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美術傳統
民間美術傳統,民間美術大家應該都有了解過不少,民間美術所包含的內容也是有很多種的,民間美術的傳承延續是民間自發的,沒有自上而下的約束,以下了解民間美術傳統。
民間美術傳統1民間美術的傳統和發展
民間美術是相對於宮廷美術、文人美術等美術形式而存在的,具有原發性的,直接來源於人民大眾的美術形式。千百年來形成的將藝術強分尊卑,將民間美術視為粗俗簡陋東西的觀念使民間藝術的活力受到損害,許多優秀的民族美術成果不能保留下來,特別是工業革命之後,民間美術被視為落後的手工業而遭到拋棄。
民間美術作為中國民俗文化的組成部分,其藝術價值遠遠超越了民間美術本身,具有極為豐富的哲學、美學、考古學、歷史學、社會學和人類文化學內涵,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凝集和結晶。
壹、民間美術的起源
民間美術與原始社會的美術是壹脈承傳的,它們在發生、發展和藝術的範圍、特點、規律等方面,都具有某種相似性。民間美術與原始美術壹樣具有藝術實用與審美***存的性質。不少民間美術還殘留著原始藝術的痕跡,在今天所能看到的民間剪紙和刺繡中就保留著很多原始陶器上的,帶有巫術色彩的圖騰符號。
民間美術起源於古代先民的勞動與生活實踐,原始人在制造勞動工具的過程中,發現鋒利、勻稱、光潔的工具用起來特別的方便順手,這種對實用性的追求逐漸演變成對視覺愉悅感的追求,古代先民在實用的造物活動的基礎之上逐漸發展了審美,使之既能滿足實用的物質需要,又能滿足審美的精神需求。
比如說,新石器時代的遠古人類發明了鉆孔技術,他們用貝殼和獸骨制作的項鏈是裝飾自己,吸引異性的最好工具,再比如說仰韶文化所遺存的帶有各種紋飾圖案的彩陶不但具有巫祭的色彩,更追求視覺上的對稱感與韻律感。石器、項鏈、陶器這些藝術作品都是民間美術的最初形態,它以其稚拙、儉樸的形式為後來各類美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與社會分工的細化,民間美術的分類增多,做工也愈加細致多樣了。從殷商到近代,民間美術都出現了興旺的發展狀態,並以其強大的生命力滲透到人們的衣食住行之中。
竹編、草編、蠟染、泥塑、剪紙、年畫、藍印花布、繡帳簾、兜肚,挑花頭巾、皮影等等民間美術作品都是基於實用目的而創作的,但同時卻融實用性與審美性於壹體。民間美術作為我國古代壹種主要的藝術形態,在幾千年的古代文明歷史中顯示出了強大的藝術力量。
二、傳統民間美術的傳承方式
1、言傳身教。
民間美術是壹種帶有原發性的美術形式,它在傳承的過程中與人們的日常生活休戚相關,自誕生之日起就融合在人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言傳身教”是中國民眾做人和育人的宗旨和手段,民間美術同其它民間文化壹樣壹樣也沒有脫離這壹傳統。“言傳身教”在民間所承擔的技藝傳播作用,體現在以家庭為中心的技藝傳承環境中,是師徒、父子關系直接傳授的方式。
從事民間美術創作的大多是沒有受過正規文化教育的農民,其創作經驗不可能通過文字進行傳播,技藝的交流只能通過“口頭”這壹最為直接儉樸的方式將其技術經驗傳播給下壹代。
口頭語言不需雕飾,自然隨性,因此能更生動直觀的交流技藝。在這言傳的過程中民間藝人們創作了壹些便於記憶的口訣,可以讓被傳播者比較方便記憶起創作的規律,是對民間美術技藝規律的高度概括,如惠山泥人的.創作口訣,關於泥人造型要“先開相、後裝花,描金帶彩在後頭”;用筆要領“直線要直、曲線要曲”施彩講究“紅要紅得鮮,綠要綠得嬌,白要自得凈。”
