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永寧鎮的自然條件

永寧鎮的自然條件

農業總耕地面積19705畝,人均0.74畝(按現有戶籍總人口計算),其中水田3707畝,旱地15998畝。全鎮現有7543戶,31786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5‰。其中,非農業戶913戶,人口2768人。

可利用草地面積4560畝,林地面積0.78萬畝。馬鈴薯等農產品產量均居全縣第壹位,是脫毒馬鈴薯種薯擴繁的黃金生產地帶。糧食作物以玉米、水稻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1323.4噸,人均356千克,其中水稻4133.3噸,玉米7199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番茄、生姜、辣椒、藥材等。2011年,油料作物種植面積4500畝,產量450蔬菜種植面積1000畝,產量3500噸。

畜牧業以養牛、養豬、養羊、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8350頭,年末存欄2456頭;羊飼養量450只,年末存欄240只,牛飼養量5215頭,年末存欄4800頭;家禽飼養量2.8萬羽,上市家禽0.12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1176.8噸,其中豬肉1100噸,牛肉235噸,羊肉56噸;禽蛋117噸。畜牧業總產值490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55.6%。

截至2011年末,累計造林1300畝,其中防護林250畝,經濟林210畝,竹林200畝,年水果種植面積150畝。在農業技術部門帶動下,科技示範種植的400畝優質高粱在白巖村驗收,畝產達400公斤,按保底價格計算種植高粱的總產值達到80萬元,增產增收,2011年,示範村農民人均純收入3500元。 2011年末有各類藝術表演團隊二個,永寧老年協會演出隊和康寨老年隊,演職人員16人,年演出20場次,觀眾達2000人次;各村公***圖書室***24個,藏書6萬冊;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苗族刺繡、民族服飾加工等。舉辦的文化節有苗族花樹節,第壹次於2011年2月5日(農歷正月初六)在白巖村舉辦苗族民間“花樹節”系列活動。吸引了安順西秀區、鎮寧自治縣、晴隆縣、興仁縣、雲南省文山縣、廣西隆林縣等兄弟縣的苗族同胞5000余人匯聚白巖村民族風情表演場,按苗族傳統習俗舉行“繞花樹”活動祈福新年。

嗩吶隊有安莊村、中哨村等團隊。 郵政電信2011年末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城鎮內單程總長度2.5千米,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24000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1800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2500件,征訂各類報紙434份類、雜誌103類冊。

電話用戶普及率達到90%,移動電話用戶13000戶,移動電話普及率為89%,光纜線路總長達12千米,互聯網端口總數268個,寬帶接入用戶14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25萬元。 重點名勝古跡新街石刻文字,為民國交通部長張養浩手跡,位於鎮勝高速永寧鎮新街崖壁上。在城區新街現還留有城隍廟遺跡,另有大佛洞壹座現改建為民房。永寧城區路還留有古永寧州城墻,有壹塊古令牌碑,為建城功德碑,上面的文字已無法認清。據知名人士黃寶珊說,那碑上記錄著為什麽永寧州只有東西城門而沒有南北城門,並說在今320國道王家井處在清代就有文峰塔壹座,在教場壩羅漢肚大坡也有壹座文峰塔在文革期被毀。目前在壹村觀音閣高位水池處有壹座特別大的羅家花墳。

在永寧小學內,遺有有百年桂花兩株,位於永寧小學孔廟內。古建築有鎮區聶家大院兩處,壹處在老政府內,另壹處在養馬村。另有“養馬洞”遺址位於永寧鎮養馬村三組西側壹天然溶洞內,當地人稱“養馬洞”,傳早先曾在此養馬,故名。

遺址地理坐標在N25°55′15.9″、E105°28′13.3″附近,海拔1504.9米。養馬洞洞口向東,高出洞前平地近10米。洞口寬12米、高10米,深不知幾許,據當地村民稱可與村後另壹溶洞相通。洞底平整,其前半部分為水泥地板,洞廳向內漸小。在洞前坡地上采集石制品、陶片和骨片等。計采集石制品30件,少量有二次加工痕跡,為石器;余為石片、石核和石錘。質地以礫石為主,僅少量燧石。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小組進行初步探訪,***采集陶片8件,其中灰褐色夾砂陶5件,黃褐色夾砂陶3件。紋飾有中繩紋、素面二種,所占比例基本相當。內含陶器口沿2件,高領直口,器形較小,可能為罐類器,同時,采集燒骨和骨片20余件。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學者初步分析,這是關嶺境內首次發現的這壹時期遺址,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春節又叫“過年”,時為農歷正月初壹至十五日,是永寧最隆重的節氣,凡外出人都得趕回家團聚。

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早飯多吃湯圓、荷葉粑,晚飯仍備有豐盛的酒菜佳肴。

入夜,家家燈火通明,城郊村野的墳場上,各家各戶都給亡人燒香亮“燈,”燈火映紅天際。如有耍龍、燈謎會,更是熱鬧壯觀。民間有“三十夜的火,十五的燈”之說。

清明節,在陽歷四月初,是民間祭祀先人的日子。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或端午,時為農歷五月初五,作為屈原殉難的紀念日。

中元節,俗稱“月半”,時為農歷七月十四、十五日,傳說為祖先靈魂回家探親的時間。

中秋節,時值農歷八月十五日,俗稱“八月十五”。

重陽,時值農歷九月初九。

民間農歷節氣還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十月初壹牛王節等,但只有部分農村、少數民族才過節。

