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春節還有哪些民間風俗調查方法

春節還有哪些民間風俗調查方法

春節還有哪些民間風俗調查方法

 春節還有哪些民間風俗調查方法,民間在不同的時候也有非常多的風俗習慣的,在不同的風俗習慣都是帶著地域性的特色,那麽妳知道春節還有哪些民間風俗調查方法,跟著我壹起看看吧。

春節還有哪些民間風俗調查方法1

  調查人員 :xxx

  調查時間 :20xx年1月30日——2月15日

  調查地點 :xxx鳳翔鎮

  調查方式 :實地調查 尋訪老人 查閱資料

  調查目的 :為響應學校對寒假實踐活動的具體要求,改變學習方式,拓展學習資源,拓寬學習空間,激發學習體驗,我們對家鄉春節文化民俗民風展開了調查,通過此次調研,我們對xxx農村春節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並形成文字展現出來,以此來激發人們對年俗的關註,同時也為文化流失敲響警鐘。

  調查內容 xxx農村新年習俗和禁忌

  前言

 春節,是農歷正月初壹,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壹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千百年來在每壹個華夏子孫心中都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中國地域廣袤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民俗,南北方的年俗文化更是存在巨大差異。例如09年我在海南省三亞市過得新年,大年初壹不吃餃子吃年糕,意為“壹年更比壹年好”。而哥哥所在的重慶地區,新年第壹餐吃湯圓,寓意著生活甜甜蜜蜜。遠在新疆的姑姑家,新年第壹餐吃以大米、羊肉、葡萄幹做成的香噴噴的普羅,還吃用面粉、羊肉等做成的包子和用帶骨羊肉做成的手抓羊肉。我從小生活在xxx,記憶中每逢除夕、大年初壹都吃餃子。除夕吃餃子,取“更年交子”(來年交好運)之意,大年初壹吃餃子則是為了壹年交好運。餃子形似元寶,所以寓有進寶之意。餃子中有的餡裏放糖,用意是吃了新年日子甜美;有的餡裏放花生(稱長生果),用意是吃了人可長壽;有的在壹個餃子餡中放壹枚錢,用意是誰吃到了就“財運亨通”。中國的文化博大精神,正因為各地區不同的風俗文化才勾勒出了壹幅多姿多彩的民俗畫卷。下面就是我們調查的xxx地區年俗社會實踐調查報告概況。

 在xxx地區正月期間的飲食有著豐富的含義,臘月初八,我們稱為“臘八”,在這壹天早上,我們要吃臘八粥,教育後人不忘勤儉。小年,就是臘月二十三,稱為“辭竈”這壹天要吃水餃,大掃除,祭拜竈王爺,來保佑新的壹年裏豐衣足食。臘月二十九清晨上墳祭祖,去上墳的都是家裏的長者和小孩,表達對祖先的尊敬悼念和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平安的心願,祭祖壹般沒有女性這是古代封建社會重男輕女思想的遺留。除夕即大年三十,這壹天就是吃、喝、玩、樂的日子,張貼春聯和福字,xxx農村有個風俗,如果這壹年家裏有人去世是不能粘貼春聯的,去世三年才可以張貼紅色春聯。除夕晚上全家團圓吃年夜飯,菜肴中必須有魚預示著年年有余。守歲,在十二點時吃餃子,燃放最長的鞭炮,接財神。春晚成了全國家家戶戶的盛宴。全家集聚壹堂,談笑風生,守歲過節。大年初壹,在此起彼伏的鞭炮聲中開始了新的壹年,早餐要吃素餃子,吃過早餐開始走訪拜年,這是小孩最高興的壹天可以收到壓歲錢。大年初壹有個禁忌就是不能動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黴運。正月初三稱為莊稼會,如果這壹天吃餃子,在新的壹年裏就會五谷豐登,糧食滿倉。初五被稱為元寶日,這壹天吃餃子,在新的壹年裏會興旺發達,財源滾滾。初七被稱為“人七日”這壹天吃面條預示著大人小孩會身體健康,無病無災。正月十五,這是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也叫元夕、元夜、也稱上元節,有觀燈吃元宵的習俗,所以我們都叫元宵節。

