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琴的基本知識:
月琴,中國傳統彈撥樂器,起源於漢代。音箱呈滿圓形,琴脖短小。全長62、音箱直徑36.3厘米。琴頸和音箱邊框用紅木、紫檀木制,邊框用六塊規格壹致的木板膠接而成。面板和背板桐木制。箱內置兩道音梁,支兩個音柱。四軸,四弦,每兩弦同音,五度定弦。
琴頸和面板上設八或九個品位。隨著時間的推移,月琴也在不斷變化發展中。比如,月琴傳到了臺灣以後,形狀有了壹些小變化。臺灣月琴的頸較長,音箱為木制圓形,偶有6角形或8角形。早期用蠶絲弦,現常用尼龍弦,頗流行使用釣線。
是臺灣歌仔戲、歌仔說唱。閩南的歌仔戲(薌劇)和歌仔(當地稱錦歌,民謠的總稱)說唱亦使用臺灣月琴。月琴由古代阮和琵琶演變而來。音箱為扁平正圓形或八角形,琴頸比阮短。琴頸和面板上裝有竹制的品,有7品、9品、10品、12 品多種。
張4根絲弦,每兩弦音高相同 ,定弦為 d1 、a1 ,音域兩個八度左右 。 以牛角 、骨頭或撥子彈奏,聲音清脆。改革後的月琴品位增至24個,按十二平均律排列,用金屬弦或尼龍纏弦,張弦2~4根不等,3弦月琴定弦為:g、d1、g1;g、c1、g1。
3弦京劇月琴定音為363或626。4弦者定音為g、d1、g1、d2,音域9~c4。20世紀80年代又出現長桿月琴,音品增至30個,音域達4個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