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漢字,偏居人人所不及處,終有壹日,漢字的幽靈,將且僅將在庸人心頭回蕩,卻不屑悲憫嘆息。下面是關於漢字與傳統的議論文800字,歡迎參考。
篇壹:關於漢字與傳統的議論文800字《牢記漢字是根本,莫忘姓名是炎黃》
每壹筆都冥思苦想,每壹字都方正漂亮,每壹次開口都令觀眾汗顏,每壹次關於文化的節目都深得人心。
科技發展十分迅速,各種高端手機競相推出新產品,各種輸入法也是層出不窮,人們日常對手機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有的人甚至不用看鍵盤就能盲打出想要的字,對於壹些日常掛在嘴邊的字,竟然提筆就不會寫,這壹切,也許都是對中國漢字的陌生化與疏離感。
科技是把雙刃劍,作為擁有自由意誌的人類,我們應當將科技玩弄於鼓掌之間,而不是被套入科技的“囚籠”中。捫心自問,中華上下五千年,哪壹段深刻的歷史不用漢字書寫?哪壹個美麗的故事不用漢字潤色?哪壹首漂亮的詩歌不用漢字珍藏?從先秦到現代,漢字文化壹脈相承,師尊孔子用漢字記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教訓後人為人處世之道;詩仙李白,寫下如美麗銀河般無數的詩,那漢字,就如那構成美麗銀河的點點繁星;明代洪應明,“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的豁達情懷也是由漢字來傳達給後人……從古至今,漢字作為文化的傳承品,經久不息,把古人的思想帶給我們,試想若中華文化是壹棵參天大樹,那漢字,就是它的根啊!若沒有漢字,我們何以交流?何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何以造福我們的子孫後代?
同時,漢字也代表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日本曾經有壹個將軍說過:“如果想征服中國,光靠殺人是沒用的,我們要讓這裏的孩子說日語,寫日語,把大和民族的文化放入他們的心中,才能夠真正地征服這裏。”是啊,在“國外風”充斥人心的現在,有幾人能夠讀出“直掛長帆濟滄海”的豪情壯誌?有幾人能夠在國畫的淡墨寥寥幾筆品味出寧靜淡雅?有幾人能在二十四式太極拳中品出古老的人體全息和以柔克剛的民族思想?又有幾人能夠在《昆曲牡丹亭》淺淺幾句中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那些“日漫控”連日本因明治維新而崛起都不知道,那些“歐美控”連向基督禱告的順序都不了解,如此之國人,何等悲哀!
從今開始,喜歡中國的漢字吧!品讀中國文化吧!在月朗星稀的夜晚,微開小軒,任月光流淌,擺壹紙熟宣,執壹桿毛筆,磨壹方淡墨,寫我們的文字,寫我們的文化,看月光照亮,微風拂面,墨香四溢。
從壹個“漢字聽寫大會”映射出如此感悟,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去傳承中國的民族文化,多寫漢字,多讀文化,意境無窮。
已等不及寫壹紙我們最珍貴的靈魂了。
評語:文字寫得頗為精彩,主旨鮮明,中心突出,引題析因後,運用比喻論證,排比,反問進行深入剖析,議論說理有力度,後半部分更是漸入佳境越寫越美寫出了作者的獨立思考與真情實感,很好地完成了訓練任務。
篇二:關於漢字與傳統的議論文800字《莫讓傳統文化漸行漸遠》
突然發現身邊的朋友們都在看《來自星星的妳》時;突然發現自己偶像都是歐美或日韓的明星時;突然發現和朋友們的聊天都變成明星八卦時,我心裏也莫名的百感交集。回想起往日的種種,似乎只是壹個個空洞的軀體在行屍走肉般的話看。在這個極速的時代裏,不容停歇,壹旦如此,那將會被社會所淘汰,所以我,我們都似乎只能麻木地從眾,尋找並沈浸在那所謂的娛樂裏,僵硬的活著,喪失了自己的靈魂。直到——壹個個紅白相間的田字格,和壹股名為“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清風拂進我的心底,我“清醒”了許多。它帶來的警示和啟發引我深思。
“漢字聽寫大會”壹炮而紅,甚至遠超以往所謂的“大熱”的娛樂節目。但我不希望人們只是因為隨波逐流,或是三分熱度地去關註漢字。像“癩蛤蟆”這樣常見的'字卻只有30%的人寫對,這意味著什麽?不僅僅是簡單地提筆忘字這樣的普遍現象,更暗含著壹個國家,壹個民族的傳統文化正在逐步缺失。而壹個民族或是壹個國家的發展是絕不可能離開傳統文化的延續的,因此我認為,莫讓傳統文化漸行漸遠。