 在我的家鄉還流傳著這樣壹種說法,正月禁忌剪頭發,據說剪頭發方娘家舅舅,意思是正月裏剪頭發對自己的舅舅沒什麽好處,記得小時候媽媽就不讓我剪頭發,現在我長大了,社會也進步了也就沒有這樣的做法啦。我還聽說在xxx地區正月裏做媒也是不允許的,做媒有自找倒黴的意思。同時新正月也不允許買鞋,買鞋與“買邪”同音也就是說把邪氣帶回家裏,是不吉祥的預兆。壹個正月裏處處暗藏著年俗“機關”稍不留意就會中招。初壹到初四是禁忌亂用針線的,初五那天才可以用,被稱作縫破,意思是把過去壹年裏的瑣碎和缺憾都縫補起來。

 在家鄉的新年期間對天氣也格外關註,如果初壹到初六天氣都為晴,那麽預示著在新的壹年裏六畜興旺,反之災禍不斷。就這樣的壹些年俗似乎已經成為人們新春的希望,每天都期盼艷陽高照,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和美好的希冀。這些再簡單不過的民俗已經潛移默化的成為人們的希望。在人們不知不覺遵循它的時候,也就產生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由此產生動力去創造生活創造幸福。

  結論

 這次調查報告讓我對家鄉的民俗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我們系統地收集了xxx地區鄉村民俗的信息,想以此來激發更多的人,去關註年俗,關註身邊的普通文化,捍衛鄉土文化,避免文化的大量流失。

春節還有哪些民間風俗調查方法2

  壹、春節的來歷:

 春節是農歷的歲首,另壹名稱為“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壹個古老傳統節目,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直到正月十五,除夕和正月初壹為高潮。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壹些風俗習慣,許多相傳至今。

 關於過新年還有壹種傳說。古時候,有壹種叫“年”的怪獸,除夕這天從海底爬上岸傷害人命。壹位智慧的老人,在門上貼大紅紙,燃放能發出劈劈啪啪響聲的竹子,把“年”嚇跑了,人們再也不用四處躲藏了。因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壹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二、春節 的習俗:

 在漫長悠久的歷史歲月中,春節從萌芽到定型,不斷發展,形成獨具中華民族特色,豐富多彩的習俗。主要有:

 1、臘八粥:臘八這天,不管富人和窮人,家家都要喝臘八粥,是過新年的前奏。這天之後,人們就開始購置年貨,打掃衛生,布置居室,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年的到來。

 2、祭竈神:臘月二十三,人們供紅燭、糖瓜,祈望竈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3、掃塵:臘月二十四,全家壹起年終大掃除,幹幹凈凈迎接新年的到來。

 4、貼對聯:春節前夕,家家戶戶都要貼上紅紅的對聯,表達人們迎新納福,祈盼新生活的美好願望。

 5、貼年畫:年畫和對聯壹樣,起源泉於“門神。”各種彩色年畫,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發展到現在,月歷和年畫結合在壹起,形成了今天的掛歷。

 6、倒貼福字:人們用福字來表現福運、福氣、幸福的向往和追求。倒貼福字,寓意“福到了”。

 7、除夕守歲踩歲:除夕與春節首尾相連,是壹夜連雙歲,五更分兩年的重要時候。表示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別換新歲。俗稱“熬年”,在年夜飯之後,全家人開始守歲,***同辭舊迎新。

 8、年夜飯:除夕之夜,全家壹起吃團圓飯。寓意著全家團圓。

 9、壓歲錢:除夕守歲之時,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寄托著長輩對晚輩的殷切希望和深情關愛,希望壓歲錢能驅邪免災,保佑孩子平平安安。

