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別壹、形成時間不同
河南話:自唐代以來,歷朝文人墨客均把天地之中“河南”壹帶的方言當做通行全國的通用語,到了清朝中期以後,由於北京長期居於全國政治中心地位,逐漸完成官話由河南話向遼東漢音(普通話前身)的轉變。
普通話:清末已出現“普通話”壹詞,清廷1909年規定北京官話為“國語”,民國時期多次制定國語讀音,新中國成立後1955年規定國家通用語言為普通話。國語的前身是明清官話,更早之前則稱為雅言。
區別二、分布範圍不同
河南話分為三類:首先是通行於河南大部分地區的中原官話,即為人們通常習慣所說的狹義的河南話;其次是通行於豫北太行山壹帶的晉語-邯新片,分布在濟源、焦作、新鄉 、鶴壁、安陽的各轄縣;最後是通行於豫南地區的江淮官話-黃孝片,分布在信陽的新縣、光山縣。
普通話:《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攻堅工程實施方案》計劃“到2020年,在全國範圍內基本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具體為全國普通話普及率平均達到80%以上。《憲法》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
擴展資料:
語言的形成:
1、黃帝打敗炎帝,二者聯合擊敗了東夷,華北京原西部、汾河渭河平原的炎黃後裔逐漸融合成華夏族,夏、薊就是華夏族的兩個分支。夏朝統治中原西部(河南省,山西省南部),其語言乃炎黃融合的原始華夏語;薊統治北京,其語言乃黃帝的原始華夏語。
2、商族語言最初是華夏化很深的東夷語,流行於中原東部(今魯西南(菏澤)-魯西(聊城)―冀南(邯鄲、邢臺)-豫北-皖北-徐州),商朝統治中原幾百年後,逐漸與中原的夏族語言融化成今日中原官話的雛形--華夏語。
百度百科——河南話
百度百科——普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