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體現了中華民族自身所特有的精神內涵和表征文化。在當今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形勢
下,傳統文化藝術元素變為視覺形象在現代設計中的運用具有其獨特的魅力和價值。中國繪畫、書法、篆刻及傳統
圖形在現代設計中的運用,豐富了現代平面設計表現形式和表現語言,增強了現代藝術設計的感染力,體現了現代
設計的歷史厚重感的同時也體現了設計者深厚的文化底蘊,在彰顯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融合時代特色,對提高現
代平面設計的藝術價值起了重要作用。
關鍵詞:傳統文化;藝術形式;視覺形象;現代設計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先輩
在漫長的歲月中向往美好、追求光明而上下求索的
精神沈澱,是壹個民族生存發展的生命線[1]。傳統
的文化價值對於壹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國度來說是
巨大的資源,不僅體現為壹種歷史懷舊情結、歷史
記憶和尋找可以安慰、表現和確認自身歷史性的東
西,而且也體現為壹種傳統的人文精神和價值體系
及展示某種能夠體現自我、民族和國家身份的文化
形象。
文化是設計理念產生之源泉,背離傳統文化的
設計必然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然而,單純地
拷貝或間接地挪用傳統文化的藝術形式,又將喪失
藝術的感染力。因此,認識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現
代設計的關系,將傳承民族文化與發展中國特色的
現代設計有機地融合,使其在現代設計中更為廣泛
和深入的應用,是當今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
壹、對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認識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人文思想的意向載體,它
所追求的和諧、節制、樸素和含蓄的思想是與中國
傳統的人文、自然、哲學觀壹脈相承的,是基於儒、
道、釋三家互補交融、兼容並蓄觀念的註解。中國
傳統文化充分體現出中華民族獨特的智慧、意境和
精神,印證著中華民族內在的積養、品行和操守。
中國傳統文化內容廣泛而豐富,如傳統的哲學思
想、古典文學、書畫藝術、民間藝術、園林、建築、音
樂、戲劇、飲食、茶道等等[2]。這些都是中國當代設
計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資源。
中國現代設計師中,有人由於缺少傳統文化知
識,面對龐雜的設計資源往往會不知所措,或張冠
李戴,或隨意發揮。下面就以利於感知的物質屬性
將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進行歸類。(1)建築:
華表、廟宇、古塔、寺院、園林、民宅(四合院、窯洞
等)、長城、天安門、牌坊、亭、檐、木雕、磚雕、石雕
等。(2)生活用品:炊具、食器、燈具、雨具、計時器、
貨幣、化妝用具、學習用品、服飾用品等。(3)生產用
具:衡器、農具、運輸工具、漁具、木制工具、制陶工
具、冶煉工具、織繡工具等。(4)文娛用品:戲劇用
品、體育用品、博弈用具、書法、印章、國畫、寵物用
具等。(5)民俗用品:荷包、門神、年畫、剪紙、風箏、
臉譜、對聯、中國結、中秋月餅等。(6)宗教禮儀用
品:神器、神像雕塑、壁畫、祭祀用品、占蔔用品等。
(7)人格化的自然:昆侖山、五嶽、長江、黃河、井、黃
土地、五針松、竹子、牡丹、梅花、蓮花、葫蘆、壽桃、
黑眼睛黑頭發黃皮膚等[3]。(8)其他:兵器、刑具
等。
傳統文化元素的這些可視形象或是人類為了
生產生活創造的用具和用品,或是因無知和恐懼制
造的怪異物品,或是誌趣把玩的用品,或是借物抒
懷的自然景象……在歷史長河中都漸漸演變成中
國人精神特質的典型形象,把它們作為我們視覺傳
達的圖形語言,有著極強的民族個性。因此,追尋
中國傳統文化印跡,從中尋找智慧的啟迪,汲取豐
富的營養,才能不斷充實中國現代設計藝術寶庫。
