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漢服在各個朝代都不壹樣,哪個朝代的更有特色?

漢服在各個朝代都不壹樣,哪個朝代的更有特色?

什麽是“漢服”呢?就是古代漢民族所穿的傳統服飾。從黃帝時代,自滿清入關推行“剃發易服”以後,漢民族的傳統服飾就逐漸消亡了。現在很多人美女外出穿漢服,為了對古代漢服有壹個基本的了解,我們壹起來看看,歷史上不那些女性漢服吧!看妳更喜歡哪個朝代的漢服?

先秦:服飾典雅華美

據傳說,上古時期黃帝與大臣胡曹和伯余設計了中國古代最早的服飾,上衣下裳,上衣如天,用玄色。下裳如地,用黃色,以此表達對天地的崇拜。尤其是在祭祀天地的時候,黃帝穿著冕冠章服,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後來這種儀式被後世繼承下來。所以,在《遼史》當中有這樣的記載:“漢服,黃帝始制冕冠章服,後王以祀以祭以享。”

先秦服飾

中國的漢服最早起源於黃帝時期,在祭祀那壹天,黃帝就會穿著,很正式的冕冠章服,祭祀天地。所以,《周禮?天官?內司服》記載:“內司服掌王後之六服,祎衣、揄狄、闕狄、鞠衣、展衣、褖衣、素紗。”其中“祎衣、揄狄、闕狄”三種服飾為祭祀時所穿的服裝。說明,後世的服飾與黃帝發明的漢服有著很深的淵源。

由於西周時期,禮儀文化制度都非常的完備,周天子對服飾作了改進和嚴格的規定。比如王後,擁有“六服”,其中“祎衣、揄狄、闕狄”典雅華麗,以翟鳥為花紋為裝飾,因此合稱“三翟”。“袆衣”為玄色,“揄狄”為青色,“闕狄”赤色。衣服均為蠶絲織成的綾羅綢緞為材料,並以素紗為裏衣。當祭祀的時候,王後就會穿著這三種不同的服飾,祭祀不同的祖先。

先秦服飾

除了三種祭祀服飾外,王後還有三件常服,分別為“鞠衣、展衣、褖衣”。其中“鞠衣”色黃,在養蠶時候穿。“展衣”色白,見賓客時穿。“褖衣”色黑,在家與君主相處的時候穿。所以,王後擁有的“六服”在不同的場合穿不同的衣服。看上去,非常大氣上檔次。

西周時期“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壹禦妻。”對於後宮的嬪妃穿著,也有規定。三夫人穿“闕狄”,九嬪穿“鞠衣”,世婦穿“展衣”,禦妻穿“褖衣”。卿、大夫的夫人穿“展衣”,元士的夫人穿“褖衣”。公爵的妻子穿“闕狄”,侯伯的妻子穿“揄狄”,子男的夫人穿“闕狄”。所以,在古代壹個人的身份高低看服飾就能分辨出來,呂不韋發現在趙國做人質的子楚,大概就是看其穿著與眾不同,所以認為他奇貨可居。

先秦服飾

關於先秦時期的衣服款式,在《詩經?邶風?綠衣》就有體現:“綠衣黃裳。”這裏面的“衣”指上衣,而“裳”指的是裙。如果,衣裳連在壹起的叫作“深衣”。西周時期的“六服”與黃帝時期的上衣下裳不同,西周時期的冕服是相連的,不分衣和裳,素紗上下相連,稱之為“深衣”。當然,春秋時期服飾已經沒有那麽嚴格的規定了,當時有兩種款式,壹種是“上衣下裳”衣裳不相連,另外壹種是“深衣”是相連的。

從《詩經》可知,春秋時期有人穿“上衣下裳”,就是分開的那種。上半身穿的為衣,下半身穿的為裳(裙褲)。那麽,《詩經》當中的“綠衣黃裳。”又是什麽意思呢?

因為,古代黃色為正色,代表吉利,所以皇帝的龍袍是黃色的。而綠色為間色,在古代壹般是地位低下的奴婢穿的。古代婦女穿的衣服,正常情況下是同壹種顏色,以黃色為尊貴。如果,是綠衣,黃裳,表示地位顛倒,卑賤之意。所以,不僅僅是男人忌諱綠色,在古代女人也忌諱綠色。

漢朝時期:雲英紫裙華麗無比

漢朝女性穿的服飾,是我國漢服最典型的代表,漢服名字的由來,也與漢朝有關。如果沒有漢朝,也許今天的漢服,已經是另外壹個名字了。由於漢朝繼承了先秦文化,劉邦出身平民,他在即位之初,對漢服沒有多大的改變,直到東漢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才有完備的規定。