民間皮影口訣:“若要娃娃惡,鼻子挨眼窩”、“文人壹根釘武人壹張弓”等等。在民間的師徒傳承中“身教“的情況可能比“言傳”多的多。在很多民藝傳播者自身文化和能力的限制他們或不能準確的表達出其技術精要的情況下,以實際操作來教育徒弟,徒弟觀察師傅技藝的“身教”就成為民間美術主要的傳播方式之壹。
2、文字、圖譜記載。
殷商之後,文字的出現為民間美術的傳播奠定了深厚的媒介基礎,民間美術也出現了借助文字傳播的方式,大大擴展了其傳播的範圍。出現了壹些記載民間手工藝的理論專著和民間創作者所作的藝譜,前者帶有官方修飾的痕跡,如先秦時期的《考工記》、唐代《工藝之法》、明代《天工開物》等等。
而藝譜以物相傳的民間美術,主要是通過譜子的形式傳播的,如畫譜、剪花樣譜、影戲譜、年畫版樣等等,這些民間藝術形式都有程式化的範本有的是集體的創作總結,有的是名藝人親手繪制的,有的則是借鑒其它藝術形式而從程式化的模式中套用而來的。②童雖其來源不壹,但都是經過不知多少代人的日積月累而逐漸積澱、完善和再創作而形成的摹本,這種傳播形式有利於普及和傳播。有利於民間藝人的交流。
3、民藝品傳播。
民藝品傳播和圖譜傳播壹樣屬於以“物”為媒介進行的傳播。但是它並不是在創作者內部的傳播,而是通過這些藝術品的購買者而將民間美術的技藝帶到四面八方。這種參與商品交換,又不局限於行業內部的傳播方式,使民間美術的傳播方式更加廣泛,其社會功能也隨之增強了。
三、民間美術發展的方向
各民族的藝術都屬於世界藝術榷體中的壹部分。只有保持了本民族的獨特藝術特色,才能在世界藝術史上占有重要的歷史地位。民間美術作為具有原發性與地域性的美術形態,是我國本民族藝術的最佳代言人。民間美術在當代社會的發展成為我國藝術界與文化界所要面臨的首要問題。
在工業社會與市場經濟發展的今天,傳統手工藝與工業社會的對立,已經成為壹個不爭的事實。我們既不能放棄民間藝術形式,也不能違背社會規律,試圖以民間美術來代替大工業時代的產品。要使作品更具民族特色和時代精神,非常重要的壹點是必須站在現代文化的角度對傳統作更深入的研究,尋找工業文明與民間美術之間的互補點。
工業文明帶來了商品的大量生產與簡單復制,而這種簡單枯燥的文化形態已經不能滿足人們日益豐富的精神文化需求,工業文明所帶來的不應該只是壹種帶有實用主義色彩的產品形式,它同時應該代表壹種帶有審美色彩的人文精神。民間美術以其豐富的審美形態與人文精神,而成為工業文明的有效補充,工業文明以其時代感與社會性而引導著民間美術的發展。兩者的互補使人類文化最終向著壹個更加健全、完美的方向延續。
民間美術傳統2守護民間美術 傳承文化根脈
威風凜凜的.龍頭蜈蚣風箏、憨態可掬的彩塑娃娃、精致絕倫的剪紙窗花……為期壹個月的“國風有形——中國美術館虎年迎春民間美術精品展”近日落下帷幕。這次展覽展出的年畫、剪紙、皮影、彩塑、風箏等民間美術作品,展現了中華大地上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文化與風俗。
民間美術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創造的藝術形式,體現了勞動人民最樸素的精神訴求與審美表達。民間美術亮麗的色彩、樸野的形式、精巧的制作,敘說著多彩的中國故事,形成了中華民族本源文化的基本內容,承載著中華兒女***同的精神記憶。
然而,翻開藝術史我們可以看到,人們記住的多是帝王將相和士大夫藝術家,那些創作了豐富多彩美術作品的民間美術家,往往連姓名都很難留下,只能以“百工”“工匠”這些集體身份,棲身在歷史的角落裏。
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需要民間美術家的參與,鄉村振興、鄉村美育等離不開民間美術的賦能。在新的時代環境下,我們不僅要重新發現民間美術的價值,更要思考如何激發民間美術的活力。
重新發現民間美術的價值
