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民法典基本原則有什麽?
1、平等原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壹律平等。
2、自願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3、公平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4、誠信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
5、守法與公序良俗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6、綠色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二、民法典的特點有什麽?
(1)它是壹部典型的早期的民法典。民法典明確表述了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的民法原則,闡明了私有財產無限制、契約自由和過失責任三大民法原則的含義,這是與自由競爭經濟條件相適應的。
(2)反映出改革原則和傳統之間的妥協、折衷。民法典保持了改革的精神,特別是在保證經濟關系發展所必要的問題上。
(3)註重實際運用。法典沒有總則和過多的抽象概念,實際規範簡潔明確;很少有彈性概念,司法機關執行法典時裁量余地不大;法典具體編排不強調科學性和嚴密性,而是從使用方便出發。
(4)語言通俗易懂,形成了言簡意賅的法律文風。
三、民法典的五大基本特征
1、民法與憲法的關系,制定民法典必須旗幟鮮明地“根據憲法”,體現憲法精神。
2、民法學基本範疇與法學基本範疇的關系,特別是在法律主體、法律行為、法律關系、法律權利、法律義務、法律責任等法學體系和法律體系的核心概念上應當科學、精準,具有內在的壹致性和外在的統壹性,避免同壹概念在民法與法理學和其他部門法學之間互相沖突。
3、民法思維與法治思維的關系,要將民法思維嵌入法治思維之內,把制定民法典作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治理模式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制度依托,作為實現保障人權、維護公平、促進和諧、推進發展、引領風尚等法治核心價值的內在要求。
4、民法典與民訴法的關系,制定民法典應盡量避免民事實體法與民事程序法的重復,為《民事訴訟法》實現其程序價值留有足夠的空間。
5、民法與社會生活的關系,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法來源於社會生活,回應社會生活需要,並引領社會生活方向。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和國民法典》
第壹千二百六十條 本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和國繼承法》、《中華人民***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和國收養法》、《中華人民***和國擔保法》、《中華人民***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和國侵權責任法》、《中華人民***和國民法總則》同時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