二、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
沈澱五千多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猶如壹座
巨大的寶庫為現代設計者提供了豐富的藝術素材。
(壹)中國傳統繪畫藝術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
1.中國畫技法的再現
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線條和墨色作為中國繪畫
的語言表現了我們民族繪畫語言獨有的審美特征。
中國繪畫的線條充分發揮了中國毛筆、水墨及宣紙
的特性,具有豐富的筆墨技法變化趣味,具有東方
特有藝術美感。2008年北京奧運會會徽,就是壹個
傳統繪畫技法與現代設計思想完美結合的經典設
計。會徽中奧運五環藍、黑、紅、黃、綠的典型顏色
組成五角星形狀,以中國手工藝品的“盤長”方式環
扣在壹起,在表現元素上采用了中國繪畫的筆跡,
暗含了中國的傳統文化,用繪畫筆跡組成的“同心
結”或“中國結”,寓意世界各國人民之間的團結、合
作和交流[4]。中國繪畫元素及其表現技法在平面
設計中的應用,豐富了現代平面設計的表現形式和
表現語言,開拓了平面設計的創作思路。
2.中國畫意境的再現
中國繪畫藝術在美學上重於營造意境,意境壹
般從虛靈的空間即畫中之無形處(留白處)產生。
中國畫的留白之虛與筆墨之實交相輝映,虛虛實
實,相輔相成,使繪畫作品達到通體皆靈的完美境
界。在現代圖形設計中,為了便於形象的傳播,加
深讀者記憶,要求設計簡潔、集中、概括又意味深
長。中國傳統藝術中空白、虛形的表現方式已體現
在許多現代設計師的作品當中。陳幼堅設計的“前
衛新形象設計公司”標誌中運用了中國畫的技法,
讓觀者展開想象的翅膀:紅色的圓使人想起冉冉升
起的太陽,上部的“壹”就是太陽上空的雲彩。這種
圖形之間奇妙的組合,在全神貫註於壹個物形的同
時又能註意到之外的空白處,使觀眾全面領略圖形
所要傳播的信息,是現代圖形創意的亮點。
藝術和設計是相通的,從中國畫的空靈意境到
圖形設計的負空間、虛擬形,再到建築設計的簡約
含蓄,看不出有什麽本質的不同[5]。藝術家和設計
師擅長於找出壹個***同的著力點:把中國傳統繪畫
的審美內涵作用於現代設計,增強設計的藝術感染
力,使之帶有無盡的韻味和悠遠的意境。正如王國
維所說:“言氣質,言神韻,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
也。氣質、神韻,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隨之矣”。
(二)書法篆刻藝術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
1.書法藝術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
宗白華先生說:“中國書法是壹種藝術,能表現
人格,創造意境。不像其他民族的文字,停留在作
為符號階段,而是走上藝術美的方向,成為表達民
族美感的工具,具有豐富的藝術內涵和各具個性的
視覺美感,並形成了完美的審美意識。”把書法融入
到設計中,豐富了視覺表達語言,提高了文化品位,
更符合千百年來形成的民族審美文化定式。
書法能使簡約的線條生成繁復豐富的氣韻之
美。這種美是書法藝術形式美的靈魂。而書法線
條之間的抽象之美,通過用筆的急緩、潤澀、頓挫,
產生音樂般的律動,洋溢在字裏行間,演繹出千變
萬化、千姿百態的視覺藝術形象。平面設計中有不
少成功的作品正是借鑒了這種用筆和書體形態,才
增添了設計作品詩壹般的意境,較高的文化品位與
民族特色,為平面設計註入了新的血液。靳埭強設
計的招貼《山》、《雲》、《風》就是中國書法元素在平
面設計中應用與創新的壹個成功範例。作者用濃、
淡墨變化的字跡來組成整個畫面的形式,采用空白
的底色,精心安排了水墨的濃淡變化,而且匠心獨
運將其字融合了甲骨文、如意紋、書法。這組招貼
設計,讓觀眾強烈感到中國書法藝術的文化魅
力[3]。2010年亞運會會徽設計以草書構成申亞城
市“廣州”二字,點線富於動感,傳達了強烈的現代
城市精神、人文精神和亞運精神。草書流暢飛動的
藝術特征在這裏得到充分發揮,使標誌圖案舒展、
自由、活潑、靈動,體現了時代的節奏與動感。這件
標誌作品堪稱運用漢字書法表現形式設計的成功
之作。
