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求例文..給老師的壹封信

求例文..給老師的壹封信

給老師的壹封信

2004-7-26 13:23:04 心情:愉快 天氣:陰 溫度:25 ℃

毛老師:

妳好!

網絡帶來了便利的交流條件,以後就用這種方式向老師多多請教了。

上次太原之行時間雖短,但感覺收獲很大,兩個學生也感覺不虛此行。去年壹年練功較正常,從去年三月份至今壹直未中斷練功。尤其是春夏秋三季的練功強度很大,我與幾個學生普遍感覺上功很快。有時壹天的練功時間在六個小時左右,我邊教邊練也邊體會。靜功纏絲太極拳、易筋經、抖大桿等做為核心內容,每天必練。從過去註重站樁到現在的綜合性系統性的練功,中間也有了個很大的思想轉變。正月初五上午毛老師關於幾大訓練要素的講解,更讓我對自己現在已逐漸形成的壹整套訓練體系的認可。

武術是求真的藝術,傳統練功方法與現代體育科學的訓練方法的有機結合也是我壹直在探索的課題。每次聽毛老師對這種觀點的論述,都有壹個新的感受和收獲。意拳大師姚宗鄖和趙道新兩位前輩就是這種觀點的受益者。姚宗鄖跟王薌齋僅三年時間水平就很高,他把現代體育與意拳的訓練方法的有機結合,使他能從眾多的意拳弟子中脫穎而出,成為薌蓊的繼承人。而趙道新從年輕時就拋開傳統的陰陽五行對拳學的模糊解釋,轉向對人體力學、各種生理現象、脊椎肌肉的合理開發練習,尤其是註重對抖大桿的練習,形成獨特的桿術訓練體系,訓練效果很佳,也驗證了老前輩們常說的,三年拳不如壹年桿。從兩位意拳大師的身上體現了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從毛老師身上也能感覺到這種現象。比如毛老師創編的四十五式太極拳的摟膝拗步壹式,感覺就是把現代體育中的扔鉛球、擲標槍與傳統的摟膝拗步的合理組合。我現在這種結合的意識也比較強烈,平素的訓練中時時貫穿其中。

這次毛老師木球功與木樁的演示,讓我也大開了眼見,現正讓幾個學生尋找合適的材料制做木球。傳統裏好的練功方法由於失傳或老師保守的原因,已很難見到,導致了現在傳統的拳術慢慢地演變成了拳操,失去了武術原有的含義。挖掘傳統裏好的練功方法與現代體育的合理結合,壹直是我這幾年在探索的課題和努力的方向,通過網絡這種現代化的快捷交流方式我想得到毛老師更多的指導,希望毛老師把自己的心得體會和精華多傳送過來,我慢慢地消化吸收成為自己的東西。

初次與毛老師用這種方式交流,想說的話很多,問題也很多,今天就先試用壹下,感受壹下這種現代化的交流方式帶來的樂趣。

弟子:楊 剛

  • 上一篇:水彩簡單可愛小插畫-這6種常見的插畫海報風格妳知道嗎?
  • 下一篇:求適合青年人練習的劍術,要能夠培養格鬥精神的那種劍術。 求俱樂部或者教學指導視頻,最好是雙手劍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