影視劇當中的漢朝服飾

《後漢書》載:“太皇太後、皇太後入廟服,紺上皂下,蠶,青上縹下,皆深衣制,隱領袖緣以絳。剪氂幗,簪珥耳珰垂珠。”漢朝太皇太後、皇太後,進入宗廟祭祀的時候穿的廟服是深衣(衣裳相連)。紺(深青帶赤色)上皂下;蠶,青上、縹下(青白色),基本看不見領袖,且領袖邊緣都有花紋作為裝飾。頭上戴有頭巾,發簪和耳飾。皇後的廟服和太皇太後、皇太後穿的款式差不多,只是頭飾和花紋不壹樣。皇後需要結發,插步搖,戴發簪和耳飾。

貴人穿蠶服(和周代的鞠衣差不多),純縹(淡青)上下,深衣。戴有大手結和黑色的玳瑁首飾,又加簪珥。長公主會見客人時也穿蠶服,頭上戴步搖,公主也有大手結,皆有簪珥。從公主封君以上都有帶綬(壹種絲帶),以彩色絲帶為系腰,由於地位等級不同顏色也不壹樣。除了祭祀宗廟穿著華麗的衣服,在漢代公、卿、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夫人的朝服,皆以蠶衣為朝服。

漢代普通女性的穿著和貴族婦女不壹樣,貴族可以穿綾羅綢緞,但是普通女性則穿布衣(麻布衣服)。漢代女性主要穿袍、襜褕(相連的深衣)、襦(短衣)、裙。日常服飾則為上衣下裙,女子喜歡穿長裙,而上衣很短。

電影《雲中歌》漢朝服飾

《西京雜記》中載:“趙飛燕為皇後,其娣遣織成上襦,織成下裳。”上穿衣服,下穿裙子。漢朝的婦女穿著有衣裙兩件式,最有名的是“留仙裙”。趙飛燕曾穿過南越進貢的“雲英紫裙”,也叫“留仙裙”和現在的百褶裙差不多,衣著非常華麗。

據說,漢朝宮廷當中還有壹種廣袖流仙裙(也許是南越進貢的“雲英紫裙”),估計是太艷麗,壹般人也穿不起,後來消失了,成為民間傳說。在古裝玄幻電視劇《仙劍奇俠傳三》中女主角龍葵穿的就是廣袖流仙裙,在古代美女穿上它簡直就是仙女。所以,趙飛燕跳舞的時候穿上“雲英紫裙”,將漢成帝劉驁迷得神魂顛倒。

隋唐時期:慢束羅裙半露胸

由於南北朝繼承了漢朝服飾的特點,女性的服飾沒怎麽改進。且南北朝本來就亂,帝王也沒有心思去改變當時的服飾。南北朝的普通女性,日常衣服仍上身著襦、衫,下身穿裙子。壹般兩種款式,壹種廣袖寬身,另壹種窄袖緊身。從《晉書?輿服誌》的記載來看:“魏以來皇後蠶服皆以文繡,非古義也,今宜純服青,以為永制。”所以,皇後還是穿的是漢朝時期的蠶服,只是在衣服上面加上了花紋罷了。

唐朝服飾

隋朝比較短暫,沿襲了前朝舊制。唐朝建立以後,武德四年(622年)開始頒布輿服之令。根據《通典》的記載:“隋制皇後有袆衣、鞠衣、青衣、朱衣四等;三妃有褕翟,九嬪有闕翟,美人等有鞠衣,寶林有展衣,采女等有禒衣等。”而唐朝制度規定,皇後的服飾有三種“袆衣、鞠衣、鈿釵禮衣”。

唐代女性插畫

“袆衣”為受冊、助祭、朝會大事之服。深青織成,畫翚赤質五色十二等,素紗中單,繡有黼紋的朱紅色中衣領緣,衣袖前端有皺紋點綴。“鞠衣”為養蠶時候穿的,這個和周朝王後穿的差不多。黃色羅紗,沒有花紋。遮蔽膝蓋,前面有大帶和革帶,烏隨衣色,和袆衣相同。“鈿釵禮衣”為接見賓客穿的衣服。嵌有十二種鈿(珠寶裝飾),衣服用雜色沒有花紋,加壹對佩小綬帶,首飾大小花十二樹,以象袞冕之旒(玉串),又有兩博鬢(壹種發式)。

