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正確認識傳統文化的消逝與科技的進步 話題作文 議論文 有素材也可以

正確認識傳統文化的消逝與科技的進步 話題作文 議論文 有素材也可以

中國在逐漸強大,打開大門引進了許多新鮮的事物。中國已經跟隨著世界的潮流,走在了風頭浪尖。的確,我們跟上了別人的步伐,而我們民族的根呢?似乎又失去了……

中國古代有無數的傳世名作。諸子百家,競相爭鳴;唐詩宋詞,流芳千古;四大名著,熠熠生輝……這些都是我們引以為豪的民族文化。可如今呢?“美女作家”“少年作家”層出不窮,壹篇篇穿著華麗外衣的文字活躍在文壇。而壹些作家,辛辛苦苦創作了半生也還是壹無所成。於是,為了新作,也難免“為賦新詞強說愁”了。

讓我們想想魯迅,在那個風雨如晦的年代,他用自己的眼睛發現著,用自己的筆桿吶喊著。他仿徨過,不是為自己“破帽遮顏過鬧市”的落魄,而是為國民都如“阿Q”式的愚弱。他不追隨社會中的烏煙瘴氣、不正之風,而是挺起了脊梁,繼續做壹名“戰士”。這才是我們民族的根,不是今日我們所謂的快餐文學、華麗文字,而是真正剖析社會、反應時代的文字。

在我們國內,曾經壹度掀起了韓流、日流。然而正當我們為外國文化而癡迷時,自己的文化根基卻動搖了。當聽到韓國將端午節註冊為自己的節日時,我們才如夢初醒:端午節是我們的節日。可我們憑什麽這麽說?端午節、粽子只成為禮盒中無人問津的東西;登高、龍舟更是難得壹見;至於能不能想起汨羅江中的屈原就更加無從知曉了。

為什麽我們總是在別人行動之後才意識到自己的民族文化?為什麽我們不能在平時多關註壹點自己的文化?

壹位匈牙利詩人說:“我們走得太遠,卻忘記為什麽而出發。”我們或許正是如此。走向了世界,卻忘記了自己的民族根基。我們發展了,進步了,可我們決不能丟掉自己的根,忘記自己的文化。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們無論走多遠,發展有多好,至少應該銘記自己民族的文化與精神。正如高飛的風箏壹般,即使它飛得再高再遠,即使風再大,只要有那壹根繩子拉著,它就不會隨著風四處飄蕩,它就不會在無依無靠中迷失方向。

不要等到風箏線斷了,不要等到我們的根被自己親手掘起時才如夢初醒。讓我們放慢那盲目追隨的腳步,回過頭來,穩重地、虔誠地呵護自己的文化,把根留住!

  • 上一篇:如何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
  • 下一篇:如何認識和全面分析面料– 中國制造網商業資訊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