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教學組織形式的概念教學組織形式:為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教師和學生按照壹定的要求組合起來進行活動的結構。教學組織形式主要研究:如何把學生組織起來進行教學活動、如何分配教學時間、如何利用教學空間。二、教學組織形式的歷史發展影響和制約因素:(1)生產和社會生活的需要,(2)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3)課程的結構及其復雜程度,(4)科技發展而出現的教學手段和設備提供的可能性(壹)古代學校的教學組織形式個別教授形式。官學、私學,教會學校、宮廷學校,手把手,壹對壹,師徒相授。(二)近現代學校的教學組織形式1、班級授課制(1)歷程16世紀編班上課17世紀誇美紐斯《大教學論》班級授課制赫爾巴特提出教學過程的形式階段理論:明了、聯想、系統、方法,使班級授課制完善定型蘇聯凱洛夫提出課的類型和結構理論,使班級授課制形成了壹個完整體系我國清同治元年1862京師同文館采用班級授課制(2)缺點:壓抑個性培養,阻礙學生整體發展。(3)改革類型:A、以班級教學為基礎的教學組織形式的多樣化B、徹底打破班級、年級界限,尋求全新的教學組織形式C、既不失集體,又有個人獨立探索的教學組織形式2、貝爾——蘭喀斯特制(導生制)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由工場手工業向大機器工業過渡時期教師以教年齡大的學生為主,而後由他們中的佼佼者“導生”去教年幼的或學習差的學生。仍然以班級為基礎,教師並不直接面向全班學生,而是面向“導生”。背景:英國教育雙軌制,勞動者子女只能在設備簡陋,師資缺乏的初等學校學習,師資缺乏和教學要求不高,所以采用。教學質量低,很難滿足大工業生產對學校教育質量的要求。3、道爾頓制1920年美國柏克赫斯特 道爾頓中學教師不再上課向學生系統地講授教材,只為學生分別指定自學參考書、布置作業、由學生自學和獨立作業,有疑難時才請教師輔導,學生完成壹定階段的學習任務後,向教師匯報學習情況和接受考查。由於每個學生的能力和誌趣不同,他們各自的學習任務和內容不同,學習任務按月布置,完成後再接受新的學習任務。重視學生的自學和獨立作業,在良好的條件下,利於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習能力和創造才能。否定教師的主導作用,脫離教師指導和組織的這種教學組織形式不利於教學效果的提高。4、文納特卡制美國 華虛朋 1919 芝加哥文納特卡中學課程分為兩部分:壹按照學科進行,由學生自學,另壹部分通過音樂、藝術、運動、集會、開商店、組織自治會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社會意識,前者個別教學,後者團體活動。特點:(1)有具體的學習目標和內容(2)應用各種診斷法檢測學習情況。在測驗前,先進行練習測驗,學生自測,自改。(3)通過自學及診斷測驗後,方可學習下壹單元內容。(4)教師經常深入學生中間,因人、因時、因事而個別指導。(三)當代國外教學組織形式的改革1、分組教學19世紀20年代,二戰後歐美各國“英才教育”的需要重新重視,克服班級授課條件下難以做到適應個別差異的情況。按照學生學習的能力或學習成績,把他們分為若幹水平不同的小組進行教學。是對班級授課制的改革和完善,分組的依據不再是年齡,而是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1)內部分組:在傳統的按年齡編班的前提下,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或學習成績的發展變化情況進行分組教學。(2)外部分組:徹底打破傳統的年齡編組,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或學習成績的差別進行分組教學。優點:比班級授課更切合學生個人的水平和特點,便於因材施教,有利於人才培養。面臨問題:(1)很難科學地鑒別學生的能力和水平(2)對待分組教學上,學生、家長、教師的意願常常與學校的要求相矛盾(3)分組後造成的副作用很大,往往使快班學生容易產生驕傲,使普通班、慢班學生的積極性普遍降低。(不同層次學校的教學是廣義的分組教學,環境變化可以淡化以上提及的矛盾,利用學校的不同校區進行分組教學會減少分組教學的副作用,各校區可以采用先進後進搭配的方式進行組合。