皇太子妃的服飾也有三種,分別為:“褕翟、鞠衣、鈿釵襢衣”首飾花則減為九樹,九鈿,有兩博鬢。 其實,和皇後穿的款式差不多,只是首飾不壹樣。

唐代女性服飾

普通女性的日常服飾,大多數以上身穿襦、襖、衫,而下身束裙子。此外,唐代女性穿的襦裙裝,有壹個典型的特征:裙系在高腰到胸部,或系在腋下,系上絲帶,頸部與胸部的肌膚會半露在外邊。唐代周濆《逢鄰女》詩:“日高鄰女笑相逢,慢束羅裙半露胸。”對當時唐朝女性的服飾,作了最好的詮釋。所以,為什麽說,唐朝女性很開放。就是那是的穿著比較前衛,那些豐腴的年輕女子,常常是穿著絲羅制的齊胸襦裙,用束帶系緊,就凸顯除了女性那種豐腴之美。而楊貴妃本來是壹位體態豐腴的美女,做麽穿就更迷人了,所以深受唐玄宗的喜愛。

兩宋時期:對襟長衫樸實無華

唐朝滅亡以後,經過五代十國的戰亂,終歸於宋。宋朝對服飾作了很大的改進,根據《宋史?輿服誌》記載:“後、妃之服,壹曰袆衣,二曰朱衣,三曰禮衣,四曰鞠衣。”此外,皇太子妃有褕翟、鞠衣。在宋孝宗趙眘乾道年間,定皇後備袆衣、禮衣,妃備褕翟。皇後、妃服大袖生色領,長裙,霞帔玉墜子,背子生色領,皆用絳羅,其服與臣下無異。

《水滸傳》潘金蓮

宋代普通女性服飾大多上身穿襖、襦、衫、背子、半臂,下身穿長裙,通常還會在上衣外面再穿壹件褙子(對襟的長衫)。宋代的女性服飾,看上去比較保守,無法突出女性的體態美。唐朝女性穿羅裙,用束帶能將女性的身型美展現出來。所以,現在網上很多女性都穿的是唐朝的襦裙,要麽是齊腰的襦裙,要麽是高腰襦裙,或者齊胸襦裙。而宋朝對於女性有很多限制,未婚女性不能隨便在外露面,所以也沒有什麽華麗的衣服。

明朝時期:紅衫束綢,雅淡樸素

根據《元史?輿服誌》記載:“元初立國,庶事草創,冠服車輿,並從舊俗。”所以,元朝滅南宋,入主中原都是依照前朝舊制,沒有像清朝那樣,對漢人進行“剃發易服”。雖然說元朝沒有強制漢人改變自己的服飾。元朝貴族與漢族穿著還是有壹些區別的。《元史?輿服誌》載:“辮線襖,制如窄袖衫,腰作辮線細褶。”元朝服裝屬於胡服的壹種,袖口很窄,但是款式和漢唐的服飾差不多。

明朝服飾

古代蒙古族普通婦女,以貂鼠為衣,戴皮帽;壹般用羊皮衣和毳氈作衣料。元朝貴族受漢文化影響,婦女頭上會戴上“罟罟冠”,衣有袍,袍式寬大而長,大袖而在袖口處則較窄。其長曳地,行走時需兩奴婢拽著,類乎漢族士人所穿的道服、鶴氅服,行動很不方便。元朝的漢族婦女穿的是襦群,和前朝差不多。

元朝滅亡以後,明太祖朱元璋對輿服做了改進。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規定:“皇後受冊、謁廟、朝會時禮服,為袆衣,深青質,上繡畫赤質五彩的翟紋十二等。內襯素紗中單黼領,朱色羅縠緣袖端、衣邊及後裾。蔽膝的色同衣色,並用醬色為其上緣,上亦繡畫翟紋三等。大帶同衣色,革帶,足著青襪和金飾的舄。”皇後的常服,為真紅大袖衣,衣上加霞帔。紅羅長裙,紅褙子。首服特髻上加龍鳳飾,衣用織金龍鳳紋加繡。

明成祖朱棣永樂三年(1405年)對皇後的禮服和常服又作了很大的調整,尤其是衣服的顏色、裝飾和首飾有很大的改變,不過大體款式沒有變。

明朝服飾

在明朝對普通女性的穿著有很嚴格的規定,女性身穿禮服只能用紫色,不用金繡。穿袍衫,只能用紫綠、桃紅及淺淡的顏色,不能用大紅、鴉青或黃色。明憲宗朱見深成化年間婦人不能穿渾金衣服及寶石首飾,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年間不許娼妓用金首飾銀鐲等。到明神宗朱翊鈞萬歷年間,女性上身穿紅衫,下束綢帶,款式多樣,成為當時的流行款式直到明朝滅亡。

通過歷史上的主要幾個朝代來看,從先秦、漢唐到宋元明,漢服最華麗的時期還是漢朝和唐朝。宋朝的女性服飾樸實無華,壹般人穿不出那種感覺。明朝服飾雅淡樸素,和宋朝服飾也差不多。所以,大家要穿就穿漢代和唐代的服飾,更能體現壹個人的美感。

  • 上一篇:水果湯的做法大全
  • 下一篇:河南傳統民居的建築特色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