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橫渠四句

橫渠四句

這是大儒張載的“橫渠四句”。整理摘記時發現此句,熟而能頌,卻不知其出處,甚至這四句是何道理,也不過似是而非,不能深究。

先說作者,張載,字子厚,學者稱之橫渠先生,北宋大儒,理學支脈“關學”創始人。其學術思想大體言之,即要 尊順天意,立天、立地、立人,做到誠意、正心、格物、致知、明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努力達到聖賢境界。 於是此四句可稱為關學主旨。

而此四句是何道理。其實但單從字面即可理解。“為天地立心”,即是使天地生靈皆有仁心;“為生民立命”,即是以教化之道使吾民同胞安身立命;“為往聖繼絕學”,即是闡揚繼承孔孟先儒道統;“為萬世開太平”,即是實現天下大同,全體歸於仁的理想。

但是如果更進壹步思考,這樣的解釋是否適合於今天的知識分子。在壹定程度上是可以的,但是就如同上述的解釋似乎有些太過於空泛,甚至可望不可即。無論讀到哪壹句,都會有壹種振奮,可是仔細回味,也不過只有振奮了。因此,我們不僅需要在這種儒家理想的層次上去品讀這四句,更需要從個人發展與求學問道的角度將此四句更細的闡述開來。

“為天地立心”,天地無心,為天地立心則是以人之仁心濟世。所謂方寸之間,自有天地。因此 為天地所立仁心,細而言之,則是為人處世的初心,是修身治事的原則,全然不過仁之壹字。 但是程明道又說“天地無心,以生物為心”。生物的概念,在古時指的是天地萬物。因此,“為天地立心”又可理解為, 解釋天地萬物的道理和意義,簡而言之是格物致知。 天地之心是萬物生靈,為天地立心的過程,就是重新理解天地萬物,理解自然現象和宇宙意義的過程,是探索世界真理的過程。

“為生民立命”,立命,《孟子·盡心上》中說:“夭壽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所謂夭壽不二,就是壹心壹意,並不在意壽命之長短。因此立命的含義,就是不在意外界的優劣,而求於自身修養的提高。無論何時,都以修身為核心,而不隨環境的改變而受到影響,便是立命。“為生民立命”,我們可以說這是以教化之道讓眾人都知道修身之重。但是這樣做的前提是,自身本就是以修身為重。我們平日裏苛責他人,以為他人不修品德,品行不端,但“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當看到他人身上的問題之時,往往不在意自身擁有同樣的毛病。於是,與其將所有功夫用在挑別人毛病上,還不如自我提升,修煉自己的身心,提升涵養和道德 。“為生民立命”,不過是給出了壹個道德上的最高目標,至於第壹步,應當是自己修身立命開始。

“為往聖繼絕學”,聽起來是任重而道遠,甚至望而生畏。人常想,這件事情本就是那些時代的弄潮兒,歷史的傳承者的責任。但是“為往聖繼絕學”,這六個字,最重要的,是壹個“繼”。何為繼承,是壹定要將之學透,成為大家麽?並非如此。《說文》中,“繼,續也”。《易,象傳》:“謂不絕也”。我不想再說什麽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有多重要,這已經是毋庸置疑的。我想說的是,繼承,並不是壹件很難的事情。如何稱之為不難?因為沒有壹個人能說,自己壹個人就能繼承中國文化的。因此,不要將繼承傳統文化的重任壓在個人身上。就拿我們自己來說,其實也不能用繼承來形容。我們能做的就只有兩件事,學習和傳播。 我們學習先賢的智慧,然後總結為自己的知識,將之傳播出去,使精髓不斷,智慧不絕。這便是繼承。

“為天下開太平”,屬於理想的境界。這種崇高的理想,有時候不免讓人覺得太過不切實際。但是既然是理想,本就是不能實現的才能稱之為理想。我們向往壹種理想的生活,理想的社會,理想的人生,其實客觀來說都是奢望,都是不能達到的,但是有了理想,便有了方向,大家壹起向壹個方向走,同時用這樣的目標不斷批判,矯正眼前不合理的地方。 盡管不知道這條路有沒有盡頭,可方向有了,也在前進,這也便足夠了。

我曾將這四句作為壹生的座右銘,後來也便不再流於形式了。其實這四句有些長,也有些深奧,擅自總結成六個字來執行: 修德,求知,濟世 。僅此而已。

  • 上一篇:桂林特色美食排名桂林特色美食有哪些
  • 下一篇:武醫李文臣收費2000多有用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