2.篆刻藝術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
篆刻藝術是中國傳統的視覺形象語言,其外部
特征與內在意蘊完美結合,顯示了鮮明的民族特
色,代表著中國傳統藝術的精髓。
篆刻的藝術形式以其自身顯著的特征,如:色
彩、式樣、造型、結構等。各元素經過幾千年的發展
和沈澱之後,成為現代平面設計藝術創作中的靈感
源泉,在現代視覺傳達設計中起著重要作用。如
2008年北京奧運會會徽就是印章藝術在平面設計
中運用較為成功的範列之壹。這個設計之所以成
功,其中最大的原因在於它體現了中國特色,寓現
代於傳統之中,“中國印”代表濃重、深厚的中國意
蘊。印章本身的特性成為設計的壹部分,它是壹種
誠信的象征與表現,與奧運精神相結合,體現了中
國的獨特文化,並恰如其分地象征著中國式的承
諾。該標誌圖案通過單純、簡潔的圖形語言,準確、
生動地向人們傳達出奧運信息,鮮明醒目,給人以
深刻的中國印象。所以,把中國傳統的文化引入到
我們的設計中,使之自然融合,對提高現代設計的
價值起著重要作用。
(三)傳統圖形在現代設計中應用
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文明發展過程中創造
了豐富多彩、極具民族特色的圖形。從原始時期的
洞窟巖畫起傳統圖形演變出多樣又統壹的格調,帶
有濃郁的東方民族特色。我們的傳統圖形正是在
這樣的文化背景中形成的,它不僅僅是對日常生活
的裝飾,也絕不是壹個簡單的物質化、對象化的圖
示,在這些樸素的圖形背後有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和祝福;有著無形的宇宙觀;有著更廣闊、更生動的
人生感悟[6]。比如吉祥圖形,在我國明清以來是非
常盛行的,“形必有意,意必吉祥”,百事如意以柏
(百)、柿(事)、如意三種素材所組成,比喻事事稱心
如意;“和合二仙”源出於唐代人物,是我國傳說中
象征相愛的神,壹持荷花壹持寶盒,借荷(和)、盒
(合)之形寓意象征合家團圓、婚姻美滿之意。這壹
類還有壽星、連(蓮)年有魚、五子登科等等,這些都
體現著中國農耕文明下的民生願望,也是中國傳統
文化中中庸思想的體現。再如太極圖的格律是壹
種陰陽對立、相互轉化的世界觀、物質觀,可概括為
宇宙觀[7]。它體現了道家哲學思想中天人合壹的
自然觀念,太極圖的內斂、封閉輪回、平衡完滿、和
諧穩定的特征又使它可以延伸到如萬字紋、回紋以
及中國很多文化圖形中。
傳統圖形是借助於用壹定的物象來表達壹定
的精神內涵與情感特征。對傳統圖形的應用並非
拘泥於完整的形式沿襲,而是著眼於創新。將傳統
圖形的深厚內涵和完美形式與現代設計理念結合
起來達到“古為今用”,進而充分展現出獨特的中國
文化風采。例如,中國聯通公司的標誌,采用的就
是源於佛教八寶中八吉祥之壹的“盤長”的造型,盤
長紋樣的“同心結”,回環貫通的線條,象征著中國
聯通作為現代電信企業的井然有序、迅達暢通以及
聯通事業的無以窮盡,日久天長。上下相連的
“心”,形象地展示了中國聯通的通信、通心的服務
宗旨,將永遠為用戶著想,與用戶心連著心的服務
理念。LOGO中的中國紅,是蘊含著中國人幾千年
情結的顏色,代表熱情、奔放、有活力。象征快樂與
好運的紅色增加了企業形象的親和力並給人強烈
的視覺沖擊力,與中國聯通“創新、活力、時尚”的企
業定位相吻合。水墨中的黑則是最具包容與凝聚
力的顏色,是高貴與穩重的象征,紅色和黑色搭配
具有穩定、和諧與張力的視覺美感。水墨黑字體中
中國紅的雙“i”是點睛之筆,既像兩個人在隨時隨地
溝通,體現了“讓壹切自由連通”的品牌精神,又在
豎式組合中巧妙地構成了吉祥穗造型,強化了聯通
在客戶心中吉祥的形象。這種吉祥寓意的完美使
用,使得該設計不僅增加了企業的親和力,更增添
了豐富的文化氣息。
中國傳統圖形追求和諧、節制、樸素和委婉的
思想與中國傳統的人文自然觀、哲學觀壹脈相承,
體現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思想內涵和文化趣味。向
往藝術生活,講究內斂恬靜,平淡天真的境界,正是
傳統圖形被關註的重要原因之壹。傳統圖形中蘊
含的人文情趣、精神關懷使現代設計的意蘊不僅僅
停留在物態設計上,而是更多地指向人與人之間
遞關懷的主題。
三、對傳統文化藝術元素現代再設
的思考
對傳統文化藝術元素的現代再設計應是壹種
現代化的轉型,而決不應是生硬地照搬,簡單的挪
用或是隨心所欲的組合。我們壹方面要提高自身
對傳統文化的認識水平,另壹方面要結合現代設計
