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修養,是壹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修養的高低,不僅關系到個人的素質,還直接影響著個人的觀念利意識,其中既包括價值觀、人生觀和道德觀;同時還影響著人的身心健康。因此,提高每個人自身的文化修養,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
人類之所以能夠創造出豐富的物質和精神文明,壹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人類能夠不斷地總結自身發展的歷史,從中汲取有益的經驗,接受慘痛的教訓。從而推進人類自身從低級向高級,社會從野蠻向文明的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歷史可以給人以智慧,給人以啟迪。
在文化進程中,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沿著時間的長河,此消彼長,又各具特色。
壹、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特征:平衡和現實主義
中西方民族不同的文化特征,即平衡與現實主義,也反映了民族間觀念、意識的差異。而這兩種基本的文化特征,在具體的文化現象和文學藝術作品中,又有具體的表現形式:即中國傳統文化以穩重、平和、和諧及寫意為特色;西方傳統文化則以個性化鮮明、寫實性強為特點。
1. 中國傳統文化崇尚平衡,以穩重、平和、和諧為特征
追求平衡.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農業生產小形成的—種特定的觀念、農業生產受季節變化和作物生長規律的制約,需要穩定的社會秩序;農業生產隨時面臨自然災害的威脅,需要人們團結合作,建構壹種穩定、和諧的人際關系;農作物生長需要的自然氣候條件,各種氣象因素:光照溫度、防水等,都需要適宜,即“無過不及”。中國的傳統武術太極功,強調剛柔並濟,古人認為天地,陰陽,晝夜,都是相對,要保持他們的平衡。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平衡發展。
孔子對“為人之道”提出“中庸”的思想:“君子中庸,小人反小廟”。明代理學家對“中庸”作了解釋:“中者,不偏不倚,元過不及”。即為人處世個能左、右偏激,需沿著正直的方向發展和前進。這種為人處世正直的認識,也成為中華民族的***識,由此也養成了中華民族堅持原則,是非分明的優秀品德。
中國的傳統飲食則具有“平衡”的特點,而且多為經驗型的。在古代,人們根據自己的親身實踐,將各種食物分為溫、熱、涼、寒,四種“屬性”,又稱“四氣”,且按味道分為辛、酸、甘、苦、鹹等“五味”。中國傳統飲食的“平衡”,就是根據各種食物的“屬性”和“五味”,將不同的食物相搭配,使之實現“四氣”和“五味”的“平衡”。
與之相比較,因為西方生活工作節奏快,方便快潔的就餐方式和缺什麽營養補什麽營養成為主旨,也表現了現實主義在飲食上的差別。
2. 西方傳統文化的特色:現實主義
西方民族受畜牧業生產的影響,而形成了許多特有的觀念其中最突出和重要的是現實主義,即註審現實。
2.1 現實主義在西方社會生活中的反映
現實主義的觀念在西方的社會生活中.是十分明顯的。反映在西方民族審視社會、處理人際關系,以及日常生活等,都是以現實作為基礎。
西方民族在消費理念上的“超前消費”,即先消費,後還貸的作法,就是從現實出發.先考慮眼前的實際需要,滿足人們對現實的需求。至於下壹步的還貸,也是根據現實的需要決定的,所以西方人常出現重復借貸的現象。
現實主義的觀念在西方民族及社會的文明發展史上,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世界近代歷史上的壹系列重大發明,近代自然科學學科體系的建立,基本上是歷史上曾是遊牧民族的後裔的貢獻。
在西方國家的外交政策中,也體現了現實主義的觀念。“圓桌會議”,最早便出現在歐洲的政治舞臺上。在舉行國際會議或國內外政治派別的談判時,用圓桌可以避免座次的尊卑、貴賤.亦無主、次之分,使與會各方感到地位平等。
2.2 現實主義在西方文化藝術中的反映
西方文化來源於古希臘神話,傳統以基督教文化為核心,同樣現實主義的觀念,在西方傳統文化藝術中體現得十分充分。
在西方的文學作品中,真實、直接反映作者所處時代和社會生活的內容很多。如法國作家雨果的《悲慘世界》等,英國作家狄更新的《老古玩店》、《雙城記》等,法國作家大仲馬《基督山伯爵》、《三劍客》等,小仲馬的《茶花女》等諸多的文學作品,還包括丹麥作
家安徒生、德國作家格林創作的童話故事,都以現實為題材,或謳歌贊美.或批判、諷刺。
戲劇作品也是如此。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創作的四大悲劇(《哈姆雷持》、《奧賽羅》、《李爾王》、《麥克佩斯》)、挪威劇作家易蔔生的《玩偶之家》等,都具有現實主義的特點。
西方文學藝術中的現實主義,還表現了作品真實地、直接地抒發感情。人的喜怒哀樂,喜好與厭惡的情感,直接流露於作品中。
二、中西方文化的關系——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
三十年河東的東方文化,東方比西方早進入封建社會,它的文化比西方文化先進,有許多輝煌燦爛的發明與創念,所以河東的東方文化成為世界文化的主流。可是西方後來居上,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最先在西歐出現,並逐漸取代封建主義生產關系的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就是這壹歷史變革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是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文化運動。當時科學、文學和藝術空前繁榮,湧現壹大批時代的巨人.資本主義的文化亦隨之取代封建文化成為時代的主流,即所謂三十年河東的東方文化讓位於四十年河西的文化。這次讓位是人類文化的壹次偉大發展,是人類社會的壹次偉大進步。
