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傾心於表達文化的內涵,在《〈在暗夜中迎曦〉自序》中說:“所有的藝術文化都應該和生活結合才有真正的意義——於公,我期待我們的社會能有好的文化藝術環境讓大家沈潛浸潤,進而提高整個社會的品質;於私,我自覺到每個人都應該自我創造壹個更適於生活的文化環境,自小格小局裏走到開朗壯闊的天地。”
林清玄是壹位居士,他的許多散文常以佛家的某壹教義作為依托或從中引申而成,又有著傳統中國文化的儒學色彩。他的散文有鮮明的人間指向。如《迷路的雲》、《白雪少年》、《蝴蝶無須》集中的父愛;《玫瑰海岸》、《鴛鴦香爐》集中持久不渝的戀情,都寫得深刻感人,並以壹種佛學的淡泊與寧靜去化解壹切。林清玄許多散文集都以菩提命名,“菩提”本為梵文,意為徹悟後所得的智慧。作者以此為題,壹是標明此文是黃昏散步有所悟而作,二是因為他在文中所贊頌的菩提樹是壹種凈化了的人性象征。林清玄的散文在佛儒相融中形成了他的創作特色,寧靜致遠以釋解人生層層障礙;借淡泊明凈蕩滌塵世滾滾紅塵。《人骨念珠》面對著110位喇嘛高僧的眉輪骨所串成的念珠,他既詮釋高僧個人修持的極致,又傳遞眾僧德行綿延不絕的意義,再陳述個人的感悟:只要努力修持人人都可以立地成佛,表現隨遇自適,超塵脫俗的氣質,用文學觀照人生,探尋生活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