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武術講究的是什麽

武術講究的是什麽

我想我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但願妳能對武術有所了解。

武術在中華大地上綿延數千年,由於植根於中華傳統文化的沃土,在當今世界眾多的體育項目中,武術是個最富哲理的運動,有其五彩繽紛的文化內涵。從武術運動的發展過程和文化形態的形式來看,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壹、中國古典哲學是武術的思想淵源 中國古典哲學的範疇很大,包羅了許多傳統思想及學說流派,影響較大者有道家哲學、周易學說、五行學說、太極哲理以及孫子哲學等幾個方面。我們將從古典哲學的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三個方面來探討武術的思想淵源。

古典哲學的本體論 我國古典哲學的本體論是樸素的唯物主義,它認為“道”是世界的本源,“氣”是“道”的體現,並以“氣”的聚散來解釋生命的形成,氣聚則生,氣散則死。在古代武術理論中,“氣”被視為武術的原力與本根,是武術生命的精微所在。武術的種種外在形態,如武術功能、神韻、絕技等,均為“氣”的演化與體現。由於生命的盛衰變化都是“氣”作用的結果,人體“氣”的質量好壞決定著生命狀態的優劣,因而“氣”也被視為武術養生的理論基點。

在我國古代哲學中,天人合壹的觀點也是本體論的範疇。所謂“天人合壹”,既是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以及自我身心內外的和諧統壹。武術是人體的運動,要達到武術的目的,練武實踐必須順應自然,效仿自然,遵循自然規律,利用自然規律達到與宇宙自然的統壹與和諧,以尋求發展。

武術的認識論基礎 “知行合壹”是武術的認識論基礎,是武術發展的重要機制。所謂“知行合壹”就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對事物的認識首先是切身體悟,進而指導實踐,認知與實踐是統壹的,壹致的。這壹理論在武術中的表述經常是“學以致用”、“直覺體悟”。中國武術是在壹定的社會需要下而產生的,學以致用正是演練武術的宗旨。而武術的意境、神韻等又很難用言語表達,這就要求學者用直覺去領悟體驗、進而把握。這也是我們民族傳統思維的特點。

武術戰略思想的基本原則 “反者道之動”的方法論構成了武術戰略思想的基本原則。其意思是說,對立的事物向其反面轉化是運動的規律。也就是說,剛能克柔,柔也能克剛,強能勝弱,弱也能勝強。因而,中國武術便要求技擊必須符合剛柔相濟、陰陽和諧等原則。

中國古典哲學對武術的影響是深遠的,其他如基於周易哲學的武術陰陽觀,以陰陽八卦化生觀念為理論基礎的八卦掌,以五行學說為理論思想原則的形意拳,以太極哲理為精髓的太極拳,以及以孫子哲學為指導思想的武術技擊戰術觀等,都有力地證明了中國古典哲學是武術的思想淵源。

二、濃郁的武德觀念是武術文化的重要內涵 所謂武德,即武術道德,是從事武術活動的人在社會活動中所應遵循的道德規範和所應有的道德品質。

武德的理論很豐富,它所包含的內容是多方面、多層次的,其萌芽、形成和發展是壹個歷史過程。歷史上最早的、帶有條款性的武德記載見於《左傳·宣公十二年》,“武有七德”,即“禁暴、戢兵、保大、功定、安民、和眾、豐財”。這是對諸侯用兵道德的要求。在武德理論形成與發展過程中,壹直居於封建社會正統地位的儒家仁學逐漸形成了傳統武德的主要內容。孔孟仁學的基本思想是以仁慈、忠厚、善良和愛心來待人接物,處理壹切人際關系。武德的仁學中心首先表現在練武與修身的統壹,習武既是人生品德修養的重要途徑和方法,要求習武者要有高尚的品德與宏大的胸懷和氣魄。其次,武德的仁學中心還體現在武技的運用上。武術的本質是技擊,技擊必然內含著殘酷與暴力。然而武術的仁德精神卻要求以制取對方為主,盡量避免殺人取命。以武會友,更是講究點到為止,以“禮”來規範行為。武術的抱拳禮就是中國傳統的壹種武術禮節,當代武術本著為和平與友誼服務的宗旨,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右手握拳,寓意尚武;左手掩拳,寓意崇德,以武會友;左掌四指並攏,寓意四海武林團結奮進;屈左手拇指,寓意虛心求教,永不自大;兩臂屈圓,寓意天下武林是壹家。

這是武術的內涵,武術雖然也講究實戰,但是妳更要了解我們中國武術的更深刻含義。

  • 上一篇:桔梗的弓箭怎麽做
  • 下一篇:如何裝修單身公寓?單身公寓裝修要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