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歷史價值。中國自唐代木船制造就已采用水密隔艙技術,並從18世紀起逐漸被各國所吸收采用。至明末清初,由於實行海禁,海船制造業衰弱,但它的技藝卻壹直在漢族民間傳承。上世紀80年代以來,鐵殼船不斷增多,給木船業帶來很大沖擊,即使像泉州那樣的全國造船中心,也以制造鐵殼船(輪船)為主,少見海船制造與使用的蹤影了。水密隔艙這壹瀕臨消亡的漢族民間技藝,能在福建寧德漳灣壹脈尚存,還可造載重量60噸位以上的三桅木帆船,實屬罕見,堪稱“活化石”。發掘、搶救、保護原生態漳灣海船,對於漢族民間手工技藝的保留與發展深具歷史研究價值。
2、文化價值。壹是漳灣福船從船型到渾然流暢的曲線設計等,都充分保留與體現了“古福船”的特點,其形式對功能美學與產品設計藝術都有壹定的研究借鑒意義。二是他們保留下豐富的地域行業特色的造船與航海的奇風民俗,可謂壹份難得的傳統民俗文化的寶貴遺產。
3、科學價值。水密隔艙和舵,是中國古代船舶的兩項重大發明,是“福船”兩大特色,而漳灣福船均完整具備。這裏現今雖然也造機帆船,但這種船舶也是木帆船改造而來的船體,水密隔艙未變,舵的裝位固定也未變,即“內核”未變,只是以機械為驅動力,有風張帆,無風開機,機帆並用,是壹種動力和風力並用的水密隔艙木船,仍然十分科學,在漢族民間實用流行。漳灣福船,在科學技術上無疑有著特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