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樹的資料:
外形特征
幹
松樹成熟後高達45米,胸徑1.5米,樹皮紅褐色,下部灰褐色,裂成不規則的鱗狀塊片。枝平展或斜展,樹冠寬塔形或傘形,枝條每年生長壹輪,但在廣東南部則通常生長兩輪,淡黃褐色,無白粉,稀有白粉,無毛。冬芽卵狀圓柱形或圓柱形,褐色,頂端尖,芽鱗邊緣絲狀,先端尖或成漸尖的長尖頭,微反曲。
葉
松樹鱗葉單生,幼時線形,綠色,隨後逐漸退化成褐色,膜質苞片狀,在其腋部抽出針葉(次生葉)。針葉2針壹束,稀3針壹束,長12~20厘米,細柔,微扭曲,兩面有氣孔線,邊緣有細鋸齒,生於不發育的短枝上,每束針葉的基部為膜質葉鞘所包圍。葉鞘初呈褐色,後漸變成灰黑色,宿存。
花
松樹雌雄同株,球花單性。雄球花單生新枝下部苞腋,多數聚生,雄蕊多數,花藥2,藥室縱裂,花粉具兩個發達的氣囊,氣囊和體接觸面較小,界限明顯,普遍都有顯著的幅緣。雌球花有1~4個生於新枝近頂端,具多數珠鱗和苞鱗,每珠鱗的腹面基部著生兩枚倒生胚珠,當年授粉,第二年便會迅速增大為球果。
果
松樹有些種結實較早,5~6年即可有少量結實,15~20年時顯著增多,有些種結實很晚,如紅松在天然林條件下要到80~140年才開始結實。球果2年成熟,熟時種鱗張開,稀不張開,卵形、長卵形、近圓形或圓柱形,直立或下垂。種鱗木質,宿存,上面露出部分通常肥厚為鱗盾,有明顯橫脊或無橫脊,鱗盾的先端或中央多具瘤狀凸起或微凹的鱗臍,有刺或無刺,發育種鱗具2種。種子上部具上翅,子葉3~18,發芽時出土。
生長習性:
松樹可以生長在各種不同的土壤上。因針葉灰分含量低,能忍耐貧瘠土壤,但以種在疏松肥沃土壤上的生產力高。濕潤地區的松樹大多適宜酸性土壤。而有些松樹,如白皮松和油松,則能適應含鈣量多和pH高的土壤。松樹根系有菌根菌***生。主要為外生菌根的菌絲體形成鞘,包圍著短的側根,有利於根系對水分和養料的吸收。因而誘發菌根發育對有些松樹造林的成敗至關重要。大多數松樹不能生長在鹽漬土上,因而不能靠近海濱生長。但是有些松樹如由日本引種到中國的黑松,具有較強的抗鹽能力。
園林用途:
松樹除經濟用途外,由於其樹姿雄偉、蒼勁,樹體高大、長壽,還具有重要的觀賞價值。它是中國很多風景區的重要景觀成分。如遼寧千山、山東泰山、江西廬山都以松樹景色而馳名。尤其是安徽的黃山,松、雲、石號稱“三絕”,而以松為首。各地不少古松與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有密切聯系。如北京北海團城有壹株800年生的古松,傳說曾被清乾隆封為“遮陰侯”;泰山“五大夫松”傳說是秦始皇登山在此避雨而被封以官爵的。中國人民把松樹作為堅定、貞潔、長壽的象征。松、竹、梅世稱“歲寒三友”,喻不畏逆境、戰勝困難的堅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