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民俗學科的經典著作有哪些

民俗學科的經典著作有哪些

民俗風情網站

/whsx/whsx.htm

中國民俗書籍介紹

中國民俗書籍

壹、秦漢風俗學史概況

司馬遷:《史記》。

首部文獻風俗專著,東漢應劭的《風俗通義》,原書30卷,現存10卷。

王充:《論衡》。

西漢汜勝之:《汜勝之書》。

東漢崔寔撰:《四民月令》。

《西京雜記》,無撰者名。

二、隋唐風俗學史概況

《酉陽雜俎》,唐段成式撰。

《朝野僉載》,唐張鷟的隨筆。

《大唐新語》,唐劉肅著。

《教坊記》,唐崔令欽撰,是壹部記載盛唐伎藝,兼及音樂、舞蹈、戲劇的專門著作。

《茶經》,唐陸羽著。

《開元天寶遺事》、《杜陽雜編》、《獨異誌》、《宣室誌》、《嶺南異錄》、《北戶錄》等對唐代社會風俗文化均有所記載。

魏晉南北朝風俗學史概況

南朝梁人宗懍:《荊楚歲時記》。

周處:《風土記》。

顏推之:《顏氏家訓》。

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

晉人幹寶:《搜神記》。

賈思勰:《齊民要術》。

晉陳壽撰:《三國誌》。

三、五代宋元風俗學史概況

1.文人筆記

《東京夢華錄》,宋孟元老著。

《夢梁錄》,南宋吳自牧撰。

《武林舊事》,南宋周密撰。

《齊東野語》,南宋周密撰。

2. 考索性風俗研究著作

《歲時廣記》,南宋陳元靚編。

《雲麓漫鈔》,南宋趙彥衛著。

《容齋隨筆》,南宋洪邁著。

3. 小說、史書、地方誌對風俗有所采用

《太平廣記》、《太廣平寰宇記》、《元豐九域誌》、《四明圖經》、《臨安誌》。

四、明代風俗學史概況

1. 郡邑的方誌

《天下郡縣誌書》(明成祖永樂十六年[1418年]詔修)

《寰宇通誌》(陳循等主修,景泰七年[1456])

《 大明壹統誌》(李賢等主修,天順五年[1461年])

2. 布政使司的“通誌”

3. 文人筆記

沈榜:《宛署雜記》,萬歷二十壹年(1593年)初刻,全書20卷。記載明代北京宛平屬區各方面的情況,經濟、政治制度、風俗掌故。

劉侗:《帝京景物略》,該書對風俗,以歲時為主,且較為詳細,並有所考索。

張岱:《陶庵夢憶》,對明代江南地區的風俗民情有所記載,為研究明代江南地區士大夫階層生活風俗的重要資料。

陸容:《菽園雜記》,以明代朝野掌故為主,同時記載手工業與社會風俗。

姚旅:《露書》。

史玄:《舊京遺事》。

文震亨:《長物誌》。

楊慎:《丹鉛總錄》。

蔣壹葵:《長安客話》。

田汝成《西湖遊覽誌》。

屈大均:《廣東新語》。

4. 考索性風俗研究書籍

沈德符撰《萬歷野獲編》20卷及《續編》12卷。

王圻編次《三才圖會》106卷。形象直觀的習俗活動畫面,具有較高的風俗史學價值。

五、清代前期風俗學史概況

1.在清初就有以記錄和研究北京歷代風俗的著作問世。

朱彜尊等編撰的《日下舊聞》。

於敏中等編撰的《日下舊聞考》。

翟灝的《通俗編》

潘榮陛的《帝京歲時紀勝》。

2.地方風俗的書籍:

李光庭的《鄉言解頤》5卷。

李調元的《粵東筆記》。

顧祿的《清嘉錄》。

李鬥的《揚州畫舫錄》。

3.各地方誌對風俗的采錄。

六、清代後期風俗學史概況

黃遵憲(1848—1905)所撰的《日本國誌》。

第壹部風俗史的出現,張采亮著《中國風俗史》(宣統二年九月既望萍鄉張采亮識於皖江之寄傲軒),對風俗形成、特征、采集方法做了介紹。

方誌載俗的勃興。

近人徐珂編撰《清稗類鈔》,全書92類,1.3萬余條,300萬字。趣而可貴,是研究清代後期社會風俗文化的重要文獻。

七、民國時期風俗學史概況

1. 民俗學運動的風俗研究

1918年初,北京大學的歌謠征集活動揭開了我國民俗學研究的序幕。1921年上海商務印務館出版的《婦女雜誌》月刊自第七卷1月號起開辟了“民間文學”和“風俗調查”兩個專欄。

《歌謠周刊》發表了大量的風俗研究文章,如溫壽鏈的《福建龍巖縣的風俗調查》、顧頡剛的《兩個出殯的孝子賬》、鄭孝觀的《江南風俗壹零》等。同時,《歌謠周刊》開辟了具有民俗意義的專號,對婚俗、喪俗、歲時節日、信仰等進行研究。

繼歌謠研究會之後,北京大學又成立了風俗調查會。調查會制定通過的“風俗調查表”,是我國第壹份比較正規和全面的風俗調查提綱。這個調查表,將風俗範圍分割為環境、思想和習慣三大塊,***54個方面,概括較全,反映了當時風俗調查會和歌謠研究會壹些學者對風俗的理解和認識水平。