資本主義處於上升發展時期,促進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後來,當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即到了資本主義的後期時,資本主義社會各種固有的基本矛盾更趨尖銳了,種種跡象表明,資本主義到了壟斷階段,文化思想出現危機。
李政道博士在“中美文化交流研討會”上,有壹段發言.提到了中美文化傳統的差異問題:“中美文化傳統的區別是明顯的。中國文化傳統要求個人以社會為重,美國正相反。在個人和社會發生矛盾時,往往強調個的自由權力,這有利於激發個人的主動進取精神.整個社會充滿活力。但這種觀念也導致濫用自由。現在美國亂象從生,不能說與此無關。”
追求物質增長和生活享受已是現代人的主要人生目標在—些人那裏甚至是唯壹的目標。在這樣的價值觀念支配下,—切都只是為了功利,為了縱情享樂。“文化危機”,“個人主義”“拜金主義”“虛無主義”在西方國家泛濫。
此種觀念下,自然和科技只不過是達到人們某種功利和享受的環境、資源、工具和手段,可以不顧壹切後果地去利用它、掘取它。甚至於連他人也和物壹樣,只不過是壹種資源或手段,是壹種相互利用的關系而已。於是,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都被嚴重地扭曲了。這才是上述人與自然的對立和人與人關系疏遠(或對立)急劇加深的深層根源之所在。這種短視的做法必將影響今後的發展。而中國的傳統文化講究人與自然,他人的和諧相處,這必然更符合社會歷史的發展。
因此,新情況下,河西文化讓位於比它先進的河東新文化,螺旋式上升,壹次比壹次高級,壹次比壹次進步,反映人類社會及其文化不斷向前發展的規律。
中國古代思想家認為,人類在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時,也有壹個自我認識的問題。特別是當人類征服自然的力量越來越強大的時候,人類更需要對自我有壹個清醒的、正確的認識。人和個人既要能認識自己的大,也要能認識自己的小,要能不以大自居,不以小自卑。然而這並不是壹件容易做到的事。人的自我失落,大都來自與自然和他人的不融洽、不協調,而其根子則還是在於自我本身,即不是由於只見自我之小而妄自菲薄,就是由於只見自我之大而盲目尊大,也就是說,不能恰如其分地認識自我,缺乏自如之明。
儒家的這壹套人格發展形態在世界文明中,有著十分獨特的價值。儒家認為,個人的完成不能離開群體大眾的完成。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壹個個人人格完成的過程,壹方面,個人的精神要通過轉化社會來完成自我,另壹方面要通過身、心、靈、神這四個層面逐漸深化。
中國古代儒家的修身養性理論中的—個重要目標,就是要培養壹種與他人和社會群體和諧、協調的道德品格。儒家提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以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推己及人”的精神,這些是對西方文化思想危機的壹種良藥。
目前世界上壹股學習中國佛教的熱潮正在升起。學禪打坐不僅能治病健身,更重要的是,對於那些信禪學禪的人來說,它能在相當的範圍和程度上調解人們心理上的失衡。禪學從壹個方面揭示了自我的本性,著重揭示了造成人生痛苦、煩惱的主觀自我方面的原因,並且探求丁如何讓自我從怨天尤人、授命於環境的被動中擺脫出來,而通過自我主動的努力去解除種種的痛苦和煩惱,做自我的主人翁等等。
社會主義中國的出現、存在和發展,從文化角度講,它本身說明,東方掘起了壹種社會主義文化,其指導思想是馬列主義和中國革命與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毛澤東思想,聯系實際,壹切從實際出發,密切聯系群眾,以及鄧小平的建國理論,改革開放和可持續發展戰略。這種新文化及其指導思想在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中,就已經顯示了蓬勃的生機、巨大的威力和高度的創造性。在它的推動下,中國***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在壹個有960萬平方公裏土地,有10幾億人口的大國相繼取得了勝利,創造了許多人間奇跡。
東方的思維方式,東方文化的特點是綜合,西方的思維方式,西方文化的特點是分析。從總體上來看。從伽利略以來400年中,西方的自然科學走的是—條分析的道路。
人權觀點上,我國政府人權觀是人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即人在壹個社會環境中生活,就應該獲得生存和發展的權力。中國的人權觀是以社會為前提的,即以***性、整體性原則為前提,從全局和整體的利益出發,去闡明人的權利。
美國等西方國家提出的人權現,則是以西方傳統的自我中心意識為基礎的。它強調的是個人的自由權力。即在社會生活中,個人的意誌是第壹位的,也就是強調和突出個性和個人的需要和欲望,所以西方社會的暴力犯罪、槍擊事件不斷.以及高離婚率、老人及兒童遭遺棄等社會問題十分嚴重,且難以改變和扭轉的。
因此認為,如果我們能夠汲取西方的分析方法,科學精神,豐富我們的文化,建設有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新文明,融合中國五千年文化的儒家,佛家,道家思想,東方文化將成為更先進與西方的文化。
總之,通過比較歷史中西方不同的文化特征,和中西方文化的關系,我將在以後學習和認識東西方文化時將更具有針對性。
海納百川,也是我國的傳統精神之壹,我們應該吸收東西方文化的精髓,拿來西方嚴謹的科學和先進文化,豐富中國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文明,更應該認真學習中國“和而不同”“和諧統壹”的人文思想,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不斷充實自己的精神生活和提高文化修養,建設我們的社會主義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