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節:壹般指正月初壹,是壹年的第壹天。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意義: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
2、除夕:指農歷壹年最後壹天的晚上,即春節前壹天晚。壹年的最後壹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除夕這壹天,家裏家外不但要打掃得幹幹凈凈,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燈籠。意義:除舊布新,迎祖宗回家過年。
3、清明: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壹,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8天,節氣是按照陽歷制定的,陽歷沒有閏年。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節是壹個祭祀祖先的節日,傳統活動為掃墓。意義:禮敬祖先,親近自然。
4、端午: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最初是我國人們以祛病防疫的節日,後來也同時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意義:紀念屈原、追懷華夏民族的高潔情懷。
5、中秋:中國傳統節日之壹,為每年農歷八月十五,傳說是為了紀念嫦娥奔月。因為這壹天月亮滿圓,象征團圓,又稱為團圓節。意義: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
6、重陽:為農歷九月初九日。重陽又稱“踏秋”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壹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意義:敬老感恩、飲宴祈壽、登高健身。
擴展資料:
各民族和地區都有自己的節日。壹些節日源於傳統習俗,如中國的春節、中秋節、清明節、重陽節等。有的節日源於宗教,比如基督教國家的聖誕節。有的節日源於對某人或某件事件的紀念,比如中國的端午節、國慶節、青年節等等。
另有國際組織提倡的運動指定的日子,如勞動節、婦女節、母親節。隨著時間推移,節日的內涵和慶祝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而現時節日經常與假日相混淆,事實上大多數節日都沒有法定假期,如中國部分傳統節日仍沒有假期,如重陽節。
百度百科——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