”,這天就不請他來拜神,對方也就心知肚明,自個收拾走人。
相傳大年初四竈王爺要點查戶口,所以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裏,因此也不宜遠出,準備豐富的果品,焚香點燭並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6.正月初五?迎財神/路頭神/送窮/開市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財神,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通。
初五又被稱為“破五”,這壹天對於商家來說是個大日子,祈求壹年財源廣進,迎財神正是這天。“商店這天要開張,放鞭炮。”
正月初五,按民間習俗是五路財神的生日,因此要迎接財神進家,保佑自家新的壹年財源滾滾、年年有余,同時自然也是送走“窮”的日子,故有“送窮出門”壹說。同時,這壹天又俗稱“破五”,意思是之前幾天的諸多禁忌至此就結束了。
7.正月初六?/送窮(送子)大年初六,馬到成功。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
初五剛把財神迎進門,初六就要送走窮神。送窮神這壹天,要在家裏面進行大掃除,掃出來的垃圾,還有沒用的破衣服等等要全部扔掉。此外,還要喝壹種素菜湯,這種湯是用菠菜、青菜等七種蔬菜做成的。
正月初六“送窮”,是我國古代民間壹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其意是祭送窮鬼、窮神。唐代大文學家韓愈有《送窮文》。唐代詩人姚合寫有詩《晦日送窮三首》,其中第壹首雲:“年年到此日,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
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是壹個家庭團圓的時刻。通過不同風俗來展示我們民族的美好傳統,分享和愛心,祈求新年快樂、平安健康,讓大家在春節裏充滿歡樂!祝願大家新春快樂,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