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汽車出行圈2019年度大事件:轉型元年的生死憂患

汽車出行圈2019年度大事件:轉型元年的生死憂患

[?億歐導讀?]?2019年,汽車行業在寒冬中負重前行。

作者丨錢漪

編輯丨郝秋慧

2019,是中國車市銷量斷崖之凜冬,是長達二十八年增量時代終結後的轉型年。

新能源迎來斷奶期,電動車賽道收窄;造車新勢力多家交付量產車,跨入危機與曙光***存的下壹個檻;“活下去”是汽車全行業的2019標簽,難以扛住高壓的尾部車企被邊緣化,逐步淡出廣袤的舞臺。

有人落寞掉隊,有人窮且益堅,有人掙紮不屈,有人運籌帷幄決勝千裏,有人寄希望於電動化力挽狂瀾,有人以降本增效為保命秘籍。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全行業在寒冬中負重前行,憂患之中迸發出的蓬勃生機尤為可貴。

所謂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億歐汽車回顧盤點了2019年度大事件,供行業人士參考。

事件壹:新能源補貼退坡開啟淘汰賽,陣痛與機遇並存

3月26日,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以及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關於進壹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6月21日,工信部宣布廢止《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範條件》,6月26日,2019?年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正式施行。純電動乘用車最高補貼檔位在退坡後僅為2.5萬元,相較於2018年減少50%,插電式混合動力由2018年的2.2萬元減少為1萬元,部分細分項的補貼退坡額度達60%。

點評: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初期,國家政策傾斜政策對於產業鏈基礎薄弱的新能源汽車助力匪淺,無論是對於造車新勢力還是傳統主機廠的新能源事業,政策補貼都是強心劑和保護傘。

今年,國家補貼政策的有序退出,將讓在新能源補貼的保護下成長多年的企業直面市場競爭,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企業要憑借純粹的產品力展開正面較量了。發展的陣痛在所難免,而大浪淘洗將激濁揚清,強者愈強。

事件二:新能源汽車電池自燃事件頻發

今年電動車起火事故頻發,其中包括特斯拉、蔚來等高端電動品牌。5月以來,發生新能源汽車安全事故79起,其中,電池問題仍是新能源汽車起火的最大原因。在發生起火事故的新能源汽車中,41%的車輛處在行駛狀態、40%的車輛處在靜置狀態、19%的車輛處在充電狀態。

(來源/Unsplash)

點評:技術相對成熟的新造車企在大規模交付後仍出現大量安全問題,產品力安全技術問題亟待重視和解決。多數汽車自燃是由於電池熱管理系統(BMS)出現問題,研發和量產環節的處理不妥當,導致電池過局部過熱,發生熱連鎖反應,釀成失控事故。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的核心環節,電池芯片和模組技術的研發水平決定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邊界,能否克服電池技術難關、保障行車安全是新造車未來的分水嶺。

事件三:華為成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5月27日,任正非簽發組織變動文件,華為正式成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華為對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部的定位,是作為未來華為在智能汽車領域負責的主要部門,提供智能汽車的ICT部件和解決方案成為面向汽車的增量ICT(Information?Communications?Technology)部件供應商。

點評:盡管華為壹再表示不造車,互聯網巨頭入局汽車智能化將產業邊界進壹步延展。從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的架構來看,表明華為專註成為智能網聯汽車增量部件供應商的把握,占據5G通信技術制高點是華為布局車聯網以及自動駕駛的先天優勢,不造車的華為在汽車領域正掌握越來越大的話語權。車聯網系統搭建伴隨行業發展逐步完善,智能網聯的技術落地場景的豐富將助力華為突圍世界汽車行業智能化。

事件四:三部委印發“禁限令”,引導汽車消費升級

6月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商務部三部委印發《推動重點消費品更新升級?暢通資源循環利用實施方案(2019—2020年)》,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重點從“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四方面,推動汽車等產品更新升級。壹方面,各地不得對新能源汽車實行限行、限購;另壹方面,嚴禁各地出臺新的汽車限購規定,已實施汽車限購的地方政府應根據城市交通擁堵、汙染治理、交通需求管控效果,加快由限制購買轉向引導使用。

