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出示實物,自由交換。據《史記·平淮書》載“古未有市,若朝聚井汲,便將貨物於井邊,貨賣曰市井。”隨著都市興起,商業繁榮,實物廣告逐漸演化成“懸物廣告”。據宋吳自牧《夢梁錄》載:當時的杭州酒店有掛草葫蘆、銀馬勺、銀大碗的,這些都是盛酒、舀酒的器皿。還有些藥店掛個盛藥的“懸壺”。
有些商人直接把商品樣品掛在店鋪門前。如賣絨線的、毛線的把各色各種絨線匝、毛線匝掛在門前,木炭鋪懸掛壹捆質地好的木炭,鬥笠、草帽店、鞋子、靴子店也懸掛實物作為宣傳廣告。
二、 叫賣廣告。
我國古代商人分行商、坐賈兩類,行商走街串巷,沿街叫賣,坐賈是開店鋪,等待顧客上門。《楚辭》中有“師望在肆,鼓刀揚聲”之句。師望即姜太公,鼓刀即敲打屠刀以示自己是殺豬羊賣肉的。姜太公站立市井敲刀叫喊賣肉,他可謂叫賣廣告的祖師爺。北宋《東京夢華錄》載:“是月季春,萬花爛漫,牡丹芍藥,棠棣香木,種種上市,賣花者以馬頭竹籃鋪開,歌叫之聲,清奇可聽。晴簾靜院,曉幕高樓,宿酒未醒,好夢初覺,聞之莫不新愁易感,幽恨懸生,最壹時之佳況。”因叫賣者有板有眼有韻味,以致發展成為壹種口頭說唱藝術。今日的文藝廣告即來源於此。
三、 文字廣告。
殷商時代,有個叫格伯的人,把馬賣給棚先,這件事被銘記在青銅器上。湖北鄂州出土的青銅鏡上也有意味很濃的文字廣告的記載,如“王氏作竟真太好”、“榮氏鏡佳且好,明而日月世少有”等。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汴梁城東的十字街口就有各類橫豎標牌掛板,上寫店名、字號、物品等,有的還有畫圖,可謂圖文並茂。有些還寫成對聯、詩句作文字廣告,如大詩人蘇東坡就曾給賣饊子的老太婆寫過壹首廣告詩,詩曰:“纖手搓來玉米勻,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知輕重,壓扁佳人糸厘臀金。”老太婆把詩牌置於店鋪前,生意興隆。再如明代《金陵繁勝圖》中就畫有標著“茶、酒、書、藥、米、帽”等字樣的招牌。舊北京德愛堂藥店,店前豎立壹塊長牌,上寫:“德愛堂沈家祖傳七代小兒七珍丹只此壹家別無二處”。字大醒目,老遠就瞧得見。
四、 音響廣告。
用樂器演奏或是用特定物互相敲打碰撞來招徠顧客。如商代就有賣糖果的商販吹簫招引顧客的,宋代杭州城裏有家賣“梅花酒”的,就用鼓、笙、嗩吶、梆子等演奏家喻戶曉的古曲《梅花引》來吸引顧客。再如賣針頭線腦的貨郎邊吆喝邊手打拔浪鼓並美其名曰“喚嬌娘”。磨銅鏡的匠人手持鐵呱打板,邊打邊吆唱“磨鏡子喲!”並美其名曰“驚閨”。賣油的敲木梆子,賣酒的敲竹板等,只要人們壹聽到這些不同聲響,就知道是什麽生意來了。
五、 旗幟廣告。
用布、綢子綴在竿頭,竿豎立店前。布綢上有寫白字的、黑字的。最早的見於《韓非子·外儲說》上載:“宋人有沽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謹,為酒甚美,懸幟甚高。”“懸幟”又稱為“酒望子”。剃頭匠人的挑子上掛的白布簾也是“望子”。漢族人開的飯店門前掛紅布包糸厘的籮圈,並綴有紅布穗子,這表示不僅供應主食,還兼有肉食、酒菜;而清真飯店則是藍布包糸厘籮圈並綴藍穗子,這表示只供應清真飯菜。
六、 燈籠廣告。
燈籠廣告,出現較晚,大約在唐朝中後期。中唐以前,我國城市實行宵禁,沒有夜市,暮鼓響後,壹切文化商業活動便停止了。較早的燈籠廣告記載,見於王建的《夜看揚州市》“夜市千燈照碧雲”。到了宋代,都市繁華,商業興隆,夜市大興,燈籠廣告盛行。當代的燈箱廣告、霓虹燈廣告就是古代燈籠廣告的延續發展。