1925年4月30日至5月2日,顧頡剛、孫伏園、容庚、容肇祖、白滌洲等進行了壹次妙峰山廟會調查。《京報副刊》於1925年5月至8月間出了6個“妙峰山進香專號”,發表了18篇文章,這壹經典性的專項調查成果,為以後民俗學者“田野作業”起到了示範作用。

風俗調查會還編輯了《妙峰山》、《東嶽廟》、《北京市招》等3種風俗書籍。

1926年到1927年間,北大壹些教授紛紛南下,不少學者在廣州中山大學任教,重新將《歌謠周刊》的旗幟聳立起來。

1927年11月,中山大學成立了我國第壹個正式以“民俗學”命名的組織——廣東中山大學民俗學會,創辦了《民俗》周刊。《民俗》周刊***出123期。其中“檳榔專號”、“清明專號”、“中秋節專號”、“舊歷年專號”、“神的專號”(4次)、“妙香山進香專號”、“疍戶專號”等,均以風俗為研究對象。

何思敬《民俗學的問題》、楊成誌《民俗學問題格》、鐘敬文《數年來民俗學工作的小結賬》、陳錫襄《風俗學試探》等都是對風俗研究極有價值的重要文章,基本上代表了20年代末30年初發民俗研最高水平。

《民俗》周刊停刊三年後,1936年9月復刊為《民俗》季刊,***出8期。其中重要文章有王興瑞和岑家梧的《瓊崖島民俗誌》、劉偉民的《東莞婚俗的敘述與研究》、江應梁的《昆明民俗誌導論》、鄭師許的《方誌在民俗學上之地位》等。

中山大學民俗學會還出版了民俗學叢書37種,其中有關風俗研究的有顧頡剛、劉萬章的《蘇粵的婚喪》、周振鶴的《蘇州風俗》、顧頡剛的《妙峰山》、奉寬的《妙峰山瑣記》、魏應麒的《福建三神考》等。

1930年前後,鐘敬文、錢南揚、婁子匡等在杭州發起,成立了中國民俗學會,編輯出版《民俗周刊》以及《民俗學集鐫》兩輯,發表了《紫姑的姓名》(婁子匡)、《叢祭祀說起》(錢南揚)、《南陽婚俗》(蔡壹木)、《“迎紫姑”之史的考察》(黃石)、《金華鬥牛的風俗》(鐘敬文)、《周漢風俗和傳說瑣拾》(顧頡剛)、《簽試小考》(錢南揚)、等風俗研究方面的文章。同時還利用《民眾教育季刊》,出版了“ 民間風俗文化專號”。

民國時期的民俗學活動,“以北大為開端,以中大為發展,北大始其源,中大暢其流,再加30年代各地的活動,形成了壹個比較繁盛的時期”。在這場民俗學活動中,風俗學始終被置於重要的地位,體現出民國時期學者對社會風俗文化的重視和尊重。

2. 風俗學研究著作的大量湧現

在民國民俗學發端和發展過程中,湧現出壹大批傑出的民俗學學者,他們原本從事其他學科,諸如社會學、考古學、心理學、語言學、文學、歷史學、哲學等的研究,現在卻不約而同地聚集在壹起,投身於民俗學領域。開始對漢族風俗進行較為科學系統的探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其標誌就是有壹大批水準極高的風俗學著述問世。

尚秉和的《歷代社會風俗事物考》(商務印書館1938年4月版),是第壹部對我國歷代社會風俗事象進行系統考證的專著。

楊蔭深著的《衣冠服飾》(世界書局1946年版)

李幹忱《破除迷信全書》(1924年)、

瞿兌之《漢代風俗制度史前編》(1928年)、

嵇宇經《民間遊戲》(1928年)、

賈逸君《中華婦女纏足考》(1929年)、

楊樹達《漢代婚喪禮俗考》(1933年)、

江紹原《中國古代旅行之研究》(1935年)、

陶希聖《婚姻與家族》(1935年)、

吳守雄《婚喪喜慶禮節文件大全》(1935年)、

高達觀《中國家族社會之演變》(1946年)、

衛聚賢《歲時令節》(1946年)、

鄧子琴《中國禮俗學綱要》(1947年)、

許地山《扶箕迷信底研究》(1947年)等都是優秀的風俗學專門著作。可以說,民國時期的風俗學專著較之以往任何壹個時代都要多樣、深刻,有些甚至至今仍無法超越,確實是現代意義上的風俗學著作。

3. 系統性風俗誌書和資料匯編的出現

胡樸安編的《中華全國風俗誌》(上海廣益書局1923版)、

李家瑞編的《北平風俗類征》(商務印書館1937版)

瞿宣穎輯的《中國社會史料叢鈔(甲集)》(商務印書館1937版)。

4. 傳統筆記對風俗的記述

《京津風土叢書》(1938年9月北京雙肇樓校印),***收書17種:其中包括民國時期的風俗筆記著述,記錄飲食風俗的《燕京負販瑣記》(燕歸來簃主人)、《琉璃廠肆後記》(繆荃蓀)、《大興歲時誌稿》(張茂節、李開泰)、《宛平歲時誌稿》(王養濂、李開泰)、《春明歲時瑣記》(讓廉)、《燕京貨聲》(閑園鞠農)、地誌之書《天津揚柳青小誌》(張江載)等。

附:徐傑舜、周耀明著《漢族風俗文化史綱》徐傑舜、周耀明著《漢族風俗文化史綱》,廣西人民出版社,460千字,2001年10月第1版,2004年1月第2版第2次印刷,定價:30.00元。)

  • 上一篇:武當道教功夫學院的簡單介紹
  • 下一篇:水塔供水和無塔供水原理及其做法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