點評:汽車消費對拉動國內整體消費市場的意義非同尋常。《實施方案》的印發意在引導汽車消費升級,鼓勵汽車消費,尤其是釋放新能源汽車的消費潛力。促進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引導汽車金融產品創新,汽車消費渠道下沈,客觀上促進了汽車產業發展,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穩健增長,從而起到能夠拉動中國整個經濟發展的作用。“禁限令”出臺適應消費者和市場的需要,有利於統籌兼顧長期和短期發展,促進消費提質升級。

事件五:2019年7月1日起實施國六排放標準

7月1日起正式實施國六排放標準。據工信部公告,國六標準的實施分為兩個階段:第壹階段自2020年7月起,全國註冊登記級銷售的車型均要符合國六A標準;第二階段的時間節點為2023年7月,全國範圍實施國六B標準,過渡階段過後全面國六排放標準到來。

點評:國五標準頒布時隔兩年,國家再次出臺排放新規。國六排放標準被稱作有史以來最嚴排放標準,主要體現在尾氣氮氧化物排放限值相比國五嚴格了3-5倍,標準提高對於汽車行業技術的驅動無疑有積極意義,技術儲備不足的企業將面臨危機乃至被清退出局。隨著各地國六標準的逐步落地實施,渠道方為加速去庫存,紛紛降價甩賣國五車輛,國壹至國三車輛將面臨限行與強制淘汰,國四國五在使用上則不會受到過多限制。

事件六:蔚來汽車上市壹年,市值縮水近90%後觸底反彈

蔚來上市已滿周年。2018年9月12日,蔚來以10.02億美元(約67億元人民幣)的籌資額在美國紐交所上市,市值壹度超130億美元,到了2019年卻在下跌的路上狂奔。銷量方面,蔚來汽車交付量自今年8月起呈現持續增長的態勢,但與其年度銷量目標仍存在不小差距,1-11月蔚來汽車總銷量17395輛,年銷量目標完成度43.5%。另外,出於降低成本的考慮,蔚來分別於5月,9月和12月對北美員工進行了三輪裁減,裁員總數近五成。12月30日,蔚來發布的2019財年第三季度財報表現亮眼,股價迅速回暖。

點評:銷量增長虧損擴大、高管變動、壹線裁員,艱難轉型中,對負面消息不斷的蔚來來說,2019年不太好過,李斌更被冠以“2019年最慘的人”稱號。李斌曾表示這都不是事兒,“我們幾乎是被左壹拳又壹拳地打趴在地上,就馬上爬起來,又被打趴,又再爬起來。”曾墜落至市值縮水90%的谷底的蔚來汽車,在12月30日三季報發布的交易日股價暴漲53.72%,創半年來新高,給寒冬帶來壹絲驚喜和暖意。

外有特斯拉與傳統主機廠圍堵縮圈,內遇補貼退坡和新勢力廝殺,面對錯綜復雜的競爭市場,以蔚來為代表的新造車勢力的生存狀況不盡如人意,但從長遠來看,給中國帶來的社會效益遠大於經濟效益,因此單壹階段的表現不足以證明問題。

這不僅僅是新造車的寒冬,而是全球汽車行業的冰封期。新能源汽車制造是壹個宏大的時代命題,也是中國汽車產業彎道超車的唯壹機會,自主品牌的成長道阻且長,沒有十年難論成敗。

事件七:特斯拉中國工廠10月投產

特斯拉於2018年宣布第三座超級工廠Gigafactory?3將落地上海臨港,今年1月,特斯拉中國工廠動工。10月24日,工廠進入試生產階段。11月7日,第壹臺國產版特斯拉Model?3正式亮相,僅6天後,特斯拉就獲得了工信部授予的汽車生產資質。從工廠動工到產品亮相,特斯拉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速度。據特斯拉規劃,上海工廠壹期年產能為25萬輛,全部建成後年產能將達到50萬輛。

(來源/Unsplash)

點評:特斯拉中國超級工廠Gigafactory3實現量產,將幫助特斯拉持續降本增效並為整合全產業鏈創造條件。工廠著陸中國,意味著特斯拉開始著力本土化、整合中國本地資源,釋放在中國市場的巨大潛能,對自主品牌來說市場空間將被進壹步壓縮,但借力超級巨頭入場的鯰魚效應,倒逼中國電動汽車產業鏈快速成長發展。因此,特斯拉工廠的投產或能發揮集聚協同效應,對中國電動汽車產業起到積極培育作用,同時也推進著中美科技合作互惠互利的國家大局。