 10、放爆竹:新的壹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第壹件事就是放爆竹,以劈劈啪啪的爆竹聲辭舊迎新,給人們帶來歡娛和吉利。

 11、拜年:拜年是春節期間的重要活動,與年夜飯壹樣,最能體現年味兒的春節習俗。拜年拉近了心與心的距離,增進了人與人的感情。

 12、逛廟會、觀社火:廟會上,人們要進香朝拜、許願、還願、求福。還有各種小吃和傳統節目:舞獅、舞龍、扭秧歌、踩高蹺、跑旱船等。

 13、包餃子:初壹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餃子,餃子的形狀象元寶,意味著包住福運,象征生活富裕,大吉大利。

 14、元宵:元宵節吃“湯圓”,是取“團團如月”的吉祥之意。

  三、不同時期的過新年方式

 下面由我來當小記者,分別采訪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小時候是怎麽過春節的。

  1、爺爺奶奶兒時的記憶。

 小記者:“請問爺爺小時候過新年吃什麽?”

 爺爺:“我小時候,過新年只能吃黑面饅頭,最好的情況是在初壹早晨吃上壹塊白面饅頭。”

 小記者:“啊?那麽不好!怎麽不吃點面包什麽的。”

 爺爺:“那時窮呀!哪像妳這麽富有,還有地主要來收稅呢!”

 小記者:“那過新年放鞭炮嗎?”

 爺爺聳聳肩:“也放鞭炮,但是只有壹小掛,沒有現在這樣五彩繽紛的煙花。”

 “那妳們過新年有壓歲錢嗎?”小記者好奇地問。

 “當然沒有了,都沒錢吃白面饅頭,有什麽壓歲錢呀!”奶奶插嘴說,“那時候呀,我們過新年都追著大人磕頭,只為了女孩要花,男孩要炮。”

 小記者:“沒有壓歲錢還要拜年嗎?”

 爺爺說:“當然要拜年,初壹的早上,早早起床,先給長輩壹壹磕過頭,才能吃飯呢!”

 “我的媽呀!我可不要回到舊社會!”小記者驚呼到。

  2、爸爸媽媽兒時的過新年方式

 小記者:“請問您小時侯吃什麽呢?”

 爸爸:“我小時候,因為爸爸在外面工作,所以過新年不但可以吃上大肉包子,還可以吃到香噴噴的肉呢!”

 “哇,那麽好,比爺爺奶奶可強多了!”

 “那當然,舊社會正在壹點點地消退嘛!”爸爸壹本正經地回答道。

 看著爸爸那得意洋洋的模樣,我接著問道:“那妳過新年玩些什麽呢?”

 “過新年可是我們的天堂,穿著新衣服到外面去揀許多的鞭炮回來,每天都有小鞭炮放。”爸爸說。

 “為什麽不買成串的新鞭炮回來,那不是玩得更爽嗎?”我問道。

 爸爸的情緒開始失落起來,“那時大人怎肯花這個錢呢!他們覺得花錢給我們買炮是壹種奢侈。”

 “那您能有多少壓歲錢?”我問道。

 “大概壹次20元吧!”爸爸怔怔地說。“已經很不錯了”媽媽插話說,“我小時候,奶奶讓磕頭,壹次才給2元呢!”

 “那妳們的年有什麽好的?”我嘟囔道。

 “好玩著呢!”媽媽說,“我們小時候,快過新年時,會上街買漂亮的年畫送同學;大人們都休息下來了,在壹起耍獅子、舞大龍、劃旱船、踩高蹺……大人玩得熱火朝天、紅紅火火,我們跟在後面,壹路吃著、笑著、鬧著,別提多開心了,可惜妳現在看不到這個場面了。”媽媽壹連串說了這麽多,我真擔心她會喘不過氣來,饞得我呀……

 看著我有點失落的表情,媽媽又說:“還是妳們幸福,我小時侯,為了能吃上肉,媽媽晚上煮肉,我就像只小饞狗,圍著媽媽,只等著香噴噴的肉出鍋,好有大骨頭啃。”哈哈,我又笑了。

