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邊的建築色彩以磚紅為主,紅白搭配反差強烈。讓人感受到壹種熱烈、生活化的情緒色彩 。每條街甚至每條街的每個區段之間,在保留紅瓦屋頂紅磚墻面花崗巖飾邊、燕脊翹檐、騎樓廊柱的閩南建築風格的時,還充滿了好多古色古香韻味卻又煥然簇新匠心巧構的“洋味”建築。
這些建築與歐洲起源於古羅馬的紅磚建築和西亞阿拉伯建築裝飾處理十分相似。 自古以來,中國傳統建築的磚墻都是用灰磚砌築,大陸各省的民居也同樣用灰磚,惟獨福建閩南地區使用紅磚建造房屋,紅磚民居是福建民居的壹大特色。中國民居建築特色中有“紅磚區”與“灰磚區”的區分。泉州是中國“紅磚區”文化的中心。
在封建社會裏,房屋建築的顏色也是有講究的。紅、黃兩色自唐代始就成為皇室廟宇專用的色彩;綠、青、藍等為各級宦官所用;普通民居只能用黑白灰三色。所以,無論妳走過平遙、徽州,還是偏遠的湘西、大理,在那些用料考究的民居中間,妳看見的都是老老實實的用色制度--白墻、黛瓦或灰墻、灰瓦,門窗也少彩繪,都是以木本色為主。
即使是著名的周莊也是“黑瓦白山墻”。 而壹到泉州,首先映入眼簾的卻是無窮無盡的以紅磚為主題的墻:白色的墻基,紅色的墻體上白色的窗框以及紅白鑲嵌構成的圖案使古民居的外墻產生了壹種強烈的藝術效果,泉州人稱這種砌築方式為“出磚入石”。
泉州紅磚文化的由來,說法很多。泉州人總拿自己的家和皇宮媲美,泉州的建築也被譽為“宮殿式民居”。甚至有壹個美麗的傳說。泉州府的美女黃惠姑被閩王選為皇後,遷往福州的皇宮居住。可是每逢刮風下雨,皇後就食不知味,夜不能睡。閩王大惑不解,黃皇後解釋說:因為娘家的屋子太簡陋,經不起臺風暴雨的摧折,所以憂心忡忡。閩王聽後,當即下詔書恩賜黃皇後"汝母厝皇宮起"。
本意是皇後娘家可以按照皇宮的格局建房。然而由於在泉州本地話中,"妳母"和"妳府"的發音是相同的,這樣,就使得恩賜"皇宮起"的範圍由黃皇後娘家壹家,擴大到泉州壹府。泉州府剛剛領回聖旨,沿海各縣便聞風而動,紛紛仿皇宮式樣建造房屋。閩王發覺後急忙下令停止,但大多數房屋已經蓋好了,只有些鄉下地區建造的“皇宮”較晚,屋頂的筒瓦才排了三排,但好歹還有些皇宮的樣子。於是“皇宮厝”就這樣流傳了下來,甚至某些地方連屋頂僅排三排筒瓦的習俗也遺留至今。
傳說歸傳說,專家學者們給出的答案卻是,傳統民居是當地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和佐證。回望泉州的歷史,在封建制度逐漸成熟的唐宋年代,泉州已經作為“東方第壹大港”、“海上絲綢之路起點”而崛起,數以萬計的各國商人湧進泉州,他們帶來了西方的商品,自然也帶來了西方的建築風格,曾經風靡古羅馬的紅磚拼貼也趁機登陸泉州。
而有的學者認為紅磚從古印度傳入。畢竟,在泉州的建築遺跡中,古羅馬、古波斯與古印度的文化要素隨處可見。悠久的歷史及其海上交通貿易文化的豐厚積澱,形成了泉州極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以及獨特的城市風貌和地方建築風格,泉州是壹座典型的具有多元文化的歷史古城。
其次,泉州按道教陰陽五行學說屬火,屬紅色。泉州地處中國南部,泉州人非常喜好紅色,紅色代表喜慶、吉祥、興旺,可以驅兇辟邪,按道教五行學說“赤為熊熊火燃之色,位居南,象征幸福”,故泉州的“紅”又與中國的“五行”說有關系。
這種色調迎合帶有濃厚儒家色彩的泉州人崇尚喜慶、吉祥的審美心理,也傳達出泉州傳統建築溫馨的情調和意趣,給人帶來了壹種輝煌亮麗的熱烈、紅火的美感。