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客家人每逢傳統重要節日、喜慶日,壹般少不了舞龍、舞獅。
舞龍、舞獅繼承了中原漢族的藝術傳統,又由於它與永定客家人其他民俗活動緊密結合在壹起,並融合了本地特有的風格,所以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特色。
舞龍活動,俗稱迎龍,歷史悠久,在永定縣相當普遍。舊時,龍燈用竹篾分別紮成龍頭,龍身和龍尾,用彩色畫成龍身形象,壹般有10余節,多為單數,每壹節之間用1至1.7米左右的彩布縫成筒形相連,後來整條龍由壹塊長長的布組成,每壹節都縫在布裏。
第壹節能燃燭,下面裝有木柄,舞者手持木柄揮舞,在龍頭前有壹人持彩綢紮的“寶球”引龍戲舞。舞龍動作十分豐富,有跺龍、龍打滾、龍擺尾、波浪浮、龍串柱、金龍盤玉柱等方式動作,氣魄非常雄偉,舞姿生動。壹般都在正月十四夜晚舞,在舞龍的時候放煙花爆竹,火花四濺,再配以喧天鼓樂,造成熱烈的節日氣氛。
舞龍隊壹般由50人組成,其中,舞龍有25人,鑼鼓隊有15人,還有各種各樣的配對10人。舞龍隊每到壹個村落,都會受到十分隆重的接待。在放鞭炮聲中,舞龍隊串寺廟、拜祠堂等,然後到各座樓進行表演,穿龍、盤龍、跳龍等精彩節目不斷。
高頭鄉每年在祖祠鬧元宵,節目豐富,如舞獅、表演武術、裝古事、射燈謎、搭架放煙火、豎桿燃鞭炮……但元宵舞龍燈最具特色。壹般舞龍隊僅有壹至二條龍出場,而高頭鄉的舞龍隊有數十條龍同時出場。高頭鄉多為同宗***祖的江姓。
每逢元宵節,全鄉30多個自然村都不甘落後,都要制作壹至兩條足以自豪的龍燈到祖祠參拜,並表演各種舞技,以增加祖祠元宵夜的熱鬧氣氛,用意在於祈求祖靈庇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人丁興旺、財源茂盛。
高頭舞龍從正月十四至十六,第壹天在各自村子活動,包括把龍燈持到溪邊舉行“請水”儀式,設有祖祠的村子參拜本村的祖祠,到民主公王、媽祖廟、伯公壇等神壇去“參神”,參拜設在各樓的觀音;第二天各村龍燈集中到高頭江氏總祠鬧元宵;第三天各村舞龍活動結束,僅高東村的仍繼續進行。
永定舞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