 想想我們現在過新年,可以隨心所欲地放鞭炮;吃各種各樣的美味佳肴;壓歲錢也比爸爸媽媽小時候多,坐在家裏用手機就可以拜年;生活不知要比以前強多少倍呢!但是,在娛樂的過程中也失去了許多的年味兒和樂趣。

 通過調查,我發現:傳統文化習俗正在壹點點消退,新的過新年方式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其實,春節的壹些傳統文化習俗不應該被我們丟掉,有了它們,我們的春節會過得更加豐富多彩。

春節還有哪些民間風俗調查方法3

  壹、調查目的`

 了解中國春節有哪些習俗,這些習俗的由來,感受人們過春節時的喜悅心情和歡樂氣氛。

  二、調查時間

  三、調查方式

 1.利用談話的方式,詢問長輩。

 2.跟爸爸媽媽打理家務,親自感受迎接新年的到來。

  四、調查內容

  1、除塵

 臘月二十四這天,媽媽早早把我叫起來,叫我和她壹同打掃衛生,房間的裏裏外外,庭院的旮旮旯旯徹徹底底地清掃壹遍。我很疑惑,問媽媽為啥打掃這般早哩?

 媽媽告訴我說:“‘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不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壹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除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戶戶都要清掃庭院,疏浚明渠暗溝,撣拂室內塵垢蛛網,清洗鍋碗瓢盆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等。年前打春時,各家再忙也得趕在打春前徹底整理壹下室內外衛生,立春後就不可在打掃了,防止把新春的財氣,新春的喜慶掃了出去。”

 聽媽媽這麽壹講,我恍然大悟,原來這個習俗寄托著人們除舊迎新的美好願望。

  2、貼春聯

 臘月二十九這天,吃過早飯,我就和媽媽忙著貼春聯和福字。

 “媽媽,‘福’字為什麽要倒著貼呢?”

 “傻孩子,這是因為‘福’到來了。”

 “媽媽,妳給我講講貼春聯的來歷吧!”

 原來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用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鄉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壹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的氣氛。王安石“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詩句,說的就是這件事。每年春節,家家戶戶在門上貼上大紅豆春聯,更增添了喜慶氣氛。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壹體。在貼春聯的同時,壹些人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

  3、守歲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們壹家聚在壹起守歲,***同期待著新的壹年的到來。

 爸爸說:“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我國至少在南北朝時已經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在這壹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團聚,歡聚壹堂。全家人圍坐在壹起,茶點瓜果放滿壹桌,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家人壹直要吃到深夜。除夕之夜,壹家老小,邊吃邊樂,談笑暢敘。”

 在這個激動的時刻,我們邊看春晚,邊吃東西,談笑風生。

  4、放爆竹

 第二天壹大早,哥哥就去點響了爆竹,“啪”“啪”……聲音真響,我趕緊捂住了耳朵。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壹說。即在新的壹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壹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巴巴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相傳此舉是為了驅逐“山魈”。山魈據說是古時深山裏的壹種兇惡的獨角鬼怪,但是它最怕聲響,人們就用燒竹子的爆破聲來嚇跑它。有了火藥後,人們就用火藥裝入竹筒,做成爆竹,後用紙質筒,也稱爆仗或炮仗。到現代,人們已不相信什麽“山魈”了,但還是習慣在春節放鞭炮,借以歡慶節日,振奮精神。所以,從大年三十晚上到大年初壹清早,鞭炮聲總是連綿不斷。

  5、拜年

 新年的初壹,人們穿著新衣,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兔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幹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互祝賀,稱為“團拜。”

 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拱手作揖,祝長輩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地度過壹歲。

  五、調查結論

 我們的春節習俗豐富多彩,當然不止這麽幾種,但唯有壹個是不變的,它承載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上一篇:昆山物流什麽時候能通
  • 下一篇:月光之夜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