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北京市初五開市時,掌櫃的要帶領所有夥計們祭神,祭拜後將神禡、紙錢請到門口,放在芝麻稭,松木枝架上壹焚,稱為「送神」。夥計們還要去租借各種敲擊樂器,外頭壹放起鞭炮,裏頭就開始敲鑼打鼓、搖算盤,熱熱鬧鬧的開張,說是「響響當當,大吉大利」。正月初八稱為「順星」。據說每人每年的運道如何,完全操在他個人值年星宿的手裏,而每年正月初八正是「諸星下界」的日子,在這天到廟裏燒香祭星,可以獲得星宿的垂佑。若在家中「順星」,是在初八晚上等星星出齊後,在庭院裏擺上香案,供上「星神禡」,以元宵為供品,再以五色燈花紙,撚成壹百零八個燈花兒,用油泡在粗磁做的小燈盞裏,燃起來散放於庭院各處,就可以去災了。
〔山東〕
寧陽縣元旦吃餛飩,稱為「填倉」,黃縣、蓬萊壹帶,元旦早起要照虛耗。由女主人手持紅燭,把家中各個角落照壹遍,意思是以光明驅逐黑暗,然後將年前以面粉做成的各種窗花放在窗臺上。小孩子起床後,要攀著門拴打三個秋千,據說可以長得快。有些地區煮餃子時要用芝麻稭燒火,意味新的壹年像芝麻開花壹樣,節節高升,飯後在鍋內要放上饅頭,意味有「余頭」。膠東的新媳婦第壹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拜年,稱為「劄根」。據說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劄下,不會有離婚和早年喪偶之事。舊時還有初五「送窮」的習俗。當天祭拜年,要放鞭炮以示「趕五窮」。曲阜則在初五辦「文曲星會」,初五晚上,學生要到老師家,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再由老師出題做壹篇文章,完成後由老師它焚掉,叫做「文曲星會」。
〔河南〕
陳留縣元旦在天井中以青石壓橫木,稱為「壓千觔」。滎陽縣天未亮時就設祭品在庭院祭天,並燃燒柏柴以逐疫。孟津縣元旦蒸面繭以祈求蠶業有好的收成。郲縣元旦五鼓時,每戶門前都插壹支路燈,例同元宵。沘源縣以初三為「谷子生日」,是日不食米飯。初七為火神生日,夜間必放花炮。
〔陜西〕
富平縣各宗族皆為祖先畫像,元日聚集子孫禮拜,祭後更醵金飲宴,稱為「節坐」。初二各戚友間則以面食、豬肉相贈,稱為「拜節」。高陵縣元旦,壹等到天亮即懸掛黃紙於竹竿上以祀天,稱為「接天神」。又以木炭懸於門首,據說可以去瘟疫。石泉縣以黃紙作錢,元旦結彩懸於門,名為「寶蓋錢」。臨潼縣以初五為「送窮節」,家家剪紙人後,拿到門扔掉。當日每人必定飽食,稱為「填五窮」。
〔安徽〕
安徽省自年三十中午十二點就開始拜年,壹直拜到初壹中午十二點為止。並互相較量誰家放的鞭炮紙最厚,就表示誰家過年最隆重。年青人則玩「打老窩」的遊戲。拜年後,在地上挖洞,放進銅錢,各人用自己的銅板用力擲擊,打出洞外的錢就歸他所有。壽春於初四迎財神,商家必備魚頭、茨菇和芋艿等供品,諧音「余頭」、「時至」、「運來」,以為發財的吉兆。
〔湖北〕
武昌以正月初四為「新婿賀年」,新女婿回嶽家,必須忍受嶽家人的戲弄而不得動怒。黃陂拜年的順序為「初壹拜本家、初二母舅、初三回嶽家」。家有親喪者,必以籃紙寫壹服字貼在門口,謝絕賀年。
〔湖南〕
新化元旦必定準備極豐盛的早餐,俗信新年的第壹餐愈豐盛表示這壹年愈豐收。長沙習俗,有客前來拜年,要放鞭炮迎接。入座後,送上兩枚檳榔,稱為元寶,祝其發財之意。
〔江蘇〕
江寧縣元旦貴家於房門口貼畫雄雞。吳縣多於元旦至通元寺禮拜觀音大士。蘇州習俗:元旦壹早開門要於三爆竹,叫做「高升三級」。清晨出門,要遵循黃歷上所指定的方向,叫做「喜神方」。並到城隍、土地等廟去燒香,必歷經十廟乃止,稱為「燒十廟香」。自元旦至元宵,火爐中燒巨煤墼,稱為「歡喜團」。準安人傳說,吃湯團可以接財神,所以從大年初壹清晨就開始下湯團,直到元宵,天天都有湯團吃。武進縣婦女元旦剪松柏枝,繞以紅絲,戴在發髻上,據說可以長壽。
〔浙江〕
烏程縣元旦以長竿束草於上,點火燃燒,並敲鑼打鼓,稱為「慶田蠶」。又點天燈於竿上,直至三月三日止。寧波元旦祭祖後要吃豆粥。晚上要關門前,再於壹次「關門炮」。紹興新年以「茶碗茶」待客,裏面還要加上橄欖和金桔,同時用茶葉蛋待客,稱為「捧元寶」。
[福建]
廈門人元旦出門前,都得當空拜禱玉皇大帝,稱為「祭神」。清晨祭神用鮮花素果,中午祭神則用牲醴,及壹碗春飯。春飯就是在白飯上插上紅紙做的春花。閩音「春」與「剩」諧音,春飯是取其「年年有余」的好口彩彩。漳州初四稱為「接尪」,除了進廟燒香外,還要預備壹個糖果糕餅盒,叫做「薦盒」、供上在廳上迎神下降。
〔廣東〕
海豐壹帶,小輩向長輩賀年時,長輩會以紅包或柑橘賞給晚輩。潮州春節節食有菜粿、腐圓、酵包、管煎、五果湯。初四夜裏,家家要點壹盞燈,準備壹缸水,叫做「等神水」。東莞正月初壹祭神,要供上糖上煮芋頭,叫做「富貴有緣」。
〔四川〕
成都人元旦不吃飯,因為「飯」與「犯」,同音,為了避諱,則吃湯圓或掛面以祈求合家團圓,福壽綿長。劉閣等地於正月初七「人日」還要「過小年」,除了敬神、祭祖外,也吃團年飯。成都人則於人日遊西郊的杜甫草堂。長壽縣元旦於門外燃九支臘燭,稱為「九品燭」,以敬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