民間美術是在漫長的民間生產生活中孕育生成的藝術形式,在幾千年的農耕歲月中,它是老百姓生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既具有實用價值,又具有審美和教化功能。譬如,壹個刺繡荷包不僅造型美觀,還有良好的收納功能;壹條雕花木凳,既是壹件精美的藝術品,又具備極佳的使用價值。而這些物品上的圖案造型,多取材於民間傳說、歷史典故、傳統小說、地方戲曲等,傳遞著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悌、忍的價值觀念。
時至今日,剪紙、農民畫、刺繡、編織、印染、風箏等民間美術形式依然流行,裝飾、美化、豐富著人們的生活,寄托著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歷史上,民間美術的創作者都是普通勞動者(很多是土生土長的農民),他們生活簡單、思想單純、創作過程呈偶發性,將眼中所見、心中所想直接表達出來。
由於受外來文化影響相對較小,民間美術壹直以壹種原生狀態恣意生長。傳承至今的它,可以說是民間文化的活化石,是研究民間文化心理、傳統民俗習慣的重要“窗口”。今天,我們欣賞那些“土味”十足的民間美術造型,其實是跟先民“對話”。近年來,隨著傳統文化熱的興起,不少專家學者將研究目光投向民間美術,甚至有人專門出資大量搜集整理民間美術作品。
現代社會,民間美術的價值不僅在於為我們搭建與先民“對話”的橋梁,還在於為現代設計提供素材和靈感。民間美術與現代藝術設計看似相差甚遠,其實卻有***通之處。民間美術的傳承壹直通過“手把手”的形式進行,幾乎每壹件作品都是純手工創作,融入了作者對世界、對生活的感悟和理解,這份純粹無華的真情實感正是現代藝術設計所追求的。
目前,在產品造型設計、環境藝術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等多個領域,民間美術都得到了廣泛應用。比如,中國聯通的logo“中國結”,設計靈感就來自我國傳統工藝美術形式盤長結。
正視民間藝人的生存困境
從古至今,專業藝術機構的藝術家大都由國家供養,而民間美術從業者卻只能自己“刨食”。現代大工業生產出現之前,從事民間美術工作的人憑自己的手藝,能夠掙得壹份養家糊口的收入。當機器解放了人類的雙手,這些人卻被逼到了歷史的墻角,陷入生存困境。
以皮影為例,手工制作壹個50厘米高的皮影人物,通常要經過選皮、制皮、畫稿、過稿、鏤刻、敷彩、發汗燙平、綴結合成等八道工序,僅鏤刻人物造型就需要3000多刀,完成所有工序要壹個星期左右。可使用機器,只需輸入程序,啟動開關,僅30分鐘就能鏤刻壹個皮影人,就算加上上色、綴結,完成全部工序也就需要三四個小時,並且機器制作的皮影人線條流暢,沒有刀誤,生產成本僅是手工制作的幾十分之壹。
因此,不管手藝多麽精湛,皮影藝人都很難靠制作售賣皮影作品在現代社會解決生存問題。與皮影藝人面臨相似處境的還有剪紙、刺繡、泥塑等許多民間美術從業者。
生存永遠是第壹位的。當從事民間美術工作無法養活自己時,老藝人便會轉行,年輕人更不願進來。由於缺乏新鮮血液的註入,大量老藝人離世後,民間美術就會陷入“人亡藝絕”的困境。
當然,目前仍然有壹些民間美術愛好者在進行相關創作。可這些人僅僅把民間美術當作興趣愛好,而前輩老藝人卻把民間美術當作自己壹生的事業。壹個是興趣,壹個是事業,定位不同,付出肯定不壹樣。所以,我們看到很多民間美術愛好者的作品多是在重復前人,未能創造出與新的時代環境和現代人的生活相適應的新的藝術語言。所有這些,導致民間美術陷入發展困境。
激發民間美術的內生動力
任何藝術形式都來源於生活,都是為了滿足人的需求。因此,搶救乃至發展民間美術,最重要的是找到民間美術與現代人生產生活的結合點,探索以何種方式滿足現代人的需求,如此才能激發民間美術的內生動力。