漢字對於中國人來說,早已不僅僅是方格內的橫豎撇捺,也不是簡單的交流工具,它滿載著中華民族的歷史,炎黃子孫的血液,沈澱著民族的精魂。作為國人,不會寫中國漢字是理應去警醒的。或許妳會說,這提筆忘字不就是現在科技化國際化的社會發展中不可避免的壹個弊端嗎?但是請妳謹記,漢字早已融入了我們的血液中,分不開,斬不斷。它是傳統文化的載體,而傳統文化又是壹個民族的魂,這樣壹個承載著我們的根的靈魂,怎麽可以被舍棄?試想壹下,壹個沒有靈魂的民族怎麽可能被人記住,被人敬佩?怎麽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這壹活動及時為我敲響了警鐘,每個國人都應該關註傳統文化。
其實,我覺得我是幸運的,練習過書法的我更能體會傳統文化之美。墨的沁香環繞身旁,提筆印下或端正或瀟灑的漢字。我愛那方正有致的楷體,飄揚舒展的行書,圓潤協調的隸書,灑脫不羈的草書。我置身於那壹撇那壹橫長中,心中獨有的歸屬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在中華民族的結晶包裹下,我深陷其中,帶給我不壹樣的歡愉。
關註傳統文化不僅利於民族發展和傳承,更是文化復興,國家振興不可丟失的存在。與其過多地崇洋媚外,看什麽韓劇美劇,聽什麽外文歌曲,不如放下手中的iPhone,拿起身邊的“孔孟老莊”,端起壹杯青茗,細細品嘗。
所以,不要讓外文垃圾再侵蝕我們的靈魂了,讓我們回歸傳統!書寫我們自己的文化!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依靠妳我,讓我們並肩前行,莫讓傳統文化漸行漸遠!
評語:很好!文章取得了長足進步,開篇“排比列舉”引材,而後打開思路,從漢字與文化,漢字與民族,漢字與愛國等角度談生意,危害,有力論證,接著聯系自身實際談漢字之美,結尾發出倡議,點題,能將堂上所講方法迅速掌握並能夠靈活運用,很好地達到了訓練目標。
篇三:關於漢字與傳統的議論文800字《漢字與傳統,矢誌不渝的根》
漢字,偏居人人所不及處,終有壹日,漢字的幽靈,將且僅將在庸人心頭回蕩,卻不屑悲憫嘆息。
央視舉辦的漢字聽寫大會,預料之中地暴露出漢字書寫的嚴重問題,有如虛假繁榮的當頭壹棒,讓人們從被社會導向宣揚捧到的雲霧裏摔下,警醒,然後意識到當代文化的頹唐,荒蕪。
漢字在中華文明中,從來領銜主演,策劃著時代的發展。漢字,是野蠻與文化的邊界,是左祍與開化的差別,由漢字開創的早起國家直接衍生出“天下***主”的思想,莫不賦予中華民族強烈的精神認同和整體意識,其後演變為唐宋的普世主義,中華民族精神依托漢字得以體現,舒展,最終使整個亞洲為其先進的文化,文明折服,讓中國壹時萬國來朝。
縱覽千年華夏文明史,漢字,是作為壹個民族,壹群擁有者同樣經歷,記憶,價值觀的人所最珍重的內核與底蘊出現的,然而,反觀今日,尚文化之風不似古之盛行,盡管科技的發展難辭其咎,但國家對於傳統文化的淡漠冷淡,以及中國重理輕文的教育模式,無壹不動搖著漢字的根基,動蕩的十年,信仰倫理,公序良俗的淪喪,無壹不導致著人心的浮躁,此消彼長之下,自然為外來文化造就了可乘之機,悠遠寧靜,恬淡自如的漢字,又怎麽會有立身之地呢?然而古今對比之下,捫心自問,是從何時起,我們自己拔下了我們深深紮在這片土地上的根,使我們慢慢枯萎,成為壹株無根的,枯黃的,垂老的,毫無靈氣的野草?
可以說是千年間文化的積澱,時間的沖刷,在神州大地上孕育出無數閃耀的群星,積累出千年的時間,空間,積累出我大中華,然而,身為中國人,我們有理由堅信,能讓我們在世界面前,引以為傲的,並非是科技,而是我們的文化底蘊,那是深浸在骨髓裏,經時間發酵,可於壹言壹行間投射出壹個人的品行修養的靈魂素養,這種人文情懷,絕不是任何尖端技術在壹朝壹夕間可模擬的,貪圖多與快,卻背棄了對自我行為道德的約束,或許會飛黃壹時,但代價,卻是整個民族的永久倒退。
每個漢字,都封存了多少塵封的歷史,往事,回望書寫大會,唯願人人警覺自醒,倘若某日漢字消亡,中華民族定當不負在存。
評語:好壹篇宏論!作者思考深入,鞭辟入裏,深入文化內核,與民族之基,字裏行間散發出濃郁的憂思情懷與愛國熱忱,文章引題後細數漢字發展歷史以飽蘸情感之筆抒寫保護漢字與文化的意義價值,剖析棄擲漢字的危害與後果,引人深思,給人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