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易意思可解釋為楊姓的代稱以及復姓。出自《隋書·楊秀傳》
隋書介紹:
唐太宗皇帝想以史為鑒,以知興替,命賢臣諫官魏征撰寫《隋書》,魏征不負重托,依時完成使命。首先,它有明確的指導思想。
下令修隋史的唐太宗親歷了滅隋的戰爭,在執政之後,他經常談論隋朝滅亡的教訓,明確提出“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的看法。汲取歷史教訓,以史為鑒就成了修隋史的指導思想。
其次,《隋書》弘揚秉筆直書的優良史學傳統,品評人物較少阿附隱諱。主編魏征剛正不阿,他主持編寫的紀傳,較少曲筆,不為尊者諱。如隋文帝之“刻薄”專斷,“不悅詩書”,“暗於大道”,隋煬帝矯情飾貌,“鋤誅骨肉,屠剿忠良”等情況,都照實寫來,了無隱諱。
再次,《隋書》保存了大量政治、經濟以及科技文化資料。其中十誌記載梁、陳、北齊、北周和隋五朝的典章制度,有些部分甚至追溯到漢魏。
關於《隋書》的作者,壹直搞得很亂,《舊唐書》記載“魏徽等撰”。而劉知幾《史通》則說顏師古、孔穎達等和於誌寧、李淳風諸人***同撰成。
還有題為長孫無忌撰述的。這是因為參加《隋書》撰述的人很多,幾乎集中了當時大部分有名之士;開始以魏徵為其主編,後來魏徵死了,又由長孫無忌續為主編,完成未完成的部分。
史學價值:
隋書的修史水平是較高的。保存了南北朝以來大量的典章制度為後人研究隋代以及前幾朝的政治、經濟、文化制度,包括禮儀、音樂、律歷、天文、五行、食貨、刑法、百官、地理、經籍等十誌。
敘述了自漢至隋凡六百年中國書籍之存亡、學術之演變,是對中國古代書籍和學術史的第二次總結,也是對中國學術文化史的壹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