事件八:淘汰賽倒計時,邊緣化車企遭市場清退

11月29日,長安標致雪鐵龍汽車有限公司的合資雙方長安汽車和標致雪鐵龍汽車雙雙轉讓50%股份,合資公司在華銷售的DS品牌面臨退市。12月18日,菲亞特克萊斯勒與標致雪鐵龍確認合並,標致雪鐵龍在華另壹合資方東風擬出售部分PSA股份,以促進後者與FCA的合並,合資品牌神龍汽車或將解體。

自主品牌中力帆、眾泰、華泰、獵豹因經營不善業績每況愈下,紛紛陷入生存危機,其中,力帆作為中國首家A股上市的民營車企,長達四年持續虧損後元氣將盡。2019年上半年,力帆股份營業收入51.78億元,同比下滑13.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9.5億元,同比下滑859.98%。邊緣車企進入生死淘汰環節。

點評:大浪淘沙,產品力欠缺的品牌在寒冬中折戟是必然,由於產品、營銷、定位的戰略失誤,壹眾的國外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已經開始掙紮於生死線。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優勝劣汰對於大市場環境與汽車產業發展歷史長河壹定是好事,淘汰落後產能,釋放有限市場空間和資源給上遊梯隊,為產業轉型整合優勢資源,以不斷推動改革效率。末尾茍延殘喘,頭部優勢將愈發明顯,中庸隊伍同樣面臨達摩克裏斯之劍懸頂的危機,難以轉變嶄新正確的姿態適應市場的選手將被相繼淘汰出局,壹切只是時間問題。

事件九:吉利和戴姆勒成立合資公司,北汽跟隨其後持股戴姆勒

12月3日,吉利與戴姆勒***建的高端出行項目“耀出行”宣布正式啟動,成為雙方意向持續深化友好合作的信號。在今年3月28日,戴姆勒和吉利控股集團宣布,雙方將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在全球範圍內聯合運營和推動Smart品牌轉型,致力於將Smart打造成為全球領先的高端電動智能汽車品牌。全新smart合資公司的總部將設在中國,雙方各持股50%,註冊資本為17億元人民幣。此前,吉利已收購戴姆勒9.69%股權成為戴姆勒第壹大股東。7月23日,北汽宣布斥資28億歐元(約合216億元人民幣)購入戴姆勒5%股份。

(來源/Unsplash)

點評:自主品牌牽手國外高端品牌不再少見,各取所需、開放***贏的本質是合作的助推器。“耀出行”是繼3月吉利和戴姆勒成立合資公司後的首個落地項目。顯然,這又是壹個品牌戰略的雙贏舉措,既是戴姆勒在華布局出行生態的新例證,又將有效推動吉利控股集團向移動出行服務商轉型,為吉利的高端化和***享化戰略再添籌碼。高端化向來是自主品牌重視著力發展的方向,北汽和吉利作為自主品牌翹楚,借力國外豪華品牌加持自身品牌價值,是明智之舉,但僅是硬性捆綁遠遠不夠,內化並融合高端品牌的內核才是國產品牌真正高端化的起步。對於外國車企來說,用股份換取全球最大市場,依托中國取暖驅寒,為未來提供更廣袤的發展空間。

事件十:上汽集團與廣汽集團達成戰略合作

12月23日,上汽集團在上海與廣汽集團舉行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宣布與廣汽集團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把握汽車產業變革的戰略契機,積極探討在技術研發、資源協同、投資布局、市場拓展、國際經營等多個相關領域展開合作。協議雙方將探討在新能源、智能化、網聯化、輕量化等領域,對戰略性核心技術、平臺進行聯合投資、開發。

點評:面對汽車全產業鏈轉型陣痛期,確保“活下來”,是所有傳統造車勢力和新造車的第壹要務。牽手合作,抱團取暖對企業來說是分擔研發成本、分擔風險、實現降本目標的有效途徑,互利***贏,相互扶持在步履維艱的“異次元時代”中生存下來。電動化是未來汽車行業的大勢所趨,而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乃至自動駕駛領域的研發成本高企,是寒冬中單壹家企業難以承受之重,因而獨善其身愈加艱難,技術***享對各家企業無疑都是壹大利好。

編輯:郝秋慧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 上一篇:如何評價傳統政務與電子政務
  • 下一篇:豪華品牌BBA三叉戟11月表現穩中有進,面對特斯拉將何去何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