如前所述,民間美術對於現代設計具有借鑒價值。若能將民間美術的藝術精華有效融入現代設計,那將為其找到壹條重生之路。民間美術種類極多,有繪畫、剪紙、雕塑、紙紮、編織、刺繡染織、服飾裁剪等,每大類又包括多個小類。隨著現代設計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設計師、藝術家將民間美術與現代設計成功嫁接。
比如,有的地方大膽創新農民畫的視覺語言,並運用現代設計手法將其藝術精髓融入當地特產包裝,二者的“邂逅”產生了新奇有趣的火花,由此推動了農民畫的傳承與創新。再比如,有設計師將傳統紮染與現代審美相結合,設計出充滿藝術氣息的家居用品,不僅摘得國內外大獎,還將產品賣到了國外,千年紮染因此舊貌換新顏。
總之,通過現代設計手段,深挖民間美術的藝術潛力和商業價值,拓寬民間美術的應用領域,打造民間美術的藝術品牌,是激活民間美術活力的最好方式。
從實踐中看,制約民間美術在現代社會應用的壹大瓶頸是,懂民間美術的不懂現代設計,懂現代設計的往往又不懂民間美術,缺乏將二者成功打通的“通才”。因此,筆者建議大專院校的藝術設計專業,壹方面要開設民間美術課程,另壹方面要鼓勵大學生深入民間,多向民間老藝人請教學習。
雖然民間美術作品的實用價值在現代社會有所減弱,但它仍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換句話說,現代社會,人們學習制作風箏並非為了賣風箏掙錢,學習裁剪衣服也不壹定要當裁縫,但通過接觸學習這些民間美術,可以了解傳統文化,陶冶個人情操,提升審美水平。從這個意義上看,民間美術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筆者建議大中小學將民間美術列入美育課程,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選聘民間藝人兼任美育老師。此外,文化館、博物館、少年宮甚至私營教育機構,可以開設壹定數量的民間美術課程,尤其是陶藝、剪紙這類需要動手的課程,讓孩子們通過學習民間美術,壹方面提升美育水平,另壹方面也提高動手能力。
民間美術傳統3民間美術的含義是什麽?民間美術有哪些民俗特征?
民間美術是由身處社會下層的普通勞動者,根據自身生活需要而創造,經過集體傳承和歷史積累而不斷發展的藝術形式。廣義的民間藝術包括民間造型藝術、民間表演藝術、民間建築藝術、民間說唱藝術、民間舞蹈藝術、民間文學藝術等。狹義的民間藝術主要指民間美術,其中包括民間繪畫、民間雕塑、民間建築、民間工藝等。
民間美術的民俗特征
1、地域性
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地理環境、風俗習慣、生產方式的差異,歷史上文化中心的幾經聚散和位置變換,文化形態的發展也隨之千差萬別,呈現出多類型、多層次的現象,形成較為明顯的地域特征。
民間美術是融合在具體的民俗生活中的,因而每壹種民間美術形式的產生、發展、傳播都要受某壹特定地域內的地理因素、生產及生活因素、人文因素等的制約,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地利用當地物力資源進行民間美術創作,由此而形成獨特的地方風貌,並能穩定地在此區域中流傳。各地物產不同,產生的民間美術也就多姿多彩。
民間美術是藝術與生活的零距離接觸點,以最原始、最樸素的方式從生活中誕生,在實踐中完善,形成獨特的美術形式。民間美術既是藝術之源,又是藝術之流,它像民歌壹樣凝聚著勞動者對生活的熱愛、對幸福的祝願、對美的追求。人類最初的活動都是為了生存,因而民間美術的主流多帶有實用性。在實用的基礎上逐漸發展了審美,使之既能滿足實用的物質需求,又能滿足審美的精神需求。
