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月拜年
正月,又稱元旦,或稱正月初壹。正月初壹是壹年、四季、十二個月起始的壹天。《春秋傳》上將正月叫做端月。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惡鬼。因此,正月是從自有歷法以後,上古就有的節日。
辛亥革命以後,民國政府法定保留的傳統節日僅有正月,但改名為“春節”,並將元旦放在西歷壹月壹日。
正月有很多習俗,如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這項風俗至今還保持,飲椒酒,就是用花椒花做成的酒,或者柏酒。
2、元宵燈火
元宵在正月十五日,是壹年壹度最熱鬧的壹天,因為過了這壹天,絕大部分人們都要上班了。元宵活動盛大在有燈會和煙火活動。
舞龍舞獅,社戲雜耍,從白天起就開始進行,直至深夜。元夕的慶祝活動至今在北方農村保持著,南方也有所恢復,多數僅限於電視上觀看歌舞節目。
3、清明上墳
清明節祭祀祖先和亡故的親人,大約在南北朝以後才興起的,因為南朝宗懍的《荊楚歲時記》未曾記載。
北宋時要家家插柳枝在門庭,官府要舉行所謂“鉆燧改火”的儀式,就是用榆木鉆木取火,還要舉行龍舟比賽,熱鬧非凡,不是簡單地掃墓活動,所謂:“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那麽悲滄。清明活動至今還在上下保持著。
4、端午龍舟
五月五日是壹年壹度的端午盛會,非常熱鬧,民間要自發組織龍舟比賽,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艾草於門庭。
5、中秋賞月
中秋節,又稱拜月節。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中國網-中國的民俗活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