語言、現代設計概念,從傳統元素中取其形態然後
再利用現代構成手段如打散、切割、錯位、變異等方
法,將這些提取的造型元素再進行新的設計重組,
這樣設計出來的作品不僅能夠保留傳統藝術的
韻而且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現代人生活節奏加快,導致設計勢必要配合當
今簡約生活原則及時代風尚潮流,傾向簡約的個
性。我們可把壹些繁雜、細膩的中國傳統藝術,根
據需要,保留圖形的韻味予以簡化創新,融入於
代設計。中國人民銀行的標誌設計即是成功的壹
例。設計師以春秋戰國時的貨幣之壹———布幣與
漢字“人”為造型元素,標誌基本形態為向心式的穩
定三角形。三個布幣向心組合形成基本形與中心
負形均為人”字,眾多的“人”就有了“人民”的意義
該造型動靜結合、方中寓圓、簡潔大方。
傳統文化藝術元素的再設計要有新意、有現代
感,還必須在理解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將傳統藝術元
素的神韻提煉出來,重新與現代形態相結合,以新
的視覺形象彰顯壹個民族的創新活力[8]。中國典
型的傳統圖式———太極圖以S形的骨式結構體現
了對立統壹、永恒運動、周而復始、生生不息的意
象。根據這個意象設計出的鳳凰衛視中文臺臺標,
文化底蘊深厚,體現了現代媒體的特色。借鳳與凰
的吉祥安康寓意,預示東西方文化,傳統與現代文
化的歷史性整合重組。圖形簡潔凝練,極富動感。
鳳尾和凰尾突出開放的特點,表現出鳳凰衛視“開
拓新視野,傳播新感受,記錄新生活,創造新文化”
的理念。
四、結束語
在現代設計作品中,往往存在著對傳統文化所
產生的壹種親近中的陌生,親近是由於傳統文化中
歷史的積澱引發的,而陌生則是由於缺乏時代的印
記產生的。因此,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元素的運用
壹定要把握好繼承與創新的關系,結合現代的審美
情趣和社會文化狀況,對傳統文化藝術元素進行消
化吸收和深層次的再設計,使其既不失民族傳統
性,又不乏現代設計的時代感。設計主體也只有在
深入領悟傳統的藝術精神、充分認識來自現代西方
的各種設計思潮的基礎上,兼收並蓄,融會貫通,尋
找傳統與現代的契合點,才能打造出民族的、符合
新時代的、同時又能夠為國際社會所認同的現代設
計。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元素形式多樣,內涵豐富,
流傳久遠。在現代設計中運用傳統元素為平面設
計的符號,表明中國的現代設計在往民族化的方向
上發展。這不是壹種表面上的搬用與模仿,也不是
停留在對“形”的簡單的挪用和堆砌上,而必須對其
中的觀念性意義、文化內涵予以領悟和把握,同時
吸收現代設計理念,適應現代審美習慣,擴展設計
思維空間,在造型、表現手法、精神內涵等方面對傳
統文化藝術元素加以改造、提煉、運用與創新,形成
特有的、民族化的設計藝術,做到繼承與創新相結
合。
參考文獻:
[1] 唐德陽.中國文化的源流[M].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
1994:16.
[2] 李學英,舒彤.中國傳統圖形賞析[M].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
社,1994:16.
[3] 杭間,何潔,靳棣強.歲寒三友[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
2005.
[4] 趙炬宇,趙強.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平面設計[J].藝術探
索,2006,20(4):84-85.
[5] 柳燕子.含蓄的力量———由中國傳統藝術表現形式談現代設
計[J].鹹寧學院學報,2005,25(2):137-138.
[6] 顧林,龔繼先.中國民間藝術[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
社,1992:18.
[7] 張蓉,韓鵬傑,陸衛明.中國文化的藝術精神[M].西安:西安
交通大學出版社,2001:4.
[8] 殷玲玲.談傳統圖形在現代設計中的表現[D].蘇州:蘇州大
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