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木雕藝術起源於新石器時期,距今7千多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已出現木雕魚。秦漢兩代木雕工藝趨於成熟,繪畫、雕刻技術精致完美。施彩木雕的出現,標誌著古代木雕工藝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我國的木雕藝術源遠流長,發現的最早的木雕藝術品是在河姆渡出土的木雕魚和遼寧新樂出土的木雕鳥。浙江余姚市河姆渡遺址出土的木雕魚,呈“T”字形,象手杖柄,柄上刻有橫線、斜線和直線。另壹件木雕魚長11厘米、高3.5厘米,很象壹條活潑的遊魚,是壹件純供欣賞的藝術品。當時沒有金屬工具,憑原始的動物骨、齒和硬質的石塊來磨刻,制作的艱難程度可以想象。
商周時代,出現殷代王室的“六工”和周代的“八才”,說明木雕已經被納入國家管理範圍。遺留下來的木雕多為禮器,裝飾方法已有施漆、鑲嵌和雕花等多種。
春秋戰國的木雕工藝分成了建築裝飾木雕、木俑、宗教造像、禮祭等不同的木雕行業。盛行漆繪木雕,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戰國木雕女俑,俑體以長木削成,形體僅具輪廓大形,面貌、服飾皆為彩繪、鬢發整齊,是代表作品。
漢代墓葬出土了很多動物木雕,如牛、羊、馬、狗、豬、雞、鴨等,另外也有車、馬、船、耳環等器物。俑的體態表情生動,有男女侍、人首獸身俑、說唱俑、儀仗俑、武士俑、騎馬俑、生肖俑、動物俑、神獸俑、樂俑等。木材易腐爛,漢代以前的木雕流傳至今非常不容易。
晉代以後出現木偶,蜚聲中外的福建漳州布袋木偶“源於晉、興於宋、盛於明”。隋代至五代時,木雕的佛、菩薩、羅漢等寺院造像最為引人註目。
唐宋以來,越來越多的木雕多用於殿堂樓閣、廟宇民居的建築裝飾。日用品上的雕刻更為豐富多彩。唐代是中國工藝技術大放光彩的時期,木雕工藝也日趨完美 。許多保存至今的木雕佛像,是中國古代藝術品中的傑作,具有造型凝練、刀法熟練流暢、線條清晰明快的工藝特點,成為當今海內外藝術市場上的“寵兒”。明清時代的木雕品題材,多見為生活風俗、神話故事,諸如吉慶有余、王谷豐登、龍鳳呈祥、平安如意、松鶴延年等木雕作品,深受當時社會歡迎。
木雕種類紛繁復雜,歸納起來有四大種類:東陽木雕、東清黃楊木雕、福建龍眼木雕和廣東金漆木雕。這四大流派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形成各自獨特的工藝風格,享譽全國,東陽木雕涎生於宋代的浙江東陽,擅長雕刻,圖案優美、結構精巧。清代乾隆年間,被稱之“雕花之鄉”的東陽 地區,竟有十多名工藝師被召進京城,修繕宮殿;樂清黃楊木雕從清代中期起就成為中國民間木雕工藝品之壹,以雕小型黃楊木陳設品而聞名中外;明初有長樂人孔氏,利用天然疤痕樹根進行雕刻,是福建龍眼木雕特有的傳統工藝,被世人所重視;廣東金漆木雕起源於唐代,它用樟木雕刻,再上漆貼金,金碧輝煌,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