七、 印刷廣告。
隨著印刷術的發明,印刷廣告漸漸出現。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廣告是1944年在成都望江樓唐代古墓中出土的壹張《陀羅尼經》(鹹通九年,即公元868年)。它不僅刻有圖畫和中文,而且刻有外文。紙端還題有“成都府都縣龍池坊汴宋馬鋪發售”字樣,把生產單位、售貨地址、售貨辦法都刻印出來。這比西方廣告印刷早600多年,也是世界上第壹部標年板印品。宋代出現了銅板和活字印刷廣告。元代有把廣告印在包裝紙上的,湖南沅陵出土壹紙元代廣告,右邊豎印:“潭州升平坊內白塔街大尼寺相對住危家,自燒洗無比鮮紅紫艷上等銀朱、水花、二朱、雌黃,堅實匙筋,買者請將油漆試驗,便見顏色與眾不同。四遠主顧,請認門首紅字高碑為記。”左邊豎印:“主顧收買銀朱,請認元旦祖鋪內外圖書印號為記。”到了明清,套色彩印廣告、年畫式廣告也出現了。
八、 彩樓廣告。
我國古代還用商品、花物等搭紮成彩色牌坊、樓房樣做廣告。從出土的東漢畫像磚上可以清晰地看出這些景觀。另據《東京夢華錄》載:“凡京師酒店,門前皆縛彩樓、歡門。”《都城記勝·食店》記“汴京州南壹帶,酒店皆結彩棚。”當今的廚窗陳列廣告可以說是古代彩樓廣告的發展。
九、 草標廣告。
我國農村在晉代就產生了定期的農貿集市,叫草市。大都位於交通要道、渡口或驛站所在地。因集市多在田野路邊,遍地是草,賣物者順手摘壹根草插在物貨上以示出賣。約定俗成,久而久之,凡所賣之物都插壹草標,以致於延續到解放前賣兒賣女賣老婆,都在頭上插壹草標。在古典小說《水滸傳》和《儒林外史》中,有很多關於插草標賣物的描寫。草標廣告這壹形式,至今在邊遠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還使用著。
十、 姓氏廣告。
隨著經濟發展,各鋪房為了維護商業信譽,保持傳統特色,便用姓氏作字號,於是產生了姓氏廣告。如北宋汴京的小吃店大多用姓氏作字號,象“北食則礬樓前李四家”、“南食則寺橋金家、九子曲周家”、“曹婆婆肉餅”、“王婆子藥店”、“張三飯莊”等。這壹形式,至今還被許多個體商家所采用。
另外還有壹些著名的廣告詩:
唐代大詩人李白在他的《客中行中》雲:“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這也許可算我們至今能夠確認的第壹首廣告詩。
宋代紹聖年間,蘇東坡被貶至海南儋州,曾為壹賣餅老嫗寫了壹首廣告詩,詩雲:“纖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知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東坡肉”是蘇東坡被貶至湖北黃州時所創,為了推廣,他曾寫了壹首廣告詩《食肉歌》:“黃州好豬肉,價錢入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起來打壹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清朝道光年間,詩人楊靜亭曾作《都門雜詠壹百首》,其中《水晶糕》壹首為紹興的“水晶糕”作了如下的廣告:“紹興品味手藝高,江米桃仁軟苦糕。甘淡養脾療胃弱,進場宜賣水晶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