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河北梆子的發展概況,講述河北梆子文化的歷程

河北梆子的發展概況,講述河北梆子文化的歷程

關於 河北梆子 的發展概況,壹定會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可能妳知道現狀的河北梆子,但是妳不了解它衰落時的樣子。本文將為妳講述河北梆子文化的歷程,那壹段鮮為人知,歷盡艱辛的過程,能有現在的發展是令人敬佩的!

 發展

河北梆子具有了有別於山陜梆子的獨特面貌之後,發展甚為迅速,延至十九世紀六十年代與七十年代之交,省內已出現許多班社。隨著班社的大量產生和大批優秀演員的湧現,河北梆子遂於清同、光之交開始呈現繁榮昌盛景象。

這也是它有史以來的第壹次發展高潮。河北梆子的蓬勃興起,同彼時在北京稱雄的皮簧(即京劇)形成爭妍鬥盛、分庭抗禮的局面。河北梆子科班和戲班,幾遍布河北各地。班社的大量產生,使河北梆子在農村成為無可抗衡的劇種。

 衰落

進入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河北梆子走向衰落,首先始於北平、天津、上海等大都市,而後波及到中、小城市。在農村衰落的速度較慢。到四十年代末,已衰敗不堪,幾瀕臨滅絕。1931年日本侵華後,活動在東北各地的河北梆子藝人,大批逃回關內。

河北農村的河北梆子班社也紛紛解體。造詣較深、條件較好的河北梆子藝人,大多入城市改習京劇或評劇。北京已不存在河北梆子班社,只天橋的遊藝場還有零散藝人演出帽戲。天津也僅零星藝人的個別演唱。京、津兩市的河北梆子藝人,大多被迫改行。在農村,大批班社也紛紛解散,有的藝人甚至靠乞討賣唱為生。

 在日偽統治時期,北平已沒有壹個有組織的河北梆子班社,只天橋的紅樓戲園和小小戲園有壹出河北梆子帽兒戲。其河北梆子藝人的演出所得,極其微薄。

 天津本是河北梆子班社和藝人最集中的地方,觀眾基礎深厚。然而在敵偽統治時期,河北梆子竟落到無壹班社的地步,只是鳥市、三角地、西廣開等處的茶園,間或有零散的河北梆子藝人“打子兒”(計時收費演出)。

 在農村,河北梆子的衰落速度較城市緩慢些。但到了二十世紀四十年代,除了廟會或春節偶有業余的河北梆子演出外,平時則極少有演出活動,專業班社已不復存在。農村的河北梆子藝人,也像城市藝人壹樣,有的改唱其他劇種,有的落地為農,更有的以沿村賣唱乞討為生。

 復蘇

正當河北梆子劇種瀕臨滅絕境地時,八路軍冀中軍區於1946年成立了梆簧合演的培新劇社,冀中第八分區也建立了河北梆子劇團。這兩個戲曲團體的建立,使奄奄壹息的河北梆子劇種得到了拯救,也為河北梆子的復興積蓄了力量。此外,在解放區農村,許多流散的藝人,在民主政權的照顧下,生活也得到了保障,農民業余劇團紛紛成立,許多藝人參加了業余劇團。

 1949年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河北梆子開始了全面復蘇。在保定,原冀中軍區培新劇社改建為河北省實驗劇院(京、評、梆合演),此後不久又改建為國營河北省河北梆子劇團;與此同時,全省各地也先後建立了許多專業的河北梆子劇團。

據統計,僅專區級的演出團體即有:保定、滄州、天津、衡水、石家莊等專區河北梆子劇團;縣級的則有:定縣、蠡縣、滿城、雄縣、任丘、河間、饒陽、遷西、懷來、興隆、豐寧等縣的河北梆子劇團。

 此外,1955年又建立了河北省戲曲學校,以保障河北梆子事業後繼有人。這是河北有史以來的第壹所由國家興辦的以培養河北梆子人才為主的戲曲教育機構。該校的第壹、二屆畢業生,後來大多成為各地河北梆子演出團的骨幹。

 經過短暫的恢復時期,河北梆子劇種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開始呈現蓬勃向上的發展趨勢。至六十年代初,已蔚成河北梆子全面復興的局面。許多新文藝工作者加入到河北梆子隊伍中來,同藝人合作,進行藝術改革、創作,這也是河北梆子得以復興的壹個重要因素。

 現狀

就業面窄,生源少招生困難

20世紀80年代後期以後,在各種現代藝術形式的不斷沖擊下,河北梆子的生存再度出現危機,演出市場萎縮,人才流失嚴重,急需加以搶救、保護。[7]戲曲學校是培養河北梆子人才的主要基地,但河北梆子專業招生難、生源少,已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

 由於藝術生學費高,培養周期長,孩子要從七八歲、十幾歲開始練功,非常艱苦,綜合素質要求也高。而且相對京劇來說,河北梆子畢業生就業面窄,所以很多家長不願讓孩子報考。

 新人少,劇團人才儲備不足

隨著壹些老壹輩藝術家已經退出舞臺,河北梆子劇院面臨的最棘手的問題就是演員青黃不接。主要演員已人到中年,而很多青年演員行當不全,演技還不夠成熟,人才的匱乏成為事業發展的瓶頸。由於後備人才的不足,從長遠看,河北梆子很可能出現青黃不接、後繼乏人的問題。

 藝術形式古老,演出市場萎縮

政府扶持力度不夠,投入資金不足;市場需求發生變化,人文教育的途徑不再是傳統的單壹形式——看大戲;河北梆子藝術形式古老,唱腔難度大,不利於普及。在多元文化的影響下,年輕人不了解戲曲,導致戲曲觀眾年齡老化。演出市場日漸萎縮,專業劇團數量銳減,有些已經名存實亡。

 結束語不是所有歷史性的文化都能夠壹直流傳到現在,能夠壹直流傳到現在的壹定是更重要的,也是更加受人們歡迎的!

  • 上一篇:江蘇省地方政府儲備糧管理辦法
  • 下一篇:法理學:法的演進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