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漢族的壹些特殊節日和民族風俗,有哪些?

漢族的壹些特殊節日和民族風俗,有哪些?

漢族名稱由來: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漢”原指天河、宇宙銀河,《詩經》雲:“維天有漢,監亦有光。”漢族舊稱漢人是因中國的漢王朝而得名,漢朝以前稱“華夏”或“諸夏”。

傳統服飾:漢族傳統服裝是漢服。

(不是近代時裝旗袍和清代滿族服裝)1644年清軍入關後,建立了以滿族為核心的高度集權政府。統治者下令全國剃發易服(改穿滿族服裝,剃滿族發型),引起全國性的憤怒、不滿及武裝抵抗,隨後清王朝進行武力血腥鎮壓與屠殺,漢服也因此逐漸消亡。1683年,清軍入臺灣滅鄭成功余部,從此漢服從漢族的日常生活中徹底消亡。在經歷滿清兩百多年的統治後,今日的漢族逐漸忘記了自己曾經擁有的華美衣裳,成了世界上惟壹沒有自己民族服裝的古老民族。今天人們看到的“唐裝“和旗袍、長衫馬褂都不是漢族的民族服飾,而是滿族的民族服飾或是其改良服飾。

? 由於漢服的消亡,清朝時期長袍等開始在漢人中傳播,服裝的式樣發

展到清末民初,男人壹般內裝為對襟衫和長褲,外穿大襟長衫,講究壹點的外加壹件馬褂,謂之“長袍馬褂”。褲子都鑲有八寸闊腰。後來中山裝流行,但農村仍穿長袍馬褂短衫長褲,至今偏僻的山區仍有老人穿長袍。婦女清末穿喇叭狀齊膝中長衫和長褲,民國後上穿“斧口衫”,有對襟、大襟、琵琶襟之別,下著裙子,有鳳尾裙、百褶裙等。30年代後旗袍流行,但農村婦女多穿大襟短衫和長褲。現代漢族的服裝,多興西式服裝。但隨著進入了二十壹世紀,越來越多的漢族人再次穿起了漢服,而這場民間自發興起的復興漢服的運動,通常稱為“漢服運動”。

特殊節日:立春節,元宵節,花朝節(百花之神的生日),七夕(乞巧節),中元節(鬼節),中秋節,臘八,寒衣節(祭祀祖先)除夕。

?音樂舞蹈:漢族是有音樂傳統的民族,漢族音樂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創造。秦以前,漢族先民已創造了樂器和樂曲,發明了樂律。漢唐盛世,漢族音樂以歌舞音樂見長;宋元以後,則以戲曲音樂為主。當今世界公認的音樂律制,如五度相生律(漢族稱三分損益律)、純律及平均律,漢族皆獨立發明,其成果如車條之輻輳,匯入世界音樂理論之軸心。

飲茶:漢族人飲茶,據說始於神農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現在,中國漢族同胞還有以茶代禮的風俗。漢族對茶的配制是多種多樣的。中國是茶的故鄉,制茶、飲茶已有幾千年歷史。中國茶藝在世界享有盛譽,在唐代就傳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飲食:漢族主要從事農業,主食以小麥、玉米、稻米等為主,輔以蔬菜、豆制品和雞、魚、豬、牛、羊肉等副食,茶和酒是傳統飲料。以大米為主食的,習慣將大米做成米飯、粥或米粉、米糕、湯圓、粽子、年糕等各種不同的食品;以小麥為主食的,習慣將麥面做成饅頭、面條、花卷、包子、餃子、餛飩、油條、春卷、炸糕、煎餅等。講究並善於烹任,是漢族的壹大飲食特點。不同地區的漢族人民以炒、燒、煎煮、蒸、烤和涼拌等烹飪方式,經過長期的實踐,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風味。漢族的粵、閩、皖、魯、川、湘、浙、蘇等八大菜系,聞名於海內外。

  • 上一篇:氣缸的活動原理?
  • 下一篇:河南名吃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