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人樁是將小念頭、尋橋、標指三套拳的攻法手法、步法、腿法融合在壹起的壹種模擬練習,它充分體現了詠春拳的實戰意識與技擊方法。它與壓腰、徒手對練、詠春推手等同屬對抗性訓練手段。
早在兩千年前,中國少林寺的和尚們就已經用這種智能訓練工具來改進他們的武術教育了。據傳說,福建的南少林寺發明了這種人造的陪練夥伴。“有壹個走廊上擺了108個木人樁,它們擺出108種進攻的姿勢,”詠春拳專家成威廉說,“這些和尚常常走出殿來,和這些木人樁壹起練習他們的攻防技術。”
三個世紀前,這座廟宇變為壹片廢墟。在幸存者中有個尼姑叫作能慧。她在這些木人樁的原理上創建了壹種新的訓練裝置。“這個木人樁有三個胳膊、壹條腿,可以實現原先的108個木人樁所演示的108個動作”,成教練說。
過去,木人樁是用壹個大的樹幹做成的,有的木人樁有九英尺高,底部是錐形。“在地上挖個洞,其中3到4英尺要埋在地下,”成威廉說,“當木人樁被攻擊時,他會輕微晃動,訓練者就不致硬碰硬。”
在傳統的少林功夫中,和木人樁硬碰硬是為了訓練人們的力量,以備應戰。盡管壹些武術家今天仍然熱衷於此,但詠春拳卻並不建議這樣作。相反,它用木人樁來訓練人們減弱敵人的進攻力度的能力。這壹點很重要,尤其對於那些必須對付壹個比自己高或壯的人,還有那些想要訓練自己的防禦能力的人。
木人樁和詠春功夫哪個出現在前,這個問題很難解答,需要大量的研究考證。然而,根據武術界的壹些傳聞,我們也許可以假定以下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