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杵舞”被稱為“杵歌”“杵樂”或“杵音”,是古人用杵臼舂米時留下的勞動娛樂形式。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演變為獨立的藝術表演形式,同時也是臺灣高山族舞蹈中獨具特色的表演性舞蹈形式。它不僅蘊含了這個民族幾千年的文化底蘊,同時也反映出這個民族人們的勞動、生活、風俗和宗教信仰。上世紀三十年代,為躲避戰亂,壹部分高山族人遠洋涉海來到祖國大陸的東南沿海,隨著高山族同胞的遷移,也將高山族的傳統舞蹈文化——“杵舞”帶入福建省。漳州華安居住的高山族同胞們,將自己平日勞作與舞蹈藝術相結合,創造出這獨具民族特色的傳統舞蹈——漳州華安高山族“杵舞”。在漫長的歲月裏,漳州華安高山族“杵舞”在繼承固有的傳統文化基礎上,不斷的吸收當地的文化加以傳承和發展而形成的獨具代表性的民間舞蹈。本文通過多次“田野調查”獲得了豐富的資料,運用文獻分析法、田野調查法、形態分析法、文化闡釋等方法,同時借助民族舞蹈學、舞蹈生態學、歷史學、宗教學、民俗學的研究方法,以漳州華安高山族“杵舞”為研究主體,試圖將“高山族“杵舞”的藝術特征融入其自然、社會的生態環境大背景下展開多維的綜合研究,以找尋其舞蹈形態形成的文化成因以及漳州華安高山族“杵舞”的文化價值與傳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