地域性的社會文化傳統塑造著地域內居民的文化性格,制約著民眾的生活習慣,構成了人類文化的豐富多彩。地域性特征也體現著鄉土情感的內涵。由於某壹民族、某壹地域內的人們對自己民族和地域的風俗習慣、民族信仰總存有壹種長期熏陶、潛移默化之後的心理作用,因而地域性形式特征越濃的藝術亦越容易喚起這種鄉土情感,故地域性因素也構成民間美術的情感內涵。
如少數民族由於聚居的特點,形成了地域性的色彩特征:彜族、哈尼族崇尚黑色,以黑為貴,其服飾主要色彩為黑色。
2、大眾性
民間美術是活態傳統文化,是生產者的藝術。它不僅是鄉土藝術,更是真正的大眾藝術,這是它與其他藝術門類相區別的最為顯著的特征。民間美術具有極大的廣泛性和深厚的群眾基礎,它的創造者、消費主體、受眾、傳播者和繼承者都是普通勞動者。因此,民間美術的題材、內容、形式都是大眾喜聞樂見的。
產生的大眾性,指其形態、類型及基本範式都是在人們的***同生活中約定俗成而產生,必須有現實的需求基礎,並融入了集體的智慧與才能。其作品既反映了勞動者***同的理想和追求,又反映了***同的審美意趣,從創作到流傳,始終與群體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民間美術的可貴之處,正是在於它是普通勞動者對美的創造,每個勞動者都將成為創造者、表演者、欣賞者。
原始社會中個體對集體有著絕對的依附性質。集體活動是當時活動的唯壹方式,也成為當時人類力量唯壹的源泉,反映在民間美術上成為集體意識與***同性感受的基礎,形成原始藝術的群眾性特征。
傳播的大眾性,指民間美術的創作往往是集體參與的結果,如祖輩家傳和傳播中的增刪修改令其日臻完善等,都是集體介入創作的形式。如馳名中外的陜西安塞剪紙,作者大多是農民藝術家,紮實的基本功和造型能力,以及民間文化的全面修養,使得剪紙作品更具豐厚深刻的內涵。
3、自用性
民間美術品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是人們為滿足自己的物質、文化、精神等方面的直接需要而創造的。很多地區的女性從七八歲開始就學習刺繡,並在農閑和做家務之余開始為自己將來的婚禮準備繡品。十余年下來,積攢的繡品從衣服到家飾用品多達幾十種,足夠壹家子使用。民間美術品的自用性是其源於自給自足的農耕文明的反映。
民間美術創造了美的同時也創造了歡樂。勞動者在創造美的環境中直接或間接地得到社會文化傳統的啟蒙與教化,他們獲得了創造過程中的愉快以及創造成功後的喜悅。如在唐代就傳至日本的我國民間紮染,至今還在日本民間流行。名古屋市成立了民間紮染研究會,名為“樂染會”,以“樂”冠其名是因為紮染給他們帶來了愉悅,使其在創造中得到了歡樂。
4、傳承性
民間美術從古到今,世代相傳,在傳承的基礎上吸收、改進和發展,並且留有每個時代的烙印。傳承性的基本含義是歷史的延續性,是民族本性及其表現方式的濃縮,是人類發展的基礎和靈魂。傳承性是民間美術發展的時間特征。
中國民間文化的傳承是以家庭為基本單位的。在以家庭為中心的技藝傳承環境中,言傳是師徒、父子、母女關系直接傳播的方式。通過“口訣”來傳遞絕大多數技術性手藝,由於技巧是靠“祖傳”獲得,因而更多保持了民族初期文化的審美特質。傳統民間美術在審美價值上對民族古老文化的積澱和承繼,成為後人藝術創造中富有生機的精神參照。
傳承不是壹成不變的沿襲,民間美術的傳承延續是民間自發的,以習慣為紐帶,因而沒有自上而下的約束,他們按照自己的直觀感受,無拘束地表達思想。在流傳過程中往往伴隨著不同程度的變化,導致變化的因素有地理條件、歷史條件、時尚因素等。如陜北民間剪紙,大多是某壹家族的女長者自娛自樂的民間美術行為,在農閑時傳給下壹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