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關類似氣管切開術的治療方法的記載見於公元前2000年至1000年中的壹本印度宗教經典“Riveda(Goodall,1934),公元2世紀時Galen和Aretaeus的著作中也提到過這種治療方法。但是,由於解剖知識和手術經驗的匱乏,其療效很差,以至氣管切開術壹度被稱作“外科醜聞”(Goodall,1934)。
1546年壹位意大利醫師,Antonio MusaBrasavola為壹位“氣管膿腫”患者施行了有記載的第壹例成功的氣管切開術(Frost,1976)。據Goodall(1934)統計,到1825年為止,醫學文獻中***記載了大約30例氣管切開術。適應證包括從上呼吸道中取出金幣和血凝塊,還有為逃避絞刑而建立秘密的第二條氣道的失敗嘗試。
19世紀中葉Trouseau(1833)報告對大約200例頻於死亡的白喉患者行
氣管切開術,拯救了其中1/4的生命。盡管手術技術不斷進步,但直到20世紀20年代,Chevalier Jackson明確規定了氣管切開的適應癥並使手術步驟標準化以後,氣管切開術才被人們廣泛接受(Jackson,1937)。Jackson(1923)極力譴責其他控制氣道的方法,尤其是環甲膜切開術,他認為環甲膜切開術引起的喉和聲門下狹窄的發生率高得令人不能接受。
氣管切開術不同時代的名稱各不相同。直到18世紀,喉切開術和支氣管切開術還作為同壹個概念使用,就像今天的氣管切開術(tracheotomy)與氣管造口術(tracheostomy)壹樣。實際上,氣管切開術(tracheotomy)是“敞開氣管”(Jackson,1923),該詞來自於希臘語trache arteria(粗大的管道)和tome(切割);而氣管造口術(tracheostomy)則有壹個來自希臘語stoma(開口或嘴)的後綴。除非手術目的是為了形成壹個永久性開口,否則正確術語應該是氣管切開術tracheoto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