喜慶

永寧民間時逢婚姻嫁娶、生兒育女、生日壽辰和建房喬遷等喜事,都要請客送禮,舉宴歡慶。

婚嫁

議婚解放前,城鄉男女終身大事全聽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訂婚農村俗稱“發八字”。

結婚婚禮頭天男方家備辦結婚酒肉、衣料、飾物、聘金等,請上“押禮先生”前往女方家“過禮”。

“過禮”儀式在女方家堂屋裏舉行,由“押禮先生”和女方家長輩主事人按“禮單”——清點聘禮。

回門新婚三日後,新郎新娘雙方回娘家拜見女方父母親友,稱“回門”。娘家及至親宴請新婚夫婦,當日返回。

招親有女無子人家,有的招男方上門配女、居住,俗稱“招姑爺上門”,壹切婚事由女方操辦,男方家只派親友陪送小夥子到女方家即可。婚後,男子奉養女方父母,享受女方祖輩產業。所生孩子隨女方姓,至第三代子女可恢復男方姓氏,稱“三輩還宗”。

靈前婚有少數男女婚姻關系確定後但尚未結婚,此時男方家如有爺或母病故,經得女家同意,在服喪期間,接女子到男方家亡人靈前舉行結婚儀式,女子在靈前穿戴孝禮服,這叫靈前婚,又叫“接孝禮服”。

慶壽老人過生日慶壽或做生。解放前富家做生十分講究:頭天要掛壽幛壽聯,燃放鞭炮,晚輩要依程序給老人叩頭、拜壽;生日當天,親朋前來送禮賀壽,下午於堂前設席祭供神宗,宴請賓客。

上梁喬遷解放前,興建房屋要擇日上梁(即中堂屋脊橫梁),大梁由外家贈送,梁上紮蓋紅布,八人擡送,並吹嗩吶相隨。

新居落成,主人家擇吉日吉時遷入,親朋好友要來幫助搬家,有的前來送禮,壹般子夜收撿好家具,於淩晨進入新居,下午設宴款待賓朋,也有搬後再擇日請客的。

喪葬

城鄉喪葬習俗隆重冗繁,整個“白事”有送終、吊喪、辦道場、開堂、出喪落葬、復山等程序,短則3天,長則3月,壹般5、7日為宜。 永寧豆腐 永寧豆腐從漢代起就有記載,在清朝時期成為宮廷貢品,曾經有過家家戶戶做豆腐的歷史,永寧豆腐以其獨特的制作工藝、豐富的營養價值壹直流傳至今。永寧三面環山,山泉水從三面匯聚地下,含豐富的鈣、鐵、鎂等礦物質,水的礦化度、總硬度非常適合豆腐加工。當地加工豆腐是用“酸漿”點豆腐,酸漿點出的豆腐更加細嫩柔滑,並且他們當地開發出豆腐宴,促進豆腐消費。

永寧是古老的達安州州府。永寧豆腐在當地還有句關於豆腐的民諺:“擡在手上黃黃的,渾身上下是活的,刀子壹拉茬口是細的,抓在手裏是綿的,放在口裏是細的,煮在鍋裏是嫩的,油炸出來是虛的。”足見永寧豆腐非同壹般。

永寧豆腐好吃遠近文明,它的出名是得益於永寧的水、優質黃豆和精湛工藝。

永寧北、東、南三面環山,山泉水從三面匯聚永寧地下,水質清冽甘醇,含有豐富的鈣、鐵、鎂等礦物質,水的礦化度、總硬度非常適合豆腐加工,可以說,沒有永寧古城的水就沒有永寧古城豆腐。永寧豆腐的原料選自當地綠色農產品基地的優質大豆。大豆不僅品種優良,而且不施化肥、農藥,周圍沒有汙染,是天然的無公害食品,富含鐵、磷脂、纖維素和維生素,與永寧的水配合加工豆腐,可謂天然造化。

油豆豉:油豆豉主要是用優質大豆、雞排、豬排、豬皮、牛排、牛皮、生姜、花椒,食鹽等原料精制而成。由於永寧獨特的土質、氣候,水源和地理環境加之精巧的工藝流程制作出來的油豆豉,濃香醇正,保健適口,健胃益脾,增進食欲、預防心血管老化、防凍護膚、余味凈爽等特點。永寧油豆豉更是家庭、餐館的佳肴和贈送賓客的時尚禮品。永寧油豆豉主銷貴陽、遵義、安順、興義、六盤水等省內各市場外,還遠銷雲南、廣西、湖南、四川等省。產品供不應求,成為消費者喜歡的食品。其特色成就是因永寧這個地方有股山泉水就是專門用來做油豆豉的;油豆豉窖藏時間越長,其味道越香,這特點也和酒壹樣。油豆豉,就是由大豆、排骨、雞肉、肉皮、精鹽、白酒、生姜、花椒混裝窖存壹年後方可食用的地方特產,但它具體做法卻遠沒這麽簡單,中間還有很多獨特的配方與操作細節。油豆豉是永寧已有600多年歷史的特產。

  • 上一篇:如何看待美國傳統的價值觀自由與平等?
  • 下一篇:沈陽特色小吃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