分組教學中,後進班組家長學生與學校的矛盾大,分組的副作用大,其主要原因在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班級的學習氛圍差,加強管理力度,增強師資力量(以各班骨幹教師:特師、名師、青優、帶頭人的比例數據為證)是解決的途徑之壹,另外,將先進班組和後進班組之間的人數以遞減的方式組織可以加強管理,提高效率,以贏得家長和學生支持。ABCD層次倒置與亂置,如初壹A層次表示學習能力低的層次,D層次表示學習成績好的層次,初二則以相反的順序編班,心理考慮。學習A層次,學習B層次,潛力A層次,潛力B層次,小範圍的滾動機制,消化機制,如前面班級留出空間,準備消化最後壹個班級,跨年級的跳級的鼓勵機制,分層次保送激勵機制)學校分組教學的意義、矛盾及實施辦法研究(新形勢下年級分組教學的實施途徑探索)(投《上海教育》)2、特朗普制20世紀50年代 美國,“靈活的課程表”試圖把大班上課、小班討論、個人獨立研究結合起來,並采用靈活的時間單位代替固定劃壹的上課時間。以20分鐘為計算課時的單位。大班上課占40%,小班討論占20%,個人獨立研究占40%。3、小隊教學“協同教學”是對教師的組織結構進行改革的壹項嘗試,旨在發掘教師個人的特殊才能,提高他們的教學效果。采取兩名或兩名以上的教師合作施教,根據他們的能力和特長組成互補性的結構,通過分工協作,在教學工作中分別承擔不同的角色和任務。***同負責壹個班或幾個平行班的教學工作。特征:(1)教學組可以分為大組和小組(2)“小組組長”和“高級教師”主持教學組的工作並負責上大課,其他教師則負責小班或小組教學、討論及個別輔導(3)在教學組中,教師按課業需要和個人專長輪流進行教學。優點:合理有效利用教師人才資源的優化組合方式,可以使教師的興趣和特長得到有效發揮,有利於教師相互學習、交流與提高。西方國家將小隊教學與分組教學、特朗普制相結合,從而在教師結構和學生結構兩方面組成了新的教學活動組織形式。4、合作學習20世紀80年代以來 社會學、團體動力學的合作原理應用於中小學教學實踐在班級教學中,學生群體的組織形式有三種:合作、競爭、不相幹群體合作分組結構應該成為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主要特征,只有這種結構才能起到學生群體間積極相互作用的效果,從而改善教學工作的整體效益。特征:(1)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組內互助,組間競爭。(2)任務分割,結果整合。(3)個人計算成績,小組合計總分。(4)公平競爭,合理比較。優生組第壹名與差生組第壹名贏得相同的積分點數。(5)分配角色,分享領導。三、教學工作的基本組織形式——班級教學班級教學是教學工作的基本組織形式。(壹)班級教學的基本特征班級教學:根據年齡或學習程度,把學生編成有固定人數的班級,由教師按照教學計劃統壹規定的內容和時數並按課程表進行教學的組織形式。1、以班為人員單位2、以課時為單位3、以課為單位(二)班級教學的優點和局限性1、優點(1)面向全體學生(2)保證學習活動循序漸進,並使學生獲得系統的科學知識(3)保證教師發揮主導作用(4)固定的班級人數和統壹的時間單位,有利於合理安排各科教學的內容和進度,加強管理(5)在班集體中學習,師生間和學生間可以交流,增加信息來源和教育影響源(6)實現教學任務方面較全面,有利於學生多方面發展2、局限性(1)主體性和獨立性受到限制(2)實踐性不強,學生動手機會少(3)接受現成的知識成果,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不夠(4)面向全班學生,強調統壹齊步走,難以照顧個別差異,不利於因材施教(5)內容、時間、進程程序化、固定化,難以在教學活動中容納更多內容(6)“課”受時間限制,完整的內容被分割。(7)缺乏真正的集體性。(三)班級教學中課的類型和結構1、課的類型(1)根據教學任務:傳授新知識課、鞏固知識課、培養技能技巧課、檢查知識課(2)根據教學方法:講授課、演示課、練習課、實驗課、復習課2、課的結構(1)組織教學(2)檢查復習(3)學習新教材(4)鞏固新教材(5)布置課外作業(四)上課的基本程序和步驟1、備課(1)鉆研教材(2)了解學生(3)考慮教法2、上課(1)目的明確(2)內容正確(3)方法恰當(4)組織得好(5)積極性高3、課堂教學效果測評(1)測評學生的學習效果(2)分析教師的課堂行為(3)根據教學效果測評調整課外作業的布置4、布置課外作業(1)代表性,難度適度(2)與教科書內容有邏輯聯系(3)有助於啟發思維(4)盡量與現代生產和社會生活中的實際相結合,理論聯系實際(5)分別給優生和差生布置分量、難度各異的作業
上一篇:月餅都有什麽餡的下一篇:有哪些簡單的健康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