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版年畫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木板年畫是中國的壹種民間藝術,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風格,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2006年5月20日,木版年畫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中國民間,年畫就是年的象征,不貼年畫就不算過年。年畫已不僅是節日的裝飾品,它所具有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使它成為反映中國民間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木版年畫發展到清代中晚期,出現了大大小小幾十個產地,其中著名的有:重慶梁平、天津楊柳青、河北武強、山東濰坊、蘇州桃花塢、河南朱仙鎮、四川綿竹、山西平陽等地。清末民初年間,年畫的使用地區覆蓋了除西藏以外的全國各地,包括臺灣在內。
木版年畫發展歷史
木版年畫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民俗文化藝術形式,有著壹千多年的歷史。年畫中門神的歷史最為悠久,早在漢代就已經出現了“守門將軍”的門神雛形。唐代以來佛經版畫的發展和雕版技術的成熟、宋代市民文化的發展都大大促進了木版年畫的繁榮。
北宋時期出現了專門售賣年畫的“畫市”,當時稱為“畫紙兒”。而汴梁(開封)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加之雕版印刷技術的成熟,刻印年畫取代了手繪門神畫,並且官辦與民辦作坊齊開,多達三百余家。宋金時期,已經出現了“四美圖”這樣的精美絕倫的木刻版畫,它是現存最早的木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